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辽阔的内蒙古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99) ---- [公告]==三晋大地 《阳春三月晋南休闲七日游》计划(跟帖报名中)==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99&id=57329)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33:00 -- [公告]==三晋大地 《阳春三月晋南休闲七日游》计划(跟帖报名中)==
同学们春游喽!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38:00 -- 景点介绍: 1、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榆次常家庄园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2、壶口瀑布 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东临山西省吉县西部南村坡,西濒陕西省宜川县。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濒陕西省宜川县,东临山西省吉县,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距陕西省宜川县城40公里。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壶口.jpg: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41:00 -- 3、飞云楼 在万荣解店镇东岳庙内,相传始建于唐,鲁班所造,为纯木质结构,楼中无一枚铁钉。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平面正方,中层平面变为折角十字,外绕一圈廊道,屋顶轮廓多变;第三层平面又恢复为方形,但屋顶形象与中层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顶。各层屋顶构成了飞云楼非常丰富的立面构图。楼体量不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32个屋角,宛若万云簇拥,飞逸轻盈。此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醇黄若琥珀。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4、后土祠 后土祠竟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祠,那里供奉的后土娘娘(女娲)是华夏民族共同的母亲。《淮南子》中记载了一个英雄人物———女娲,一个用神奇手段拯万民于水火之中,连天塌下来都有办法顶着、无所不能的英雄。而在她的种种传说中,老百姓更看重的是“抟土造人”的故事。在古人的想象中,远古时期,大地上本没有人,满目荒凉,是美丽的女神———女娲为了给大地增加生气,用池水掺和黄土,仿照自己的形体,捏造出一个个小东西,取名叫“人”,从此生生不息,代代繁衍。《风俗通义》中还有个更美的故事:“女娲铸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就是说,女娲不光造出了人,为了让人类永远存在,女娲还把他们分别造成了男人女人,并亲自为他们做媒,把他们配成一对一对,让他们承担起繁衍后代的任务。自从女娲在神话中出现以来,历朝历代的人,都在根据自己的意愿好恶,不断地重新塑造着女娲的形象。神光浮动中,女娲有时是个人首蛇(龙)身的异物,有时是个力大无比的男性,有时又变成妖冶艳丽的连商纣王也心荡神驰的绝色美女。 秋风楼,位于祠的最后,凭河而立,崇峻壮丽。楼身分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阶,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 “瞻鲁”,西曰“望秦”。正面门额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图。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全楼结构玲巧,形制劲秀,因三层藏有元至元八年(公元 1271年)镌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后土祠 秋风楼.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万荣后土祠举行后土大祭.jpg: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44:00 -- 5、万荣李家大院 万荣县孤峰山西侧有个村落叫阎景村,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院落,它就是万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人们习惯称它为李家大院,是迄今为止,在运城发现并开发的第一座清末民初晋商民居宅院群落。
6、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庙坐北向南,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内外古柏苍翠,百花争艳 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有七点三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该庙宇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为“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主庙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非凡,雕梁画栋而又庄严肃穆,身临其境,不能不使人对关公肃然起敬。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这两座气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着关公及关公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这些附属建筑,与主庙一样,无不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但却又有着主庙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深人们对关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强对关公的崇拜与敬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6、解州关帝庙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6、解州关帝庙2.jpg: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47:00 -- 7、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朝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 历经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唯有13层、高37米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厢记故事的格局修复了普救寺。现在巍峨高大的主殿、小巧玲珑的西厢书斋、方整宽敞的塔院、崔相国夫人和莺莺小姐所在的佛居别墅等建筑都已落成,它们依山而筑,错落有致。 莺莺塔位于寺宇西侧,塔呈四面形,叠层出檐,收刹很小。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犹存唐韵。莺莺塔最奇特之处,在于它能传出蛙叫之声。如在离塔15米处,以石块互击,即有从塔内传来“嘎哇”的蛙叫声,清晰无比。或鼓掌或喊叫三声,亦会传来蛙声三响,奇妙无比,令人惊诧不已。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四川潼南石琴和河南三门峡市蛤蟆塔)之一。
8、中国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由于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加之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多来登楼观瞻、放歌抒怀,并留下许多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不朽篇章。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道:“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这三首中,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王之涣、畅当的诗则是五绝,均题作《登鹳雀楼》。其中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为脍炙人口,畅当的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李益·《登鹳雀楼》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畅当·《登鹳雀楼》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8、鹳雀楼.jpg: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48:00 --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50:00 -- 11、山西永济万固寺 位于永济市西南13公里处的中条山北麓,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与闻名中外的《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遥遥相对,是佛教刚传入呐地就创建起来的一座寺庙。
12、永乐宫, 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中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永乐宫原来是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初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永乐宫.jpg: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52:00 -- 13、临汾洪洞大槐树 位于洪洞县旧城北1公里的贾村西侧。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大槐树处,是历史上元末明初著名大移民的出发地、出发点,如今成为寻根祭祖的圣地。 古槐为汉代所植,已枯。第三代正茁壮成长。明代时,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至永乐十年(公元1416年),由于元末战争连年,鲁、冀、豫、皖、苏等省出现了大片无人区、无人村,明太祖朱元彰采纳大臣建议,七次从山西向外大移民,出发地就在大槐树处。后有“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民谚。因此,古大槐树处成为后代人寻根问祖的象征。 古槐旁有碑亭、木牌坊,亭内竖有青石碑一通,上刻“古大槐树处”碑刻介绍了当年移民概况。还有金代石经幢、茶亭、移民姓氏陈列等,如今已成为寻根祭祖园,每年一度的清明节“寻根祭祖节”在这里举行。
14、洪洞明代监狱 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是中国最早的明代县级监狱。后被毁,1984年按原样修复。据传京剧《玉堂春》中的苏三在此监禁过,故又称苏三监狱。监狱有两重围墙,墙垣高耸。分普通牢房和死牢两种。普牢12间,带有走廊,禁房2间;死牢在后院,门首挂有虎头牌,是关重犯和死犯的牢房。院内有水井一眼,人称苏三井,还有石槽两个,供囚犯洗衣用。它是研究封建社会监狱的布局和形制的实物资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苏三监狱虎头牢.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4、苏三监狱虎头牢大门.jpg: |
|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3/24 16:55:00 -- 15、山西省平遥 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 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图再现了这一风采。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平面呈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现如今已改成两座亭子。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