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红河魂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05)
----  纪念赴河口四十三周年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05&id=75767)

--  作者:木棉花开
--  发布时间:2012/4/26 18:42:00
--  纪念赴河口四十三周年
 

                  纪念离京赴滇四十三周年

  每年一到四月二十六日(或五月二十四日)河口十六团各营、连的北京知青都会或大或小、或多人或几人的聚会以纪念我们记忆中不能抹去的、铭心刻骨的日子。《北京赴云南河口知青四月二十六日去河口的为813人五月二十四日的为262人五月三十一去的为107人分别占去河口知青总数的65.5%、21.1%和8.6%余下的近5%为个零散日子去的河口十六团。(以上的这些数字只是粗略的数字)》今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五月二十四日)是我们赴河口四十三周年的日子。我想这个让人难忘的日子一定又会浮现在每位战友的脑海里而挥之不去。

  四十三年了!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四十三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十三年只是短暂的一瞬。而知青时期只是68年到78年这短短的十年。(和“浩劫”的文革十年一样长短)有些人总是讲要自己书写我们知青自己的历史,如果这段时期能当作历史的话应该怎么写?是励志?是悲壮?是辉煌?是荒唐?是血泪······?我觉得大规模知青群体出现是发生在“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是被当作一场政治运动而搞的,它也是“浩劫”的一部分。因此它也就被历史所否决!和“文革”一样一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这样讲并不是讲“知青”被钉在耻辱柱上,而是这场发生在“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如果我们讲历史,那么任何历史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不能切割的。“文革”十年是“浩劫”那作为“文革”副产品的“上山下乡”运动能写成“辉煌”历史吗?“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的所谓“上山下乡”运动能书写出什么样的历史呢?我看也只能作为教训的经历写进历史更为恰如其份!

  现在我们这些年过六十的老知青之所以怀念和回忆那段知青的日子绝不是怀念那段黑白颠倒的历史时期而是怀念我们逝去的青春和怀念当年容留了我们的农场老职工。怀念我们为之贡献过青春的那片红土地和橡胶林!

  我不愿意苟同“过去恨你,现在爱你”的提法。爱、恨就在一线之隔,用过去的时空和现在的时空来混淆爱和恨是一种对我们自己的亵渎。我们的青春曾经留在了那里而那里老职工的容留、关怀之情,就是在当年我们也不会“恨”。我们这些当年知青的经历绝不是用爱和恨两字所能囊括的。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不会恨自己的青春和老职工对我们的情谊!     

  我也不愿意参与“有悔”和“无悔”的辩论。因为时过境迁之后这种辩论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觉得“无悔”只是对当时的一种心理自慰。“有悔”只是对当时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感叹!“有悔”也罢“无悔”也罢,谁能为我们的逝去的青春埋单呢?我想只能是我们自己。这也和十年“浩劫”一样只能由我们共和国人民自己来埋单!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还有什么可争论的呢?我倒是觉得如果总是在有、无悔之间计较,那我们这一代人只会在有、无悔之间沉沦而不能自拔!在这件事情上我倒是赞成用赵本山的那句话“这件事过去了,翻篇了”来表达我的想法。当然这不是自我安慰自己,而是更能体现出我们这一代知青心胸的博大和宽宏。

  四十三年转瞬即逝了。我们这一代知青都已经进入了“六十耳顺”之年了。我们的心态早就应该平和了,用时尚的词就应该是更“淡定”了。只有心态平和、淡定了才能知足常乐,常乐长寿。

  09年时为纪念北京知青赴滇四十年时有多位热心的知青战友组织了“云南知青联谊会”并出了一本书、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出了一本画册。后面还要组织一场文物图片展和出一部记录片。真心希望联谊会把后面的事情办成功。这是我们知青自己的事情,是我们的情趣使然,是我们进入老年后的一种自娱自乐。也是我们重新审视、回忆、评价我们自己的青春机会。也是我们对当年战友情缘的再续,更是我们对红土情缘的回忆和接续。真心的希望我们的这种情结和情缘再延续一个新的四十三年!

  值此赴滇四十三周年之时想得太多故唠叨在此,劳烦大家一看一笑而已。

  值赴河口四十三周年来临之际祝河口十六团的战友身心健康!


--  作者:南溪河
--  发布时间:2012/4/26 23:47:00
--  
     木棉版主纪念感慨的文字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经历了共同的时代,承载了岁月带给我们的共同印记。
  1969年4月26日是我们从北京出发赴云南河口的日子,至今四十三年了,这一天刻骨铭心,我们怎能忘记!

--  作者:永远的河口
--  发布时间:2012/4/29 9:16:00
--  

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赴河口的日子!

承载着我们当年去河口的北京知青太多的磨砺、欢乐、痛苦、探索和奋进。

永远的4.26、5.24和河口十六团!


--  作者:武松打虎
--  发布时间:2012/4/30 21:31:00
--  
 四十三年在人的一生中是弹指一挥间,我们永远记住当年那难忘的日子,给我们留下一生永久怀念和回忆。
--  作者:红河
--  发布时间:2012/5/1 22:54:00
--  
 

木棉花开版主的一席话,道不尽这四十三年!你的认识和感触我也非常赞同。岁月如流水,转瞬之间,时间改变着一切,也冲淡着一切。淡定自若也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时间的修炼。

知青这一代是和国家命运连在一起的,尤其是和文化大革命紧密相关,只要谈到文革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知青。“知青话题”编织成一条无论岁月如何流失、世事如何变迁,都使我们无法忘怀、将我们紧密维系在一起的“知青情结”!当年我们告别父母,远离北京,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善待我们的老职工用默默无语的温暖,替我们分担生活劳动的艰辛,抚慰了我们的精神和心灵。这段经历使我们了解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所以我们深彻感悟到无论走到哪里,要有悲悯情怀,要富有同情心,一颗善待他人的心。


--  作者:如歌
--  发布时间:2012/5/14 21:53:00
--  
楼主说的好,那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日子。
--  作者:河口十六团
--  发布时间:2012/5/14 23:36:00
--  
4月26日是我人生转折的日子,也是改变我命运的日子,是奠定我回城后全部生活的日子,所以,是我永志不忘的日子。
--  作者:北方
--  发布时间:2013/4/2 22:47:00
--  
我永生不忘五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它决定了我在云南生活了四十二年。
--  作者:雷午寨主
--  发布时间:2013/4/3 22:53:00
--  

   我们去瑞丽的第二批是与去河口的第二批是一列火车走的——5月24日12:44开车离开北京站。你们在昆明下车后,我们继续走到广通(一平浪)下的车,也是缘分。下乡40年时(2009年12月5日观看北京电视台节目《与共和国同行》)大家联系上了,说起来当时和在云南都没来往。也是个遗憾。

   楼主的“我们这些年过六十的老知青之所以怀念和回忆那段知青的日子绝不是怀念那段黑白颠倒的历史时期而是怀念我们逝去的青春和怀念当年容留了我们的农场老职工。怀念我们为之贡献过青春的那片红土地和橡胶林!”这段话我非常赞同。希望大家都快乐、健康地安度晚年。有时间、精力的回云南看看,……


--  作者:木棉花开
--  发布时间:2013/4/28 19:32:00
--  
雷午寨主说的 遗憾其实并不遗憾,因为现在我们十六团的北京知青能在中青网上有一席之地是 雷午寨主的功劳,是你使我们河口的知青与广大的云南北京知青有了联系你的功劳是不能忘的,要说遗憾的是我们都老了现在有点力不从心了有点相见恨晚,不忘我们那段知青的日子真爱眼前 快乐、健康、幸福的晚年。有时间、有精力就回我们的第二故乡云南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