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彩云之南 → [原创]《瑞丽之变》


  共有272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瑞丽之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瑞丽江边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74 积分:2172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0/2/20 20:34:00
[原创]《瑞丽之变》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0 23:44:00 [只看该作者]

                  

                    瑞丽之变

 

                  

这次回瑞丽参加瑞丽农场50周年庆典(2009128日)离06年参加支边35周年返滇游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多,但我们仍然感到了瑞丽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心情激动难以平静。

20 06年我们乘知青专列回瑞丽时,就已十分感叹它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景象:进入城区的街道笔直宽敞,两边的棕树粗壮高大,城市建筑都是九十年代后新建的,给人一种亚热带新兴城市的印象。而这次回瑞丽,刚进入坝区的姐勒收费站不远,一条正在修建中的“瑞丽大道”就映入我们眼中。半蚌寨的温泉正在新建为一个大型,现代和美观的温泉休闲中心。这条大道一直沿伸到瑞丽江边的姐高大道上。而这里离原来的老县城足有10公里远,据瑞丽朋友程河云讲,今后瑞丽城市就向姐勒发展,也就是说今后一进入坝区也就进入城市了。瑞丽的发展速度实在让人惊叹!

回想1971年我们刚到瑞丽时,这里还是一个很小的边境小城,小到只有几百米长的一个丁字路口即为城中心,估计走遍全城也用不了十分钟。城中心的丁字路口有三栋“高楼”:三层楼高的电影院,二层楼的民贸百货大楼和高一层楼的全县最大的饭店“国营食堂”。知青们最快乐的事就是星期天到县城能看一场电影,然后到百货公司买一些生活用品,最后在“国营食堂”吃一顿饭,打一次牙祭!最过瘾的就是能吃上一盘“红卤肉”。其做法竟是用一张写喜报的大红纸放到锅里煮,把卤水染红后再捞出来,肉即成为红卤肉了。餐桌上摆的是一盘盘鲜红的卤肉,饭店的门前窗下则是被扔出的红纸染成的片片红色迹印......

1971年到知青大返城,这几百米的市中心几乎没再有变化,76年城中心建起的三层楼旅馆是当时的最高建筑。我们每次进城都是一样:逛百货公司,到饭店打牙祭吃一顿红卤肉,然后逛一下集市后再步行返回十多公里外的连队。“市中心”电影院门前的那位胖吡啷(大嫂)仍然几年如一日的在那里摆她的凉粉小吃摊,百货公司的门前窗下,仍然坐满了从缅甸挑着竹篓过来的躲荫凉的小商贩吡啷们(瑞丽有边民互市的传统)。我们每次返回连队时,也都要与这些穿着艳丽筒裙的吡啷们随行走向通往缅甸木姐的瑞丽江渡口的路上。一路上你经常都会听到她们唱着一曲曲悠扬婉转的民歌,可惜我们就没学会过。常常,也会遇到几对骑着单车,前杠搭着小卜少的小卜冒车队一路欢歌笑语而去,让我们羡摹不已。

没想到,当我1992年第一次回瑞丽时,瑞丽刚好撤县设市,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扩修道路,并与缅甸开通了进出口商贸,建立了姐高开发区。满街穿着筒裙、黝黑的南亚小商贩不厌其烦地向你兜售各种珠宝、玉石......

2006年成都知青赴滇35周年返滇游时,更让我们惊叹瑞丽发展的快速和迅猛。在我们的面前,瑞丽已是一座崭新的亚热带新城。绝大多数知青都不敢认这个曾经只有几百米街道的那个微型而宁静的边城了。这时,瑞丽已是云南最大的陆路边贸口岸。扩大了不知多少倍的城区,还开辟有专门的珠宝一条街,也少有了那些满街向人们兜售珠宝的外国小商贩。知青们都兴奋地珠宝店里采购着喜欢的珠宝。我们的导游打趣说:以前你们知青是用青春热血支援边疆,现在,你们知青是用金钱支援边疆,我们太欢迎咯!在灿烂阳光下,穿着鲜艳色彩服装的国内外青年不再骑单车而是骑着时髦的摩托搭上女友从你的身边呼啸而过......

而今天,城市越来越漂亮。四季长开、鲜艳多姿的三角梅成为了瑞丽市花,诞生在勐秀山上的那支动听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已成为瑞丽的市歌,瑞丽也成了我国最大的翡翠集散地名逊遐耳的珠宝之城,城里还有了一二十层楼高的四星级的高挡宾馆!城区已快与姐高经济开发区相连了。姐高原来那个被称为瑞丽江的珍宝岛已由一个农场的水稻连变成了一个崭新的、云南最大的国家级商贸口岸。原来架在瑞丽江上的竹桥,已变成了双向八车道的跨江大桥。桥头的海关沿路停满了满载出口摩托、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和各种百货日用品的大型货车在等着报关出口;另一边,则停了不少满载着柚木、楠木和各种矿石的缅甸大货车在等待进关。到了姐高开发区,感到它的建设更是快得惊人。96年来瑞时到边关国门还要很长的未开发的荒地,而现在,当年的荒地已变成了整洁漂亮的街道一直连通到了边关国门。几条商贸大道还区划出了摩托、电子、日用品、药材等商贸街区。我们看到摩托商店门前排满了从缅甸来的年青人在采购。街道两边也排满了装满摩托部件和其它货物整装待发的崭新摩托。我在瑞丽的这段时间里,每天都会遇到这些缅甸摩托车队。他们少则十多辆,多则三、四十辆的摩托队一路呼啸着从你身边绝尘而去,直奔瑞丽江的各个渡口!

在我的印象中,我还没有看到过变化如此之大的城市,除了我国因发现矿产资源而建的城市外,每个城市的形成都会有至少上百年的历史。这次瑞丽之行,我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的一本纪念瑞丽第一位县委书记杨有生同志的书中了解到:瑞丽1950年和平解放,52年设瑞丽县。政府机关均是竹楼,54年才建砖瓦结构的政府市委办公楼(三楼)。当时连公路都没有,到瑞丽县过瑞丽江还须乘船过渡口,然后用马帮把物资运进县城,直到58年才在瑞丽江建了一座铁索桥,开通了公路。我们71年从成都支边到瑞丽,在广通下火车后到瑞丽都还要坐5天的汽车,那时真的叫遥远而又偏僻啊!当年过索桥还要开边境证!知青躲地震回成都冲江桥的这座铁索桥早已被宽敞的新大桥所取代,静悄悄的在一旁见证着瑞丽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农场最近的变化,更是让我始料未及。以前我们多年不见农场的房屋有啥变化。而在我们这次回农场时,却看到各队在09年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公房(相当于各小区的会所吧!)当年的土基房都在几天内被拆光了,继而是一家家抗震的新住房和小洋楼正在轰轰烈烈地建设起来。农场职工的脸上都充满了溢于言表的喜悦,他们都兴奋的对知青们说,下次来我家就可以住我们的新房子了,一定要来住啊!听说,这是国家对农场、对地震灾区的特殊政策。每户补助1.5-2万元的建房补贴,让农场职工得到了实惠。幸亏我前两天刚好在我以前工作过的粮库前留了张影,这不,刚过两天,粮库土基房就已经被拆除了!

在离开瑞丽的前几天,我们在坎兰农场11队胶林看到一队人马驻车路旁正拿着一大张图纸在比划着什么。后来听农场的马场长讲,这是市里的一个规划图。一个港资大型的占地两千多亩的电解铝项目,和占地五百亩的硅铁项目将在坎兰九队和三队区域内建设,沪瑞高速公路也将从五队和六队的胶林中通过,从大理到瑞丽的铁路(今后接通缅甸)中央电视台在125日已经报道即将开工!另一个国际输油管道(为我国避开马六甲海峡的石油通道)也将在我们坎兰农场经过,在允井寨建设加压输送站……

瑞丽一幅更大的发展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回望瑞丽短短几十年间的发展变化,展望她的今后,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瑞丽人”内心充满着对她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的敬佩和感动,也更充满着对瑞丽美好未来的期待。衷心祝愿我们的第二故乡繁荣昌盛,更加富饶、美丽

                                                       2010.3.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