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辽阔的内蒙古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99)
----  巴彦街-------回家的路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99&id=29075)

--  作者:插队
--  发布时间:2009/10/20 6:46:00
--  巴彦街-------回家的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78.jpg:

巴彦街-------回家的路

    第二故乡莫力达瓦我们年青时插队的地方,巴彦街是我们知青的家。

    今年是我们知青到巴彦街插队第41个年头了,在巴彦街插队这些知青相聚一起,谈第二故乡-----巴彦街是永恒的话题。

    我们这些人把美丽青春献给了巴彦街,献给了美丽的大草原,献给了北大荒的黑土地,那时16—17岁我们和全国的知青一样,离开了父母、兄弟姐妹,离开了北京来到了呼伦贝尔、莫旗最北边的一个小山村------巴彦街,从此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我们这些知青的家。

寒来、暑往,十个春秋,来这里插队的知青相继离开了这里,但巴彦街这个家一直留在我们这些人的心里。我这几年回巴彦街种地(名誉),把知青和家里老乡的感情拉的更近了,在去年大批莫旗知青记念知青插队40年,回访莫旗之后,今年在巴彦街插队的知青又回来了。

    在北京陈玺铭就说带爱人孩子回巴彦街看看,九八年乡庆就是我们一起回了巴彦街,一晃十一年过去了。今年陈玺铬和爱人还有知青侯风仙八月初在北京没买到火车票,坐飞机到齐齐哈尔又倒火车才回到家巴彦街。

    巴彦街到北京的路并不远,可当年我们要走三天才能到家,出村四十多里的路,坐上牛拉的草上飞、大轱辘车在草原上走上1天才能到红彦火车站,再坐一天的火车到齐齐哈尔,倒火车坐上167次24小时才能到北京,回北京叫回家,从北京出来回巴彦街叫插队的地方,在巴彦街插队几年后我们先后返回了北京,这条铁路就没有走过,但两地的距离并没有把我们和巴彦街乡亲们的感情隔断,不知什么时我们就把巴彦街叫成第二故乡,回巴彦街叫回家了。

    当我和村支书敖吉永早晨五点开车到鄂旗大扬树火车站时,四点半下车的陈玺铬他们在站前的小饭店等我们,他们看到吉永和我高兴劲、把在攴车坐一宿的疲倦全都给吹跑了,简单的含喧过后,我们开车往巴彦街走,路上还没有什么行人,我们的车在111国道上跑,比北京的高速路还好走,窗外天空的云一片片,远处下雨的云都能清晰可见,车窗外大豆、小麦田野连到了天边,远处草原上的牛马低闻着野草野花的芬香,坐在车里陈玺铬、侯风仙被窗外的一切吸引的眼花缭乱,不断在赞美这美丽的一切,小车过了甘河大桥下了公路,转弯上了村子的沙石路,吉永不停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介绍巴彦街的变化。

    车到了村子的后岗上,炊烟从有些家的房顶烟筒上轻轻飘起,村西草垫子上的牛马不时传来嘶叫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陈玺铬爱人说了一句话!你们到家了,这一句说到了我们的心里,巴彦街就是我们的家,远方的游子回家了,我看到陈玺铬、候风仙的眼眶有点潮湿,不在车里的每一个人的眼眶都有点潮湿,此时的复杂心情无以言表,天空的云飘来的雨点打在车的风档玻璃上,好像老天为我们回家高兴流眼泪,巴彦街我们到家了。

 

 

<!--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341.jpg:

巴彦街的牛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78.jpg:

 

 

巴彦街的牛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72.jpg:

巴彦街的马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355.jpg:

巴彦街的大豆田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13.jpg:

巴彦街老乡在甘河边杀羊、喝酒迎接知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11.jpg:

巴彦街老乡在甘河边杀羊、喝酒迎接知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20.jpg:

巴彦街老乡在甘河边和知青侯风仙留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506.jpg:

老书记德勇请陈玺铭和爱人、侯风仙吃饭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0/20 8:44:00
--  

    欢迎插队网友光临《辽阔的内蒙古》!我是在兴仁公社东哈力浅插队的浙江知青,问战友好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0/20 10:55:00
--  

北京知青到巴彦,

插队十年情谊绵,

岁月已逝情未改,

人生那段记心间。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09/10/20 19:27:00
--  

莫旗北端巴彦街,

是咱知青亲故园,

如今常常回家看,

乡亲接待喜连连。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0/20 19:45:0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巴彦街老乡在甘河边杀羊、喝酒迎接知青

 

很独特的风俗啊!


--  作者:插队
--  发布时间:2009/10/20 19:47:00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363.jpg:

老书记德勇和陈玺铭和爱人、侯风仙在门外留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365.jpg:

我和陈玺铭和爱人、侯风仙在德勇家门外留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372.jpg:

老乡敖正琴一家请陈玺铭和爱人、侯风仙吃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375.jpg:

老乡敖正琴一家请陈玺铭和爱人、侯风仙吃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390.jpg:

饭后在老乡敖正琴家院子里的小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48.jpg:

巴彦街老乡和知青在萨玛街松树林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49.jpg:

巴彦街老乡和知青在萨玛街松树林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56.jpg:

在萨玛街松树林里的野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63.jpg:

巴彦街的牧羊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79.jpg:

巴彦街的牧马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80.jpg:

当年巴彦街的牧马人--陈玺铬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90.jpg:

当年巴彦街的牧马人--陈玺铬在草原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91.jpg:

 

我在巴彦街的草原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8000472.jpg:

巴彦街的牛、马群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0/21 18:34:00
--  

    谢谢楼主图文并茂的第二故乡行。熟悉的大豆地、草地,又一次引发我对莫旗的回忆。尤其草原上的马群,让我又回想起了那段放夜马的岁月。我马上把我那篇回忆放夜马的陋文顶上来,和网友们共同回忆我们永远逝去的青春。


--  作者:欧肯河
--  发布时间:2009/10/23 10:55:00
--  

谢谢插队君的文章和照片!又使我看到当年熟悉的大豆、草地和马群。

我下乡的地方在巴彦的北面,大杨树。咱们可是近邻了!


--  作者:插队
--  发布时间:2009/10/23 21:13:00
--  
以下是引用欧肯河在2009-10-23 10:55:00的发言:

谢谢插队君的文章和照片!又使我看到当年熟悉的大豆、草地和马群。

我下乡的地方在巴彦的北面,大杨树。咱们可是近邻了!

欧肯河在鄂旗、咱们相距150多里地,当年要走2天,现在小车1个多小时,如果回去乘1467北京站直到大扬树下车。


--  作者:插队
--  发布时间:2009/10/23 21:19:00
--  
以下是引用莫旗知青在2009-10-21 18:34:00的发言:

    谢谢楼主图文并茂的第二故乡行。熟悉的大豆地、草地,又一次引发我对莫旗的回忆。尤其草原上的马群,让我又回想起了那段放夜马的岁月。我马上把我那篇回忆放夜马的陋文顶上来,和网友们共同回忆我们永远逝去的青春。

去年回莫旗、淅江知青挺多,从淅江到莫旗是北京到莫旗的1倍,今年看到有谁多上海上回东北都是坐春秋航空飞机到哈尔滨、黑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