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辽阔的内蒙古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99)
----  [原创]是中华子孙都应该知道“红山”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99&id=15688)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9/3/14 10:40:00
--  [原创]是中华子孙都应该知道“红山”
能不能有请东胡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下“红山”的情况?
陕北的知青邀请我们内蒙古知青到“桥山”去,
说是“我们的先人在桥山静候子孙的朝拜!”
其实内蒙古也有值得中华子孙朝拜的地方,
那就是“红山”!
可惜的是,就连内蒙古的人,知道“红山”的也不多!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3/14 15:44:00
--  
看过相关资料,忘了具体情形。真是老不中用喽!
也盼看到相关介绍!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9/3/14 17:46:00
--  
红山文化是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以1935年在赤峰红山后遗址首次发现得名,1954年正式定名“红山文化”。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以及吉林西北部等地域。
相对年代早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大致相当,距今约6000年。

--  作者:玛拉沁
--  发布时间:2009/3/14 17:55:00
--  
巍巍红山,斜阳晚照”,被誉为“中华文明曙光”的“红山文化”,就诞生于赤峰这片神奇的土地,它以西拉沐沦,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延续两千年之久。走近赤峰,仿佛打开一部文化的经典,踏进久远的时空。在这被称为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发祥地的土地上,布满了人类万年跋涉的足迹,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生前)曾经说:“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西拉沐沦就是我们的祖母河。”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早期处于母系氏族部落,社会结构(家庭)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组成。晚期向父系氏族过渡。
历史演进,时代更迭。赤峰的先民们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也为赤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下面上传5张相关图片,与朋友们分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1296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1298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1274_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1327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1324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9/3/15 18:31:00
--  
老云兄,你就逗吧!
别管“母亲”还是“奶奶”,都是咱们的长辈亲人,咱都得敬着对吧?
有机会我肯定会到黄陵桥山去拜祭黄老太爷,
可惜的是,红山的地方是有了,却没个人物供大家拜祭一番,
这不算丢人。想想看,黄帝才多少年?
普天下的好事不能让他一个人独享了,你说是不是?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3/16 9:19:00
--  
哈哈!
看知青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自豪到需要互相争执的份上了!
这份真情实意好让人感动!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9/3/16 14:43:00
--  
老云兄:
你就别不依不饶地寒碜我们了,谁不知道陕北是旧中国的一座“灯塔”?
毛主席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可他来没来过内蒙,我还真不知道,
只知道他老人家坐火车打满洲里走过,正是寒天雪地,一片荒凉,
这和江南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当然,更遑论米粮川陕北了!
要是我也在陕北插队,那没说的——咱们就是一拨的,
可咱给打发到内蒙去了,这可是没有办法了。
俗话说得好:“上什么山唱什么歌。”
二位老兄走到陕北去了,就唱陕北歌好了,
我们到内蒙去了,再怎么不争气,也只能唱唱内蒙的歌了!
想想也是,要是天南海北的知青都唱陕北歌,不知道那算是什么体统?

--  作者:二黑
--  发布时间:2009/3/16 19:28:00
--  怀念
还是老云兄仗义!
到过内蒙古的北京、天津知青至少几十万,这个盘子说什么也比陕北大了海了去了,
再说,有那么多人亲耳听到过那支歌,它能跑哪里去?
放心,找到它也是迟早的事。
真找到了,我一定到延河水去放上一炮,感谢老云兄提供的信息!

--  作者:浓咖啡
--  发布时间:2009/7/5 15:31:00
--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位于自治区的东南部,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接壤,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毗邻,北西与锡林郭勒盟相连,距首都北京和东北沈阳均在500公里左右,全市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      

      赤峰之名始于清代。清乾隆三十九年于今赤峰红山区设乌兰哈达厅。“乌兰哈达”系蒙古语,意为赤色山峰,以东北部一座呈红色山名命名。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为大兴安岭南段山地,西南两面为燕山山地与辽西山地的边缘,中、东部为西辽河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多山,西部最高海拔2067米,东部海拔不足300米。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既有崇山峻岭,又有河谷平川。既有浩瀚的坨沼沙地,又有广袤无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

     赤峰市境内有五条水系,即:西拉沐沦河、老哈河、乌尔吉沐沦河、教来河、贡格尔河。前四条同属西辽河水系,贡格尔河为内陆河。地表水总量为 32.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集量为10亿立方米。西拉沐沦河、老哈河为塞外两大名川,二者在翁牛特旗东部汇合为西辽河。达里诺尔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贡格尔草原上,该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大湖泊,水草丰茂,是丹顶鹤、黑枕鹤、天鹅等珍禽的家乡,被称为“百鸟的乐园”。

   

     赤峰市历史悠久,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史学界称之为:“中国北方文化之源”。考古证明,赤峰地区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已经有 10000余年的历史和8000年的文明史,是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以及辽文化的发源地,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先商、山戎、东胡、匈奴、乌桓、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诸多古代民族在这里游牧渔猎,繁衍生息,给赤峰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古迹。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辽上京、辽中京、兴隆洼、大甸子、瓦缸窑、庆陵等7处。70年代在翁牛特旗出土的大型玉龙,是目前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