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梦萦天山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118)
----  [原创]《我的小学》之二:喀什南疆小学——我的启蒙学校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118&id=33026)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12:00
--  [原创]《我的小学》之二:喀什南疆小学——我的启蒙学校

《我的小学》之二:

      

      喀南疆小学——我的启蒙学校 

   (一) 我的学校我的班
   
     19559月,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爸爸工作调动,同爸爸随迁,1956年到了新疆喀什。爸爸的工作调动,使我读书整整耽误了一年时间,19569月在喀什南疆小学重读一年级,真正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活,南疆小学是我的启蒙学校。
     南疆小学座落在喀什市西郊,是南疆最大的一所汉族小学,学生主要是部队、援疆干部工人子女,有四、五百名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名维族学生。校园很大,大门朝南,一栋教室、一座办公室、两栋宿舍、一栋教师宿舍、一座大饭厅(连着食堂),分布在操场四边,还有一些零星设施,如澡堂、厕所等。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之间有一小片桃树林,校园内还有几棵沙枣树。1958年在操场上靠近教室这边又建了两排房子,操场变小了。
     教职工全部是汉族,校长姓廖,教导主任姓雷,女性,我们班的班主任姓翟,方脸膛,浓眉大眼,中等身高。体育老师姓赵。低年级每个班都配有一名管理生活的阿姨,我们班的阿姨姓王,我们519大队在南疆小学读书的还有杨树珍、张怀欣、刘贵祥、杜月萍、郭庆莲、郭庆保、吴亚森、李玉龙、高建生等同学。杜月萍(现可能仍在新疆)和我同班,她家住在爸爸单位设在喀什的转运站(喀什石油公司大院),妈妈领我到她家去玩,有时就住在她家。刘贵祥(现可能在广东韶关)比我大一岁,年级比我高,在学校,他一直对我履行大哥哥的职责,处处呵护我。
     南疆小学是按苏联的教育模式管理的,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周密而严谨。家在喀什市的学生也要住校,星期六吃过午饭可以回家,星期天晚上回校。家不在喀什市的学生叫“外县生”,我们519大队的这帮外县生家住乌恰县的巴什布拉克,离喀什200多公里,每逢开学、放假,单位都会派汽车接送。我们班有20多名男生,住在大饭厅旁边那座宿舍里,我们的床和现在幼儿园的小床差不多,只是大一些,用油漆刷得白白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957年 喀什.jpg: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13:00
--  
  (二) 学习.生活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但不留课外作业,所有作业都是在课内完成。教师经常坐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叫学生过来辅导。我当时比较淘气,翟老师分配我和女生坐一桌,我不坐,翟老师已气得够呛,又发现作业有错,就把我叫到讲台边,大声训斥我,一激动,把钢笔甩到了地上。老师为了教育我,动了那么大的肝火。到现在五十多年了,我一直没有忘记我的翟老师,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再生父母!自那以后,我似乎懂事了许多,暗暗地下决心,努力改掉贪玩的缺点,争取做个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学校从一年级新生就开始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勤劳、朴素的品质。记得放假时,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表格,让家长或街道登记学生在假期劳动、做好事情况。我和几个同学在假期拣煤核,交到爸爸单位,叫他们把拣煤核的情况和重量登记在我们的表格上。每天晚上都要叫爸爸给我记上一天扫了几次屋地,提了几次水。开学后将此表格和假期作业一起交给老师。老师教育我们对人要有礼貌,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叫“大哥哥、大姐姐”,走在街上碰见老师要鞠躬,喊“老师好”。
   
学校每个学期组织师生看三、四场电影。记得学校离那个露天电影院很远,看完电影,学生们手拉着手,排成两路纵队回校,班主任老师跟在我们身边,但走在漆黑的巷子里,我们还是很害怕。
     学生每个月交18元的生活费,学校的伙食吃得很好,主粮主要吃面粉,粗粮不多,每个星期六中午吃抓饭,大概每个月吃一次猪肉包子、一次拉面。吃拉面最有意思,每次吃拉面我们都会挤到厨房门口往里看。一口烧着沸腾开水的大锅边站着二、三个炊事员,腰上扎着白围裙,拉面的动作娴熟,像是在做杂技表演,非常好看,供应五百多名师生用餐。食堂养了一只大狼狗,十分凶恶,白天用铁链拴住,我们外县生每星期六晚饭要到食堂拿馒头,很怕那只狼狗。
     学校对学生的卫生要求很严,开饭时有高年级的学生把守在饭厅门口,我们排队进去吃饭,要伸出手来接受检查,发现有手上不卫生的,指甲缝里有污垢的,要收拾干净才能进去吃饭。阿姨定期为我们洗头(用桃树胶)、洗澡、换洗衣服,每个学生必须要在衣服、被单上用线缝上名字。一到晚上,每个宿舍中间放一只大尿罐,我们每天早晨轮流倒尿罐。王阿姨和我们住同一间,照顾我们的生活。
     
那时新疆刚和平解放,社会治安比较乱,小偷很多。记得有一天夜里,小偷偷了我们班女生宿舍,把她们的衣服、鞋子和盖在身上的被子全部偷光。学校安排体育老师赵老师和炊事员老王,拿着枪和杀猪刀,在被盗的女生宿舍蹲点守候了好几夜。炊事员老王每天晚上都把狼狗松开,狼狗在校园里乱窜,尤其是星期六晚上,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我们外县生躲在宿舍里,又怕小偷又怕狼狗,晚上不敢出门。白天,在学校里经常可以听到公安局那边的城墙上机关枪“哒、哒、哒”连射,估计是打靶。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15:00
--  

  (三) 快乐的童年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玩了。喀什是中国阿拉伯风情最浓郁的城市。刚到喀什时,什么都感到新鲜。星期天带上阿姨给的零花钱(是家长存放在阿姨手上的),约几个同学上街去玩。从学校到大巴扎(现在叫艾提尕广场),要经过一段土路,土路两边都是破旧的民房,经常会遇到维族农民赶着一大群毛驴驮运东西,这时尘土遮天蔽日,弄得路人灰头土脸。街上很少见到汉族人。大巴扎的广场上摆满了小摊,每个摊位都用一块很大的破布遮太阳。小摊卖的都是维吾尔族食品、日用品等。小花帽和匹加克(维族小刀)等维族用品精美绝伦,很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最感兴趣的还是维族小吃。烤包子,羊肉馅,香酥可口,二角钱一个,吃过一次,永生难忘。烤羊肉串一角钱一串,我特别喜欢闻它的香味。当然,印象最深的是夏天的冷饮了。卖冰块的摊位上,桌上摆着很大一块冰(夏天不知维族人家里怎么存放那么大的冰块),用布盖着,旁边摆一排蜂蜜、醋等调味品的瓶子。需吃时,用小铁钎把冰块铲下来,接到碗里。熟练的卖冰人,铲下来的冰块大小很均匀。然后根据客人的要求,放入各种调料,吃在嘴里又解渴又降温又好吃,只要二角钱一碗。自制冰淇凌,更是维族人的一绝。在卖冰淇凌的摊位上都有一个手工制作的冰淇淋机,一大一小两个铁皮桶套在一个同心轴上,两个铁桶的夹层有两寸多宽,同心轴连着一对90度齿轮,内桶自里向外用钉子钉出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眼,上有许多铁刺。在内桶里装上牛奶、砂糖等,在夹层中放上冰块,摇动手柄,齿轮带动另一个90度位置的齿轮,内桶转动,牛奶从钉眼里渗出,而内桶外侧的铁刺就把夹层中的冰块逐步刮成粉沫,随牛奶一起流进杯子里,两角钱一大杯。这样自制的冰淇凌非常凉,吃快了的话,太阳穴就会难受。这种装置在口里几十年都没见过,不知道现在的喀什街头还有没有了。
     喀什的水果非常多,西瓜、哈密瓜、甜瓜、桃子、杏子、李子、梨、葡萄、樱桃、桑子、石榴、木瓜、还有枣子、核桃等。干果有哈密瓜干、葡萄干、杏干、桃干。价钱非常便宜,只要五角钱就可以把想吃的水果吃个够。没有零花钱的星期天,我们就到喀什水利局去偷水果吃。出了校门顺一条小渠一直往南,不远就到了喀什水利局。水利局院里种有杏子、樱桃、桑子、葡萄,每次去都可以得手,吃够了再溜出来。水利局有一位用毛驴驮水的维族人,看到我们,就会用一尺来长的赶驴棍扔过来打我们。他没有我们跑得快,追不上我们,气得他没办法。有时到喀什气象站去玩,捡破气球。捡多了回去就分给其他同学,我们班教室和宿舍里经常会有小气球爆炸的“啪、啪”声。
     课余时间的游戏主要是抽牛(又叫打陀螺),扇Pia ji(汉字写不出来,只能用拼音),打土块仗。抽牛,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会玩,人手一副:一个陀螺,一根鞭子。在冰上玩陀螺转得很快,要是两个人的陀螺对撞,就更好玩了。Pia ji是用硬挺光滑的纸折成方形,放在地上,另一个人用他的Pia ji把你的Pia ji扇得翻过来或钻到你的Pia ji底下去,就算赢,这个Pia ji就归他。记得我班里有一个同学爸爸在喀什银行工作,他每个星期都背一书包的国民党纸币,分给大家折Pia ji玩。冬天抽牛、扇Pia ji多了,手背上都是一条一条的血口子。最有男子汉气概的是打土块仗。双方约好时间、地点,人数要差不多,双方距离约15-20米,以土壕、房地基、墙角、树干为掩体,一声“开始”,雨点般的土块落到对方阵地,往往有人被打得头顶大包、口鼻出血。我们519大队在南疆小学读书的男生有十来人,经常组队和别的同学打土块仗,每仗必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转载的喀什老照片:艾提尕清真寺.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做沙郎多克.jpg:

 

照片上维族朋友制作沙郎多克的设备,和文中提到的制作冰激凌的机器很相似。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17:00
--  
 (四) 建溜冰场
       1957年在教师办公室的后面,校园东南角的那块空地上建了一个溜冰场。其实也不是什么正规的溜冰场,只是由高年级的同学把场地中间的土堆到四边,使场地四周形成一尺高的土坎,用以蓄水。然后低年级的学生用脸盆到涝坝(池塘)端水,运到场地,同学们卷着裤腿,一身的泥水,往返于涝坝和场地之间,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涝坝有一人多深,涝坝底都是稀泥,很滑,我的搪瓷脸盆很大,端一盆水很重,一不小心滑倒了,弄得满脸满身的稀泥,手里端的水盆重重地摔在一块石头上,脸盆底中间砸掉了鸭蛋大一块瓷(后来掉瓷的地方生锈,烂出一个洞,我就补了再用,一直用了二十多年)。天气变冷后,溜冰场的水结成光滑的坚冰,家在喀什市的同学拿着自制的冰刀去溜冰。同学们只溜直线,速度不能太快。老师们都有很高级的溜冰鞋或冰刀,有几个老师溜得很好。我们外县生没有工具、材料,做不了冰刀,只能去看热闹,或者在冰上抽牛。
   
    (五)生病
       我读二年级时,生了一场病,肚子痛得很厉害,夜里痛得在床上打滚,滚到地上,打破了尿罐,弄得满屋地都是尿。学校套了一辆马车,老师送我到医院去看病(就是现在的喀什地区医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盲肠炎,要开刀治疗。住进医院后,只打针不让吃饭,三天后爸爸接到老师的通知赶到医院时,我的肚子已经不痛了。爸爸看我暂时不痛了,就和医生商量,为不影响读书,能不能暂时不开刀。医生说眼下是打消炎针暂时压住病情,这一刀早晚一定要开,以后犯了再开也可以。爸爸由于工作忙,医院也不允许家属陪护,就回单位上班去了。我住的病房是一个大房间,除我之外,还住有三位维族病员。他们很喜欢我,学我哭的样子来逗我笑。所有的病员吃的都是医院食堂做的羊肉面片,第三天医生说我可以吃饭了,同病室的那几位维族病员就叫送饭的炊事员往我的碗里多盛点羊肉。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20:00
--  


         (六) 除四害.灭蝇   

  1958年上半年的一天,学校开大会,会上教导处雷主任告诉大家,今年要高举三面红旗,来一个大跃进。新疆的汉族人说话口音很像陕甘宁一带的口音,大跃进大妖精同音,我听雷主任说来一个大妖精着实害怕,不知道这个大妖精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吃人。后来一直没看见大妖精,只是课上得少了,劳动多了。
        接下来是开展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被列为四害。老鼠是轻易看不到的,麻雀虽然多,但学校不允许学生玩弹弓,只能是看见麻雀就轰,不让它们落地,说是全国人民都这样赶麻雀,麻雀就没有落脚之地,不停地飞,累死它们。除四害印象最深的是灭蝇。学校规定了每个学生每天消灭苍蝇的任务数,饭厅门口有两名高年级的学生守着,完不成灭蝇任务,不能进去吃饭。所有的学生人手一个苍蝇拍,一个装苍蝇的火柴盒。几天功夫,学校里就看不见苍蝇了,任务完不成怎么办?我们就到厕所底下去挖蛆。南疆小学所有的房子都是一层的,唯独厕所是两层的,上面一层是厕所,下面一层是粪池。经常有维族农民用毛驴驮来干土,垫在粪池里,隔一段时间垫一层,然后用砍土镘把混了土的稠粪装麻袋,用毛驴驮走。粪池里这种垫了土的稠粪里有很多蛆虫,也不管厕所上面有没有人,我们就蹲在粪池里挖蛆,装在火柴盒里,直到挖够数为止,交给有关人员,才能进饭厅吃饭。那段时间,这个厕所下面的粪池里人满为患,有时同学们为了抢蛆而打架,同学们的衣服、鞋子都有一股臭屎味。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28:00
--  

       (七) 欢迎朱总司令
     19589月,新学期刚开学不久,学校组织我们到飞机场欢迎朱德总司令,同学们异常兴奋,因为可以一天不上课,可以看到解放军最大的官了,还可以看到飞机。
     早饭后,老师给我们一个人发两个馒头,一面小红旗。男生穿白衬衣兰裤子,女生是白衬衣兰裙子,全校几百名师生,两路纵队浩浩荡荡向机场进发。机场在喀什市北边,非常远,大太阳晒得我们汗流浃背。等我们赶到机场,朱德的飞机静悄悄地停在那里,旁边空无一人,远处两名站岗的解放军叫我们不要走近飞机,我们还是走到飞机旁,摸摸看看,把小红旗放在飞机旁,希望朱总司令看到这些小红旗,知道我们来欢迎他了。没见到朱总司令非常遗憾,大家都互相埋怨,班里的女同学好欺负,我们就怪她们走得慢。

   (八)大炼钢铁. 拣废铁
    从机场回来没过几天,学校开始大炼钢铁,我们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拣废铁,好像是规定每人每天最少1公斤。家住喀什的同学,有爸爸妈妈帮忙,任务要好完成一些。而我们外县生,每天要捡1公斤废铁,十分困难。学校大门口有两名高年级学生拿着称,守在那里,每个学生拣的废铁都要过称,登记在册,完不成任务的不让进校门。第一天我和班里的两个外县生结伴,上街捡废铁,在喀什街上到处乱窜,两只眼睛一直在地上搜索,一天只拣到两截断了的马蹄掌,一个破烂的半截铁桶,好像是人家装尿的,一股臭味,加起来不到1公斤,好歹有一点,让我们进了门,但被警告:明天不完成任务不行,随后的几天,一点废铁都没拣到。学校的围墙下半截是砖的,上半截是木栅栏,我们钻进靠近围墙的一户维族人家中,从他家翻过栅栏进校。过了几天,有一同学说他知道有一个工厂,没有围墙,周围是铁丝网围起来的,院里堆了一大堆废铁,我们去偷一点,交给学校。于是我们吃过早饭,急匆匆往那个工厂赶去。没想到那个工厂很远,中午才赶到,工厂已经下班,院里空无一人。我们很轻易地钻进铁丝网,挑那些重量可以拿得动的,形状好拿的,不扎手的,每人挑了两块,最少有5公斤,估计可以抵一个星期的任务。没人制止我们,我们扛着废铁,在大街上大模大样地往回走。可肚子越来越饿,几乎走不动了,离学校还远呢,三个人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一个同伴说找废品店卖掉一块铁,不就有钱买东西吃了吗?于是我们找到一个打铁的铺子,卖了一块铁。店主称完废铁叫我们跟他去拿钱。不一会把我们带进一个不知是派出所还是街办的地方,把我们交给一个腰带上挂着手枪,穿一件皮夹克上衣的维族人。这个人用熟练的汉语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父母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问我们为什么要偷铁卖钱,我们当时很害怕,如实回答,他用维文做了笔录。后来他说:你们这是偷盗国家财产,我要通知你们学校和家长。事后不知那位警察是否将此事告知了学校,反正老师没有因此事而批评我们。    

    没多久,拣废铁结束。当时在教师宿舍前面,也就是小桃树林的西面,已建起两座小高炉,学校开始土法上马,大炼钢铁。小高炉有两人多高,周围堆放着铁矿石、焦碳、废铁等。在炉前炼铁的是教职工,学生砸矿石,用锤子把大块矿石砸成小块,便于治炼。老师们在晚上炼铁时,小高炉冒出的火光很亮,我们坐在附近边玩边看老师们干活。玩具是我们就地取材,自己制作,就是把一个空的装擦脸油的圆铁盒用钉子钉两个眼,穿一根细绳,用两手向外拉动绳子,铁盒就会转起来,越拉转得越快,然后用两个膝盖夹住一块焦炭,用转动的铁盒接触焦炭,焦炭就会“”地冒出很多火星。


--  作者:莫旗知青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29:00
--  
    (九)58国庆大阅兵   

1958年国庆节那天,我们在喀什石油公司和喀什医院附近的街上捡废铁,突然自北面向城里开进了大批的解放军部队。前面是步兵,步兵分步枪、冲锋枪和机枪方队,队列整齐,步伐矫健,步兵后边是骑兵方队,四路纵队,高头大马,纵横对齐,士兵斜背长枪,腰挂马刀,昂然挺胸,威风凌凌。骑兵后面是炮兵,十几辆大卡车拉着各种大炮,卡车上有高射机枪,士兵都佩带手枪。官兵一律着苏式军装,士兵戴船形帽,军官戴大沿帽,上衣是夹克式,皮腰带露在外面,手戴白手套。队伍浩浩荡荡,场面非常壮观。我们跟在队伍后面跑,一方面看热闹,一方面想拣废铁,可是跟了很长一段路,连个螺丝钉都没拣到。后听说是国庆大阅兵,令我终生难忘。
   
    (十)怀念我的启蒙学校
     南疆小学1957年(或1958年?)改名为喀什小学。1959年我转学到乌苏,从此离开了喀什,离开了南疆小学。1986年我到喀什出差,去拜访南疆小学(已改名为喀什第十小学),那天正是教师节,学校放假,只见到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洗衣服。学校增加了几座房子,总体变化不大,但感到校舍比原来矮了,也许是由于当年是小孩,看房屋很高大,现在人长高了,感觉房屋变矮了。一股沧桑感夹着难言的惆怅涌上心头,我们已经成长为祖国的建设者,培养我们的学校却还是老样子。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南疆小学的读书生活已过去五十多年,这五十多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无数的风雨磨难,和共和国一起与时俱进,共同成长。共和国的历史,有南疆小学辉煌的一页。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喀什第十小学漂亮的校园和大楼,变得认不出来了,心里由衷地高兴。可是,南疆小学,我的启蒙学校,始终以原来的风貌存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让我无法忘记的翟老师、王阿姨,你们现在还好吗?你们的学生没有忘记你们,你们和南疆小学一起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喀什行--南疆小学.jpg:


--  作者:天山行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46:00
--  

拜读了版主充满感情的文章,您也有新疆情结,原来如此!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沽上鲁人
--  发布时间:2009/12/15 20:54:00
--  
美丽的童年令人难忘,让它变成更加美丽的传说,留给后人吧,那将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动人而富有遐想。谢谢楼主的好文章。
--  作者:冷燕
--  发布时间:2009/12/16 15:15:00
--  
美丽的童年加美丽的记录,留给我和后人吧,充满历史事实沉淀色彩,动人而富有。楼主的文章给我以回忆与温馨。那年那月那段历史是你我的情缘。给你两张照片。
这是2004年我在喀什照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外就是艾提尕广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艾提尕尔清真寺外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喀什师范大学.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喀什师范大学里有一位北京知青回到内地后又自愿报名到那里支教的李凭同学。我2004年去那里看他之时,他正好期满回内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李凭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