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新疆印象(五) 连队


  共有1754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新疆印象(五) 连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梭梭柴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60 积分:1904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9/12/6 15:38:00
新疆印象(五) 连队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30 11:53:00 [只看该作者]

 

新疆印象   (连载)

          

1,早市  2,夜市  3,公共汽车 4,大巴扎 5,连队 

6, 还在新疆的战友  7,周春山烈士墓  8,昌吉市

 

( 五 ) 连队

 

  乌鲁木齐向北走90公里,就到了农六师103团2连了,那是我1965年刚支边时去的连队。和所有的战友一样,在那里度过难忘的青春生活,度过艰苦而美好的岁月,留下享用终生的记忆。

  现在去连队都是柏油路了,有了公共汽车,当天可以来回,很方便。

  近几年,每次回新疆必须回到连队,为的是给知青战友周春山烈士扫墓。每次去都匆匆忙忙,扫了墓就离开了,因为,连队里没有认识的人了。而且,连队里各家各户的破旧房子都用院墙围的很大很严实,如同农家院一样,平时也见不到有人走动,连队里一片寂静。不像以前,一眼就能看到几排房子的门,过集体生活的人多,连队总是热热闹闹的。现在连队人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

  记得2006年,我陪王国征去给周春山烈士扫墓,顺便看望留在那里的北京知青张巧巧,为了找她的家,费了很大周折,挺大的连队没有人影,好不容易碰到连里的人了,说不认识。挨着敲人家院子的大铁门,七问八问再加上七拐八拐才找到。那次见到张巧巧一家人,王国征带去了北京和天津知青的问候。因为张巧巧有两个残疾女儿,家里生活艰难,国征留给她一千块钱,还嘱咐她,到了北京与他联系,吃住国征负责安排。临别时当过志愿军的张巧巧丈夫给国征行个军礼,国征感动的泪流满面。后来,一提起这件事,国征都是激动地说:“那个军礼太使人难忘了”,泪水在眼圈里转,这触动心弦的情感是难言的。

  今年我和同学靳茂林一起去给周春山烈士扫墓,突发奇想到连队办公室看看。连队办公室就在公路边,一排带室内走廊的砖平房,办公室外的树荫下围着几个人在说话。我们向那几个人说明来意,其中有个姑娘指着一位四十多岁,脸色黝黑的男人说:“这是我们陈连长”,连长把我们让到办公室。刚才说话的那个姑娘拿着几瓶矿泉水进来,陈连长介绍说:“这是今年分配来的大学生许建琳,担任团支部书记,今年每个连队都分配了大学生。”

  多少年以来,兵团连队有文化的年轻人,有一点办法就离开了,自己培养的大学生都不回去。见到大学生分配到连队,真是觉得应该这样。年轻人多了,连队必然会朝气蓬勃,可惜,连队的待遇太低了,留不住人。兵团负担重。投入少,发展缓慢,是穷的根源。

  陈连长介绍,103团欠发干部工资上千万元。103团要改变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生产,投入农产品深加工。陈连长介绍了从明年开始兵团实施的土地治理工程,一期工程治理条田,道路,水利,用二年。二期工程治理居住区,是国家投资与自筹资金。

  多希望看到一个新的现代化的连队出现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