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三晋大地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82) ---- [原创]哪的黄土不埋人——纪念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82&id=98197) |
-- 作者:神州行 -- 发布时间:2013/12/7 23:04:00 -- [原创]哪的黄土不埋人——纪念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 哪儿的黄土不埋人 一首歌唤起我的回忆,更让我唱响那个年代的追求。九十年代韩磊唱红“走四方”,让我不忘上山下乡走四方。深深地怀念,更让我回忆起当年校园流传的一句鼓舞人心的一句话——哪儿的黄土不埋人!也正是这句话也勾起妹妹的插队之源。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主力军发生变化,由红卫兵转变为工人造反派,老三届开始分配工作。66级毕业生分配大搞三线建设,走向三线工厂、矿山与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家庭出身与政治因素则被分配到农场、牧场、农村。而有些人则主动申请奔赴今天有人说被改造的地方。北京主要是北大荒、内蒙草原,这一步先行拉开分配序幕与走向社会的脚步。就是这股潮流将要涌来时,校园里掀起走天下之热潮。一句话更让大家对未来充满斗志与信心——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几位同学去了北大荒,内蒙草原(含67届)之后,“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在校园里流传开来,鼓舞大家吃苦耐劳去奋斗。记得是同班同学在谈话时提出。一位到北大荒的女生接到通知后有点沉闷,笑脸消失,很少聊天。同班一位男士看到她与几位同学站在操场上谈论未来,跑过去高喊:冲锋陷阵,“哪儿的黄土不埋人”。这种走四方的呼喊,让同学们对未来不管是苦还是甜,都意志坚。欢送去北大荒,内蒙草原插队的同学,我们在北京火车站手拉手相会与告别。
我妹妹当时分配到陕西省宝鸡汽车发动机制造厂,不愿意离开北京,由此不服从分配。当时我和她聊天劝她服从分配,去陕西。妹妹死活不听,并表示摆地摊也要守北京。当时我有些生气,并发怒扇了妹妹的脸——“哪儿的黄土不埋人!”母亲看我打妹妹十分生气,并打了我一巴掌。妹妹从那以后再也没分配,我插队太谷没多久,母亲给我写信,让我把妹妹接过来。当年插队可以投亲靠友,没过几天妹妹来到太谷和我在中北岭生产队插队。大队支书将妹妹接到他家安排住室。 |
-- 作者:晋阳秋 -- 发布时间:2013/12/8 10:07:00 -- 您的文惹人心酸。怕误会您的原意,我先声明是读后感, 一些涉世未深的少年,一群学业未成的准青年,忽然没有了自己的多年志向,大学、科学家、教师······工人、店员······,去选择从未作为志向的农民,仰天长啸——“哪儿的黄土不埋人!”——无奈,只此一条路! |
-- 作者:神州行 -- 发布时间:2013/12/8 22:31:00 -- [原创]年代 你的感受与感想是一派,对比一下现潮,“北上广”、打工仔你有什么感受? |
-- 作者:晋阳秋 -- 发布时间:2013/12/9 9:28:00 -- 老同学、老插友,我们现在是无事业一身轻。 但是
我们离开农村那会儿正是成家立业的时候,改开初期形势多变,真顾不上其他。市场化后至今,为家庭、孩子们、孩子们的孩子们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过去的故事。 看了您的女同学和您妹妹的故事,真想掉泪。我们真的想下乡吗?我们走四方是去干什么?是无奈的去“锻炼”、“再教育”。是无奈的“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们真想把所在地的革命搞好,把学校夺回到无产阶级手中
······ ,也想成为领导一切的工人阶级,或进入部队大学校。可能么?无奈。 现在的人走四方,多数是不满足那一亩三分地,不说她们了······ 你写的感人,谢谢。
|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3/12/9 14:11:00 -- 过去的事情,想起来无奈,说起来无用,除了累,还是累,我们还是想想高兴的事吧,翻片吧。 |
-- 作者:神州行 -- 发布时间:2013/12/9 22:46:00 -- [讨论]追求 年代不同追求不一,现在有危机,国家大事柱身、关心的国人在何方? 国土海岛,民众势力是否爆发? |
-- 作者:天蓝 -- 发布时间:2013/12/10 8:16:00 -- 静观其变啦,咱们帮不上任何忙,打仗的是事和知青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现在只能多看看新闻,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做做好事,不伤害别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