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辽阔的内蒙古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99) ---- 原创:【回忆那年那月】 序 、一、二 (附:草原音画.草原在哪里)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99&id=22022) |
-- 作者:浓咖啡 -- 发布时间:2009/7/8 22:40:00 -- 原创:【回忆那年那月】 序 、一、二 (附:草原音画.草原在哪里) ![]() 【回忆那年那月】 序
|
-- 作者:浓咖啡 -- 发布时间:2009/7/8 22:44:00 -- 回忆那年那月 :一【我为什么到了兵团】
我是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小学时学习还可以,一直担任班干部,也就是戴两道杠的中队委,可以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能歌善舞,是学校舞蹈队和技巧队(技巧是一种界于体操和杂技之间的一种体育项目)的队员,曾代表学校参加天津市的表演和比赛,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盼。 |
-- 作者:浓咖啡 -- 发布时间:2009/7/8 22:53:00 -- 回忆那年那月:二 【北上草原路】
火车经过一天的行进,大约晚上九点多钟,我们到了此次北行中的第一站:内蒙古昭乌达盟所在地 ——赤峰。这是我们北去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我们要中转等待,换乘汽车再继续北行。 大家都拿着自己的东西下了车,来接我们的现役军人早已等候在车站。对于我们这些基本上就没离开过天津的学生来说,第一次离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大家都很好奇。当时天已经很黑了,也看不到什么。就在大家东张西望时,开始点名了,点到名字的人站在一起。 一个叫邱河山的指导员,点到我和我们班的十了个女生。后来,我们才知道,邱指导员是团部工副连的指导员,我们学校来的几百人,只有我们班的这十了个女生和另外十了个男生被分到了工副连,其他的同学都被分到下面连队了。看来我们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点名后,大家拿着自己的提包站好了队,开始步行往旅馆走。那时的赤峰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县城,四周黑乎乎的,路上也没什么行人,大家低着头跟着队伍走,也不知旅馆有多远。我因为在天津打包装行李时,忘了把枕头放里面,只好放在提包随身带着,再加上有点其它杂物,显得很重。刚开始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觉,但是远路无轻载,走着走着,只觉得手里的提包越来越重,只感到去旅馆的路好远好远,怎么还走不到呀,又不能掉队,累得我真想把提包扔了。就在我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旅馆到了,真是谢天谢地啊! 旅馆在一条马路的胡同里,叫文革旅社,条件就不用说了,就跟个大车店一样,非常简陋。进屋就一个大土炕,五个人住一间屋。放下东西后,安排我们去吃饭,旅社没有就餐的条件,我们集体排队到饭店去吃饭。饭店叫红旗饭店,不远,就在马路的对面,到了饭店,饭早已经准备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种豆干饭,大米里掺上红芸豆一起焖成米饭,据说是当地的特色饭,但我们还是吃不习惯。大家因为旅途的劳累,很快就吃完了。然后还是站好队整队回旅社。这时,我有点感觉到了什么叫部队管理,什么叫不带领章、帽徽的解放军战士,就是什么都要统一行动,一切命令听指挥!各行其是是不行的。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到赤峰的第二天,天气阴沉沉的,我们照例整队去饭店吃饭。回来时,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塞外的五月天,雨点打在脸上凉飕飕的,着实不好受,本来排的好好的队伍,一下子乱了套,大家全然不顾,一窝蜂地、急急地跑回了旅店,但终归还都没跑回屋,都站在了屋檐下,等着我们的指导员。 邱指导员是个河北籍的现役军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唐山口音,年纪有三十大几,说话时眯着一双笑眼,像个慈祥的父辈。这时,邱指导员也已走回来,但他仍然站在细雨中,雨珠顺着它的脸颊流进他的脖颈中,雨水淋湿了他的军装,变得更加暗绿了,只有那鲜红的领章和帽徽在雨湿后愈发的透红。他黝黑的脸上已失去往日慈善的笑容,神态庄严。看到这些,我们都很羞愧,在雨中重新站好了队。邱指导员教育我们说:你们已经是军人了,是不带领章、帽徽的解放军战士,军人就要有铁的纪律,那就是:“一切命令听指挥”,一盘散沙不行,没有命令就是下刀子你也不能动。这就是我们到兵团后上的第一课,我认识到,我们从此再也不是学生了,我们是军人,是不带领章、帽徽的解放军战士。 由于来接我们的汽车没有到,我们只好在赤峰等待,这一等就是三天。大家正好利用这段时间逛逛赤峰这个小城。 赤峰这个小城,对于我们这些初次离家的天津知青们是非常陌生的,但以它命名的街道——赤峰道,在天津却非常有名。但眼前的赤峰却让人非常的失望,那时的赤峰,城市建设规模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县城,当时,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形容赤峰的:“一条马路走到头,一个岗楼望两头,一个公园三个猴”。也不知是谁编的,倒挺顺口。 在街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街上的女人头上都戴个白帽子,就像医院护士戴的白帽子。我们看了觉得非常奇怪,又不是在医院干嘛要戴个白帽子呢?后来,才知道那时的赤峰风沙就特别大,为了挡风,也是为了干净,否则,上一趟街头发里都是沙子。可见,在那时,赤峰就是一个大风口。 街上随时可见马车、毛驴车在街上跑,看不到多少汽车。受当时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物品在边远地区看不到,也买不到。以至于,我们后来每一次的回家探亲,都要给大家大包、小包的往回捎东西。所以,当时的赤峰,人们的穿戴也和大城市相差甚远,和我们这些天津来的学生反差挺大的。我们走在街上当地人一眼就能知道我们是天津知青。 正当大家等的无所事事的时候,无事就要生非了。听说我们学校的男生和当地的青年打了起来。起因很简单,就是逛街的时候,双方不知谁多看了谁两眼,于是就起了冲突,最后,双方就动起了手。青春期的躁动加之受文化大革命不良行为的影响,使得我们一些青年学生既无知又无畏。最后,打架的男生受到了批评。 三天后,接我们的汽车来了,是军用大卡车。这就是我们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我们就要坐在这种没有任何遮挡的敞蓬车厢里去草原。五月的草原气候还是非常冷的,为了防寒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件军大衣。听说要走两天的路程才能到,这两天里我们都要挤坐在车上,就像拉一堆货物。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我们受过来了。这就是我们兵团人的兵团精神。但遭的那个罪,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走的那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大家挨个爬上车厢,一个挨一个的挤坐在一起,我记得车上什么都没有,大家只好用大衣裹住自己,连头都蒙上了。现在想起来当时真像拉的是一批犯人,发配到边疆去接受改造。 我从小就晕车,上了车后,靠了个车厢边坐下,用大衣裹住自己,蜷缩着身子,既不敢睁眼又不敢动,一路上都是迷迷糊糊的,始终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只感到车在颠簸的路上一直行进着、行进着。偶尔露出眼来从衣缝处往外张望,只看到: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山峦一眼望不到头。五月的草原还很冷,万物还没有复苏,山都是光秃秃的,山阴处的积雪还没有融化,露出一片片的银白;近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满目枯黄,更显得格外荒凉。车队行进在丘陵起伏的草地上,汽车开过,车后扬起一片黄沙,只觉得冷风嗖嗖的,我们更不敢露出脑袋,蜷缩着默默地忍耐着,听凭车任意拉着我们前行。只感到越走人烟越稀少,方圆百里没有人烟。 依稀记得途中经过了西乌旗,西乌旗是五师师部的所在地。就像荒漠中的一块绿洲,显得有了点生机。刚开始,车在西乌旗停了一会儿,我们还以为到了目的地,没想到车一会儿又往北行进了。天啊!难道我们要走到天的尽头去吗?大约下午四、五点钟时,我们终于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五师四十三团的团部所在地:白音华公社。 当时的白音华公社,就有那么几栋房子,显得非常荒凉,我们四十三团的团部就设在这里。团部设在这么简陋的地方,是我们没想到的,我们这些人住哪呢?不会连房子都得我们自己盖吧! 是的,当年十几万知青被火速调集到内蒙古边境线上,“屯垦戌边,亦工亦农”,就是要白手起家、自给自足!房子要我们自己盖,粮食要我们自己种,一切要我们自己生产。我们就是要在辽阔的内蒙古边防线上,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当我们土眉土眼地从车上爬下来的时候,两腿都有点不会走路了。这时有人把我们的行李卸下来,我们都坐在行李上等着安排。大家刚开始以为都到了目的地,没想到,其它连队的行李卸下来后,又被各个连队派来的马车拉走了,看来他们还要坐着马车往下面走。团部就已经够荒凉的了,那下面连队就更可想而知了。一看还要往下面走,有的女同学又哭了起来,说什么也不想走了。 我们班的另外十几个女同学是第二批,五月二十号从天津出发的,她们到了团部以后被分到了三连,其中也有和我要好的同学,当初,大家一起来到兵团,就想互相有个关照和依靠,现在被分开了,都非常难受。她们到的那天,我们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被来接她们的车拉走了,我目送着她们坐上马车远去,直至完全消失在草原的天际,内心更感到无名的孤独和凄凉……。 遥望草原我在心中默默地祝福:一路走好,我昔日的同学们! 条件这么艰苦,草原如此荒凉,是大家做梦也没想到的。但是更大的考验还在等待着我们……。 ![]() ![]() ![]() ![]() |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09/7/9 7:52:00 -- |
-- 作者:浓咖啡 -- 发布时间:2009/7/9 11:39:00 -- 谢谢小红柳好友,制作的太精美了,太有才气了! |
-- 作者:欧肯河 -- 发布时间:2009/7/9 14:46:00 -- 可那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的那年、那月的、那些事,还有那难以割舍的兵团情结,始终让人无法释怀。 兵团情结,知青情结,已成为我们的终生情结!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7/15 20:34:00 -- 一十七岁到兵团, 草原深处来戍边, 随身携带绣花枕, 旅途荒凉心绪乱。 |
-- 作者:浓咖啡 -- 发布时间:2009/7/15 23:02:00 -- 佩服您的出口成章 |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7/19 14:16:00 -- 离开津门千里远, 乌珠穆沁把家安, 幼小心灵大冲击, 面对荒凉自茫然。 |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7/19 15:08: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