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辽阔的内蒙古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99)
----  古鼎古碑碎碎念(新加对《积雪凝寒帖》的介绍)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99&id=61912)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11/6/17 23:36:00
--  古鼎古碑碎碎念(新加对《积雪凝寒帖》的介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意大盂鼎笔意.jpg:

 

距今3100多年前,先人把文字刻在沙模上,然后浇上炽热的青铜水,这种文字就铸在了青铜器上。上面这段文字就是著名的《大盂鼎》铭文。

 

此时的文字,大家可不要小瞧!就是书写这种文字,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孙子等奠定了“国学”的基础,了不起呀!

 

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那时的人究竟在用什么工具写字了,现在,只能看到当时的文字留在了青铜器和石头上。

 

用毛笔模仿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写在宣纸上,跟那些被尊为“子”的伟人们写的是一样的字吗?

 

我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曹全碑》笔意.jpg:

 

在汉隶中,形容《曹全碑》的词汇有“秀美、流畅、舒展、清新、自如、悠然、从容、徐然呈媚”等等,这些审美评价历来比“苍劲、古拙、朴茂”这些词汇要低一等。

 

但是,大家想一想,一个长相非常酷,举止刚毅,个性十足,历尽人间沧桑的男子汉,却不知道让女性先行,上身穿着西服、脚上穿着旅游鞋,浑身散发着汗臭就进入了社交场合,这种原始的苍劲能让人亲近和产生好感吗?

 

在休养上,往往需要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越是硬汉我越主张他写好《曹全碑》,懂得些讲究,懂得些细腻,懂得些精致,他才能显得更加魅力十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王羲之《积雪凝寒》帖.jpg:

 

学书法说白了,就是学习怎样体现真、行、草、篆、隶等各种书体艺术魅力的一门学问。各种书体里都有巅峰之作,如篆书中的“两鼎两盘”,隶书中的《张迁》、《曹全》、《礼器》等等,其他书体也都有大家之作,都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圭臬。

 

草书名作也有很多,其中王羲之的《十七帖》被称为“草中之龙”。《十七帖》是后人收了王羲之不同时期写的二十九幅草书作品,都是些短信、便条之类的东西。因为是随手而作,不为书而书,故随心所欲,变幻无方,可谓篇篇精彩,幅幅抢眼。

 

《十七帖》得名于第一篇《郗司马帖》中头两个字是“十七”二字,《积雪凝寒帖》在《十七帖》中排行第五,因文中有“积雪凝寒”四字而得名。

 

现在我们能看到流传在世的《十七帖》古刻本,一本在日本,称为“三井本”;另一本在上海图书馆,称为“上图本”。前者比后者清晰,大家要学写《十七帖》,就买三井本。

 

我临《十七帖》不下二百遍,深深体会到此帖有取不尽的营养,养手、养眼、养风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郑文公碑.jpg:

 

北魏的郑文公碑,现在山东莱州,日本好书者,来华必去观之,并投资进行保护。此碑用篆法写成,雍容大度,叹为观止!

 

我的学生都用榜书临之,可养气势,亦可养胸怀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意爨宝子笔意.jpg:

 

《爨宝子碑》现立在云南曲靖。我有位有研究生学历的学生叫李睿,她就是曲靖人,是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在她离京前我就教她学会了写《爨宝子碑》。

 

这个碑是康熙年间才出土的,也就是说唐宋元明时期的那些大书家都还没有见过这个碑。如果见了,恐怕这个碑对中国书史的影响会更大。即使如此,这个碑出土后,也在当时的朝野上下引起了震动,效法者乌秧乌秧地就糊了上来。

 

立碑人生活在晋代,立碑时间是在书圣王羲之仙逝后的第40年上,因此,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离王羲之时代很近很近的书作。当时,中国汉字正由隶书那种面貌向楷书这种新面貌上过渡。即使是外行人,仔细看看这个碑上的文字,就会发现它似隶似楷,隶多楷少的笔意来。

 

这个碑的出土还打破了明清以前的“晋朝无碑”说。这是因为汉末人们过分宣扬孝道,石块都被人们凿成了墓碑,修城筑桥的材料反而很难找到了。决心革除陋习的曹操下了死令,今后不许为死人立碑,并且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为人表率。晋承魏制,上官下民也都革除了树碑立传的习气。回过头看,如果没这个制度,我想,王羲之的某些大作可能就能被石头给保存下来了。

 

那么,爨宝子碑怎么就没有遵守这个制度呢?无非因为那时云南是边陲之地,天高皇帝远,人死了立个碑你能耐我其何?我们应该感谢这个胆大的爨宝子将军,如果不是他,我们怎么能有证据说,那时的汉字正在慢慢向楷书方向发展呢?

 

再从艺术角度看这个碑,康有为曾盛赞此碑,说它“端朴有古佛之容”,嗬!不得了吧?我的欣赏之处是:此碑整体看是非常端庄的,但每个字都有活泼的个性,就好像军营里的战士,队列虽然整齐,看似一致,但仔细去了解他们每一个人,却会发现一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气质有灵性的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张黑女碑.jpg:

 

北魏《张黑女碑》原称《张玄墓志》,清朝出土,为避康熙皇帝之名“玄(烨)”而改称《张黑女碑》。学魏碑者“二张”碑不可不学(另外一个“张”,是《张猛龙碑》),两碑风格不同,但对后世之影响是不分伯仲的。

 

现在我有五个学生在临此碑,已极近此碑神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九成宫碑.jpg:

 

写《九成宫碑》的欧阳询一生命运多舛,他曾仕隋,后仕唐,“玄武门事变”前,因随李家老大,站错了队,但李世民没有跟他算账,终得长寿。但他一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故其书风,谨慎拘谨,中规中矩,不能放开手脚。近代名人,蒋介石学他的字学得最像。

 

欧阳询是长沙人,以后大家到了湖南省会,见到满街都是欧字,可不要奇怪哟。

 

欧字最治慌张和粗俗之病,我的学生谁有这个毛病,我就让他学《九成宫碑》,准能把其秉性给改过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虞世南笔意.jpg: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写上面这种字的虞世南作出来的。

 

虞世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太宗曾亲口说出过器重他的理由有五条:“一曰忠谠,正直,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人们称虞世南的字是“君子书法”,因为我们从他的字里看不到强烈的夸张,也看不到妩媚和华丽,而只能看到一种平实的温文尔雅,感受到的是含而不露和稳健浑成。

 

但是,大家不要以为这种字没有力量,它的内劲是非常足的。

 

含蓄的力量远胜于没有掩饰的力量,你理解什么是“君子藏器”,也就理解虞世南的书法特点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褚遂良笔意.jpg:

 

虞世南去世后,让太宗郁闷了好长时间,因为再没有人跟他谈论书法了。魏征就向他推荐了一个人,说这个人精通王羲之的书道,人也很好。这个人就是褚遂良,后来,他也成了太宗身边的重臣。

 

太宗生前诏令天下,广求收购王羲之的遗字,天下争献,但真假难辨,幸亏褚遂良长着一双慧眼,能识别真假。史载,经他鉴定过的,“无一舛误”。

 

太宗临死前,跟儿子交代说,国家大事要问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结果这个儿子爱上了父亲的小妾武则天,褚遂良冒死劝谏,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当政后,把他被一贬再贬,赶到了清远府 ---- 就是现在的越南,去当一个边疆官吏。褚遂良郁闷而死时,才六十来岁。就这样还不解武则天的心头只恨,削了他生前的一切爵位,没收了他家的所有财产。

 

哎,老褚啊,你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前皇托你办大事你还真当回事呀?他家里人的那些糗事,你管球他干啥?

 

不说上面这些别扭事了。不管怎样,人家褚遂良留下了书名。他的字遒美灵动,与欧阳询的险劲端正,虞世南的醇和温雅,形成了唐初的书鼎三足。

 

唐楷中的欧、虞、褚、颜、柳,我都临了很多年头,每次临褚字都与临那几位大家的字感受不同。临褚字能带给我一种消散飘逸,当了神仙一样的感觉,而且他的字是那样得美,美得令人心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多宝塔碑.jpg:

 

《多宝塔碑》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正大气象。这是颜真卿44岁书写的碑文,是跟欧楷一样难学的唐代楷书之一。但是,你如果一旦学会了,再学其他楷书或其他书体,就会感到非常轻松了。

 

所以,我主张学书者最好由《多宝塔碑》入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勤礼碑.jpg:

 

 

颜真卿写完《多宝塔碑》后,离开京城长安,到外省去做官,从此随着眼界的开阔,逐渐形成了新的书风,而且越到晚年其特征越明显,《勤礼碑》就是这种新书风的代表作之一。

 

有唐一代,在颜真卿之前出过四个大家,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四个人的字都比较纤秀。故,后面出来了雄浑伟岸的颜书,当然要叫当时的人们击节三叹啦!

 

所以,当众口一词,千人一面时,就要考虑与众不同的说法了,世道如此,书道也是如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示范胆巴碑.jpg:

 

 

赵孟頫是大宋皇庭的直系后裔,故元朝五代皇帝都厚待他,其中有一个皇帝还夸他有“五美”。

 

这是一位让皇帝都赞叹的美男子,他还有一个写字画画作诗都不输他的美丽妻子,名叫管道升。

 

对赵孟頫,后人诟其病的也不在少数。可是,最终人们还是被他的书法美给征服了!

 

一定要拿政治标准去取代艺术标准吗?赵孟頫没有杀过一个人,他一生都在弘扬汉字的美,依我看,仅凭这一点,他就应该获得尊重!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1/6/18 10:15:00
--  

古鼎古碑有学问,

楼主介绍内容深,

万千精彩撷一片,

临帖先从颜真卿。


--  作者:明光
--  发布时间:2011/6/18 11:19:00
--  
有功力。
--  作者:土左情深
--  发布时间:2011/6/22 6:08:00
--  

每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故事,在这里能学到很多知识.喜欢看老师的各种碎碎念。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11/6/22 8:54:00
--  
豆豆喜欢对我来说是欣慰!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1/6/22 11:14:00
--  

书法自古来,

学问深如海,

听君一席谈,

悟得大自在。


--  作者:燕过留名
--  发布时间:2011/6/22 16:39:00
--  
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在这里兔老师介绍的如此详细!燕子长学问了!谢谢!
--  作者:土左情深
--  发布时间:2011/6/25 9:02:00
--  
 “ 古鼎古碑碎碎念” 显示出兔老师高深的文学修养。周末愉快!
--  作者:兔子念经
--  发布时间:2011/6/25 16:44:00
--  

龙哥自在我开心!

 

留名别客气,不言谢。

 

豆豆愉快!


--  作者:龙行天下
--  发布时间:2011/6/26 18:07:00
--  
其实我写错了,就我这点可怜的水平,哪里悟“得”了大自在嘛,最多只是悟“向”了大自在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