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index.asp)
--  东西南北大家谈  (http://zqbbs.5ijt.cn/list.asp?boardid=53)
----  上海那座秦望山  (http://zqbbs.5ijt.cn/dispbbs.asp?boardid=53&id=101884)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2 20:12:00
--  上海那座秦望山

  

  

周末感言 —— 上海那座秦望山

  

(注:“唔呶”就是“我”的地方方言,本文图片前些天用手机拍摄)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何况是自己的家乡。还不是因为占着始皇帝的光吗?也因此自小就对秦始皇抱有一种好感。祖龙是秦始皇的别称,上海也应该有一条龙脉的,或者是一条龙背,龙尾从古长江口昆山(江苏)与淀山(青浦)了,中部是松郡九峰十二山:小昆山、横云山、机山、天马山、辰山、佘山、薛山、凤凰山、厍公山,龙头有六山是秦望山、柘山、查山、小金山、大金山、浮山,这就入了东海了……

  

  

  地质上就构成了远古时期的长江与钱塘江一线的大陆架,有几十亿年吧?那个时候上海的一多半还在东海里,上海的先民们是泛指青浦、松江、金山这一带沿海最早来此定居的人们。而古人类定居的一个必备条件需要有“盐”,这也是考古学的一条机理。东海边比较适合人类居住,所以考古发现,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都早于仰韶文化千年。现在发现的墓葬群不少属于母系后期的氏族公社遗址那个时期的,考古主要依据之一是陶器,这类陶器都早于中原考古挖掘出来陶器一两千年。这是为什么?

  

  这陶器怎么来的,唔呶(我)理解为是“煮海为盐”的副产品。然而直接饮用海水,与盐卤是要慢性中毒的,古人类却知道“煮海为盐”的“盐”可以解决慢性中毒问题,因为盐卤中的镁、钾等化学成份在煮开之前大量挥发掉了,剩下在锅底的盐巴内。问题是远古时期哪来盛盐卤的锅?先民们用烂泥巴造锅晒干才能盛盐卤再煮。然而,煮着煮着对泥巴锅来感觉了……哈哈,不同的火候与温控就有不同的陶器,此类研究很是“淘气”的。在氏族公社制墓葬群里,有些“淘气”的水平很高,而且“淘气”地向中原地区延续……

  

  从母系制晚期的氏族部落到父系制时期的部落体制,到了伏羲那个时候就有了部落联盟了,东海边那会也有部落联盟,九黎八十一部落生活在长江流域到东海边那片广野上,农耕、畜牧、渔业也应有尽有啊,比较特别的就是“煮海为盐”了。中原从伏羲起到炎帝与黄帝那会儿,这九黎也出了个大首领叫“蚩尤”。那年代首领领导各部落的秘密武器就是“盐”,有“盐”才有“民”,控制了“盐”也就控制了“民”。炎帝与黄帝在“阪泉”打了一大战役,为了争夺这里一个不担心中毒的且可直接食盐的“好盐池”,黄帝聪明娶当地这个部落首领女儿为妻,天时地利人和黄帝占全了,“阪泉战役”黄帝胜了,且这两大部落合并一起,“有容乃大”这也是之后“炎黄子孙”的来历了。

  

  然东夷的蚩尤部落,这“煮海为盐”战略跨过长江,到了苏北地区了,之后又占领了胶东半岛,最后来到渤海湾。炎帝不服与蚩尤扩张,打了一仗,炎帝输了。最后炎黄两大部落联合在河北逐鹿打了一场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役,这就是“逐鹿中原”之战。结果蚩尤部落没能获胜,蚩尤被俘,宁死不屈。此后也就有了个新名词叫“黎民百姓”,这个“黎民”就是东夷各部落归顺(食盐权利没了)炎黄这两个大部落的别称,现代语叫“二等公民”。这就说此时的上海土著人开始融入华夏先进民族的行列了,而浙江山区与南部沿海的住民成了南蛮民族了,现在的杭嘉湖平原属于炎黄大部落,这一直维系到夏朝,到商朝再那扩至整个浙江沿海,再到了西周华夏版图南扩至海南岛。而控制蛮夷民族的秘密就是控制“食盐权”。华夏在控制东夷的主要据点就是杭州湾,因为这是东夷的“盐都”,这也控制了长江下游平原。

  

  西周开国忙于战乱与平定“三监之乱”,还顾不得“盐都”,到了第四代国君周康王想起了杭州湾的这个“盐都”,这段历史就是很著名的“成康之治”,“上海”第一次崛起是建“康王城”,还在大金山岛建了港口。说造大船(大海里行驶的)的历史就是从哪开始的,这便是“黎民献船与康王”。说白了,康王为盐而来,“煮海为盐”的盐又怎运出去呢?上海翻开了“盐船古道”的第一页,这一页可经历了三千年……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2 20:14:00
--  

  

  周朝八百年历史,有一点可不好,就是封地(封建之本)。华夏大地先后产生过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而这“上海”处于吴国与越国之间。吴越纷争这“上海”也就成了战乱之地了,孙武、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打败越王勾践。这唔呶老家便留下一条“胥浦河”,古代打仗运输靠船,开凿邗沟(苏杭运河)也是那个时候。阖闾死后夫差刺功臣伍子胥以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最后打败吴王夫差。东周列国那会儿,周天子封地封到连自己也“租地寄生”这就到了“战国时期”了……

  

  

  秦始皇灭了楚国与越国,这不就来到了唔呶老家,干了三件大事,第一是(在苏州)设置会稽郡,第二是(在金山的张堰)设置海盐县;第三是开通大运河江南段。其一是行政领导管辖权,现在许多人误解这“会稽郡”在浙江绍兴,其实不然她在苏州;其二是为了掌控国计民生的物质“盐”,第一个设置了一个代“盐”字县,管辖范围整个上海与杭州湾西侧的海盐与平湖,县城在现在金山区张堰镇东南处的甪里村,不是现在现在海盐县县址,两地相差百公里,后经过三次搬迁才到了现在的海盐县址。

  

  秦始皇到底来过吗?唔呶以为他来过!始皇帝很勤政,尤其关联国民生计的“盐”,这个必须是皇上亲自控制的,这个全世界都一样,就是日本岛国也是控制盐到本世纪初才放开,一场大地震海啸与核污染又把盐提到了相对高度。说定个县址很难吗?需要皇上亲自来?这个海盐县不仅有重要战略民生物质,而且地处长江与钱塘江的出口交界处,“煮海为盐”不是民间可以随便干的行业,只能有国家兴办,如同今日的“国企”。所以“盐业”必须由国家办,办盐业首先要有“盐田”,晒盐田变“盐卤”,水灾了不行,海溢了也不行。而这上海滩又是难得晒盐场所。所以这里必须有一个稳靠的国家盐业基地,与一般的县其地位不一样。这也是秦始皇亲自驾到最根本的理由,然而盐田实际是茫茫一片的湿地,当地人称为“柘湖”。

  

  前两年去了一趟苏北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好大一片才26平方公里,上海最大湖叫淀山湖也就62平方公里。而秦朝那会儿这个“柘湖”,这个湖足有300平方公里,加上边上湿地与盐田,数千平方公里。也正因为有几座小山与柘湖,所以这个柘湖边有四大溪,还有十八堰,还还有这泾那泾的,唔呶是怕说漏了。泾是通往东海的,而溪是通往柘湖的。始皇帝登上浦南最北的那座山向南看,指点在柘山与所登上的山之间的柘湖边建“海盐县”县址。而柘湖边生长柘树最多,而得湖名。这是自周康王起,第二次的“上海建设”。为了“海盐县城”与“盐船古道”筑建十八堰用来挡水。不过也就几十年功夫,这个县城沉到柘湖里去了,十八堰也只剩下一堰,这就是留溪镇(张堰镇)所在地,为什么会这样呢?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2 20:16:00
--  

  

  三大因素决定这块土地的沧桑变迁。一个是东海海岸线的“地质变化”,一个是“海溢灾害”,还有一个是很著名的“钱塘涌潮”。像“钱塘涌潮”现象世界上只有三个地方,即“亚马逊涌潮”、“印度恒河涌潮”与中国杭州湾的的“钱塘江涌潮”。台风、海溢、涌潮合成为当地常规的自然灾害。唔呶以为说“海盐县城”沉柘湖,还不如说其“海盐县城”是“台风+海溢+涌潮”把县城推到柘湖里去了。此类海溢可将海水倒灌进“太湖”的。朱元璋开国时,一次海溢淹死盐丁数万,可见海溢的厉害,朱元璋立金山卫城不是心血来潮,发誓要改造“盐都”的水利,直到他儿子朱棣那时才完成水利上的一个著名工程,那就是“黄浦夺淞”!

  

  

  再说留溪为何改叫张堰呢?这不又一位历史名人张良晚年来留溪看柘湖风景,自然也到了秦皇山,还在秦皇山的洞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山洞内是为了“修炼”,自然回想起年轻时“博浪沙”大铁锤砸秦始皇那惊天地之举。然秦始皇登山顶观盐田看柘湖置县址胸有大志,而张子房居住山洞面壁思过。这就是说,祖龙与留侯思考层次还是有所不同,祖龙还是高一筹啊。张良起先是反秦复韩,汉朝建立也没能让子房先生复韩,所以才有留侯隐居修炼。唔呶总觉得“留溪、留侯、张泾堰、秦皇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故事别处可是没有的,要说黄浦江北岸的九峰十二山也可到来良渚文化的特征,然而却少有“盐”的点缀,也是打那以后才有汉代掀起第二个“盐城”在苏北,此后学蚩尤北上至胶东半岛。唔呶就到过胶东半岛寿光的菜样子盐场调试食盐自动包装计量设备,同时也问询那个古老的“煮海为盐”的历史进程……

  

  始皇帝算计不错,但人算不如天算。海盐县址不到百年沉没在柘湖里了,西汉再设海盐县址与现在平湖的东湖边上,又不足二百年海盐县址沉东湖里了,无奈搬到乍浦,到了唐朝才将海盐县址设在武原镇。这要用到一个成语叫“沧海桑田”。唐朝那会儿崇明三岛在长江口长了出来,到宋末元初这三岛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崇明岛。然也就这个时期,杭州湾一次大的沦海,金山的一片土地沦海了,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也就成了三个岛屿了。而柘湖越来越萎缩(其实土地涨上来了),直到今日这个柘湖就踪迹皆无。沿着柘林以东北面与崇明那样涨了出来,这就是奉贤、南汇、川沙也生长出来了。尽管唐代海盐县址移到杭州湾里面的武原镇,但唐朝管盐业的大官“盐粜官”设在张堰。然而只留下柘林、亭林这些地名也与柘湖相关的地域名称了。

  

  到了元朝,大蒙古帝国为了强化欧亚的统治,把东北平原三分之一改为养军马草场,也把上海新老地区改为几十个盐场,整一个半军事工业区域,场下面有“团”、“团”下面有“灶”,不够用就围垦海塘造盐田,这个架势远超过唐朝、吴越国与宋朝。元朝这一举动可以与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围垦了十多个国营农场媲美的。上海滩作为盐业基地,到了元朝走到了顶峰。现在上海用盐都是外来的,而唔呶小时候金山卫还见过盐田,后来以粮为纲之后,盐民才改为农民种植。民国时期盐丁也不少,还有盐业警察所。这是国家独立的机构。

  

  汉武帝之后,有过一次著名的“盐铁会议”,是汉武帝的幼子汉昭帝命丞相田千秋召集会议与桑弘羊进行辩论国家基本策略,书记员是桓宽,此后将盐铁会议整理成《盐铁论》一书。对汉武帝许多国策予以评判,不料会议肯定了秦始皇的基本国策,这个盐铁论对国家结构性的策略予以理性的评判,这就是“百代都行秦政法”历史源头。原本是国家“盐铁专卖”争论到涉及整个国家的战略考量,肯定以“中央集权制”维护国家统一与发展。其中秦始皇的公田民耕制度得到肯定,屯垦戍边得到了充分肯定……当然也给了恢复先秦孔孟思想传统的历史契机。这也就是华夏“内方外圆”的治国理念。

  

  一个“盐”字对历史作用如此之大,而上海的先民们对此特殊贡献怎么就默默无声呢?而与此相关的水利配套和盐船古道历史也被淡化了。太湖流域的水系也与别处不同,内河与大海一样潮涨潮落,海水与淡水分界世界有三种模式,上海占了两个,这也绝无仅有的。这就说长江入海口海水与淡水成一个斜坡分界显明,珠江口没有斜坡面而是一个垂直面,钱塘江什么面也没有盐度含量由淡到咸在杭州湾涌动着,也有了钱塘潮如此波澜壮阔!而老家金山海水盐度高于钱塘江出海口,所以盐田以上海地区海水盐度为最足,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上海滩”那一望无边的盐田。上海地区的“盐田”早于苏北盐城盐田起码一千年。汉武帝那会儿才设立“盐城县”成为国家的另一个盐业基地。

  

  说起来很奇怪的,日本的食盐从中国进口,这是为什么?煮海为盐首先需要晒盐的场所即盐田。也只有沿海的湿地平原才行。远古时期盐业生产靠自然,效率是不高的,守着大海缺盐,这不是笑话!现在矿盐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因为有了“电”有了烘干设备,矿盐也是先变咸卤再烘干,烘干过程中还提取其它化学元素成为“食盐”与“工业用盐”。现在世界上最大产盐基地在内蒙阿拉善的吉兰泰盐湖,除了产盐还有世界上最大碱生产基地与盐藻、胡萝卜素生产基地也在吉兰泰,而这又是唔呶屯垦戍边时的第二故乡。

  

  可远古时期只能靠晒盐与煮盐(不煮一般是要慢性中毒的)。这回兰州曝出自来水笨含量超标20多倍,商家的瓶装、桶装水也被市民一扫而空,实际上只要采用“煮海为盐”的办法,煮开后再多煮几分钟,苯含量也就回落到正常水平了,这是个题外话。然自从清朝康乾时代开始,清王朝可以下嫁十几个格格到吉兰泰给当地的蒙古王爷,这类联姻实际上也是为了“盐”!那里也有一条沿着黄河的“盐舟古道”,而这“舟”却是沙漠之舟的骆驼队,运送到黄河边,才有“羊皮筏子”与“船”。实际上大西南的“茶马古道”运送物资最重要还是“盐”,这也是国君与地方头领们的专控物资。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2 20:20:00
--  

  

  在唔呶眼里,每当看到秦皇山自然就想起“盐源流长”与上海特有“熬波图”。这座秦皇山也有几个共用的名字,一个是“秦望山”,另一个是“秦山”。现在秦皇山还是军队战略储备要地,这也可想而知秦皇山的山洞不知道有多大?改开后把“护山”的河道几乎挖通了,直接与山塘连通。张堰原来有个炮兵部队,儿时没通公路前,秦皇山部队养了批战马。现在战马肯定不用了,然而现在的秦皇山变得越来越神秘了,浦南现有的五山(秦皇山、查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也都驻扎部队……

  

  不过秦皇山下有个中型铜矿,而大金山岛底下有赤铁矿。是不是由于太沉重了,这长几十公里宽十多公里的沿海陆地架“下海”了,在大金山岛至海岸线尽然沉出一条大海沟宽度达五六公里。打那以后倭寇侵犯不断,朱元璋设金山卫城,戚继光海上出征犒劳几万将士,吃羊肉宴,这不吃出了个“张桥羊肉店”(张桥是唔呶老家的一个生产大队,现在叫村)?一个羊肉铺怎么能让几万将士都吃上鲜嫩的羊肉?这就是张桥的“烫羊肉”的来历。

  

  草原上有“烤全羊”那尽是“功夫”,而张桥“烫全羊肉”那是争分夺秒的绝活,而这个绝活却离不开“煮海为盐”的大势,不是盐丁出生绝不能想到此法?那都无法想象的!几口“煮海为盐”的大锅,锅底下熊熊烈火,屠宰好了整羊,这边一个接着一个下锅,那边却一个接着一个出锅,其实就是整羊“涮羊肉”,这美味飘香可至数里地以外……将士们没吃到嘴里,闻着此香味就知道这美味佳肴从来没有吃过哈!这种“烫羊肉”不用任何调味品,最正宗吃法,就是沾点海盐入口,那才是原汁原味,鲜嫩无比!告诉各位一个机理,极臭的麝香的弥散是香极了,而羊膻的弥散那是食欲的诱惑,甚至可以达到“亟不可待”的地步……此情此境,谁还会说“唔呶不吃羊肉的”?这都不可能的事!

  

  老家的人,总有一种半军事化的情结。这与百年抗击倭寇历史分不开,也与“煮海为盐”集体合作分不开。看过几个盐业博物馆,总缺少一种“煮海为盐”的合作架势,更缺少一望无边晶莹闪光的盐田那般美景。总听外地人说“上海人精明”而这个“精明”多半是贬义的,上海的土著人不是上海滩的商人,“精明”也不该属于“煮海为盐”的人们。

  

  

  上海那座“秦皇山”,这是唔呶的感叹。此类感叹实在是为上海的历史而呐喊!这片几十亿年的热土,怎么能只有短暂的历史呢?怎么能将一个国家“盐都”给忘却了呢?而这个“盐都”最鲜明标记就是“秦望山”!回望这曾经一片晶莹闪光的盐田与盐仓;回望这曾经集群的堰海、清晰的浦塘与径流入海的水利;回望这自远古以来的盐船古道。而这个中心位置就是“秦望山”。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2 20:22:00
--  

  

  然而,“秦望山洞窟”更有迷人色彩,久远留在了民间。而此上的文化底蕴是从洞窟中传递出来的,摘来几首共品尝:

  

  一曰:“苍苍一片容鸥鹭,隐隐诸峰识凤凰;白袖白衣兼胜事,登高宁必在重阳。”

  二曰:“吾观洞口奇自现,青霞紫气纷相绚;福地还将林屋窥,洞天岂必张公羡。”

  三曰:“秦山山人有伟图,壮志肮脏雄万夫;献书北阙时不达,循迹南崖兴自孤。”

  四曰:“我来正值秋风发,万里沧波坐超忽。扶桑若木望依稀,鳌掷鲸呿纷出没。”

  五曰:“野畦春暖日迟迟,秦望山头景物滋。田妇村童都结伴,桃花看到菜花迟。”

  六曰:“花迟未采东篱菊,酒熟还持左手螯,极目平皋恣眺赏,天晴百里见鸿毛。”

  七曰:“咫尺秦山泛小舟,年年秋日此登高;烟岚北望九峰树,沧海南连万里涛。”

  八曰:“秦山仙洞有遗篇,始皇登高挥长鞭。张良师从赤松子,黑白乾坤一指间。”

  

  “咫尺秦山泛小舟”,这确实离唔呶老家很近,山南有条小河称“山塘”,向西有个“洋心”现在打造了个“月亮湾”,在那呆一会心旷神怡的;“年年秋日此登高”,这山高度是北边“佘山”的一半,跟我现在住家一般50米高程,“佘山”高程也就99.8米,上海最高的山是大金山,才刚过100米高程;“烟岚北望九峰树”在秦望山可看到浦江北岸的九峰;“沧海南连万里涛”而往南望去,那就是除了三个海岛(大金山、小金山、乌龟山)便是万里东海涛。

  

  

  说起上海滩的文人,没有不知道“高姚”两家的,张堰有个“南社”就是这两家的杰作。而“南社”清末民初是进步文人的摇篮,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是对南社的一个历史性概括。而姚石子就是秦望山人,舅舅高天梅与柳亚子等发起南社,之后外甥姚光(姚石子)主掌南社。而高天梅孙子高锟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被称为“光纤之父”。正所谓“吾观洞口奇自现,青霞紫气纷相绚”。而这“青霞紫气纷相绚”自然出自于师辈的教育,高姚两家的教师姓顾,相传还是曾国藩家的师爷。这位师爷的父亲就是清代科学家顾观光(尚之),一个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中医学家、校勘出版家。他的3卷《神农本草经》还是眼下中医学院四大中医学教科书之一。唔呶回老家也总去看看离我家只有几十步路的他的故居。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2 20:25:00
--  

  

  唔呶也总觉得秦山村的桃花菜花长得比别处更美,儿时还喜欢琵琶曲。这一带琵琶曲跟别处也不一样,带着“盐丁”精神的,因为气势不同。从平湖到南汇这块盐田弹奏出来的琵琶曲,绝对激动人心的。当演奏者套上铜指甲,弹奏《霸王卸甲》,声调洪亮,有拔山盖世气概,不激动还不行呢!然而一曲《夕阳箫鼓》则流淌着“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味道……这又为何呢?因为近代琵琶名曲,来自于上海这片土地的整理与出版(翻开中国出版史,不能没有上海,也不是十里洋场的那个上海,这个出版地就是唔呶老家),也更是演奏家云集之所,是中国琵琶曲之半边江山。琵琶是民乐之王,千余年来盐官与盐商有钱请戏班子,这个经济实力仅次于帝王之家。

  

  不是上海没有久远的历史,只要用“盐”拨开上海的历史,那将是波澜壮阔的,源远流长的……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3 11:13:00
--  
  
江南春来早,万花伴芳草。
  
风梳丝绦绿,水浮扁舟摇。
  
 
  

--  作者:知青老王
--  发布时间:2014/4/13 11:39:00
--  

黄花灿灿金满丘,

碧水青青荡孤舟。

更有蟠桃仙葩艳,

无边美景不胜收。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3 13:19:00
--  

  
             沁园春 · 盐
  
        玉体霜姿,梦觅千秋,万代饴盐。
        望东夷上下,陶盆焰焰;南蛮左右,池井潺潺。
        盈采咸湖,卤田曝晒,煮海蒸河烈日炎。
        坤为釜,蕴水善处地,与釜颐年。
  
        圣晶如此多妍,好烈烈轰轰国梦圆。
        记炎黄二帝,阪泉征战;蚩尤华夏,逐鹿中原。
        舜日尧天,武汤夏禹,就盬都城皆圣贤。
        诠盐铁,数笑盐脉脉,常驻人间。
  
   

熬波图

  

  

  《熬波图》是中国最早系统描绘“煮海成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元代浙江天台人陈椿,曾任下沙场的盐司。现在的上海地域内盐场有三十多家成为元代几个主要盐业产地。下沙盐场也分南北两个,南边称新场(现在为新场镇在下沙镇南边)。下沙场,滨大海,枕黄浦,距犬塘;处处盐田,出吴淞口,西进扬子,东入大海。陈椿盐司爱作画,将盐田晒卤、煮海制盐的工艺流程描绘出来,《熬波图》全书有图五十二幅,存四十七幅,《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均有收录。
  
  这47幅图题名为:各团灶舍、筑垒围墙、起盖灶舍、团内便仓、裹筑灰淋、筑垒池井、盖池井屋、开河通海、坝堰蓄水、就海引潮、筑护海岸、东接海潮、疏浚潮沟、开辟摊场、车水耕平、敲泥拾草、海潮浸灌、削土取平、棹水泼水、担灰摊晒、筱灰取匀、筛水晒灰、扒扫聚灰、担灰入淋、淋灰取卤、卤船盐船、打卤入船、担载运盐、打卤入团、樵斫柴薪、束缚柴薪、砍斫柴午、塌车、人车运柴、车运柴、铁盘模样、铸造铁拌、砌柱承拌、排凑盘面、炼打草灰、装泥柈缝、上卤煎盐、捞洒撩盐、干拌起盐、出扒生灰、日收散盐、起运散盐。
  
  八百余年后新场农民画家徐琴虎再绘壁画《熬波图》,把古镇洪桥景区停车场的围墙画满了,全长 110 米,震撼所有来客。朱自清(署名佩弦)的《熬波图》作了详尽介绍,图文并茂,将其分为十组。其实南汇的许多地名,“这个灶”、“那个团”都是盐路写照。面对《熬波图》,一次我把一位南汇老哥说的不高兴了,我说这哪是南汇的“下沙”,分明是我老家的“堰海十八所”。他反问为何?我说南汇有小山吗?画中大石头般的景致就如同我们这边的山,柘山查山秦望山,堰海十八是盐库。凡都大伙在吹牛,唯有山景我家有。也许这元代的盐司不光管下沙与新场,连我们金山也管了,我们这边风景更好,卤水、沙土、盐灶、柳树都不缺,唯独这小山景更能吸引画家,说得老哥又气又好笑,山景独有驳不倒。我说别南汇金山的,《熬波图》属于咱们上海,属于咱们江南,属于咱们中国。

  


  


--  作者:小红柳
--  发布时间:2014/4/13 14:19:00
--  
  
春桃花开映天红,油菜绽放满地金。
   
蜜蜂绕萼吻花蕊,滴滴蜜汁沁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