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旅游纵横 → [原创] 四、红四方面军的迹轨


  共有213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 四、红四方面军的迹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原创] 四、红四方面军的迹轨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8/10 10:09:00 [只看该作者]

 

                         四、红四方面军的迹轨

                                                    1

      中央红军组织北上后,曾经再次致电张国焘等,敦劝他随之北上:1935年9月14日电文说:“一、四方面军目前行动不一致,而且发生分离行动的危险的原因,是由于总政委拒绝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违抗中央的屡次训令与电令。总政委对于自己行为所产生的一切恶果,应该负绝对的责任。”电报指出中央先率红一、三军团北上是正确的,要张国焘立即取消南下的决心和命令,服从中央电令,具体部署左路军与右路军之四军、三十军随之北进,指斥张国焘“不得中央的同意,私自把部队向对于红军极端危险的方向(阿坝及大小金川)调走,是逃跑主义最实际的表现。”

  见电后,张国焘不顾中央的劝阻,15日,在中共川康省委和四方面军党员活动分子会议上他作了《关于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决议》,并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名义下达《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反诬中央坚持北上的方针是“右倾机会主义逃跑路线”。

另外,原右路军中的四军、三十军本应尾随中央红军北上,以策应一、三军。但前敌总指挥陈昌浩并未执行中央指令,而是接受了红军总政委的南下命令。红四军又复归于张国焘的领导。张国焘便积极开始了他的分裂活动。步骤如下:一、在阿坝召开会议。会议作出了决议,污蔑中央率红军北上是“机会主义”、“右倾逃跑”,而把自己的南下主张美化为“进攻路线”。二、他公开扬言要对“经过斗争和教育仍不转变的分子”给以“纪律制裁”。三、在会上,他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逼迫朱德接受他们的南下主张。朱德斥责了他的错误主张,对他耐心说服:我来左路军工作,是执行党中央的决定。我的任务是和四方面军的同志一道,执行党中央的决议,坚决北上。北上,这是党中央的指挥,这是我党的组织原则。朱德表示:我相信,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他们是不会同意你们这样做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到党中央身边的。四、于是,张国焘组织了对朱德、刘伯承的围攻,再逼朱德发表反对中央北上的宣言,逼他接受反对党中央的“命令”,并以枪毙相威胁。朱德大义凛然,严词拒绝说:“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并说,北上是中央决议,中央的路线是正确的,我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

      周总理在1973年5月,接见访问北京的美籍华人陈平景时就张国焘出版的《我的回忆》这本书时指出据一位当时在五军团的目击者回忆说:“张国焘恼羞成怒,便气急败坏地组织围斗朱总司令。我见朱总司令十分镇静地坐在那里,毫不为这些人的气势汹汹所动,等他们叫嚷得差不多了,才慢慢地站起身来。正要据理驳斥,张国焘却拍桌子,大声吼道:‘大家不要吵了,不要闹了!’他这话完全是冲着朱总司令来的,对我们敬爱的总司令,连话都不让讲,实在太专横、霸道!从此,张国焘便对朱总司令进行种种的迫害和摧残。他指使人在夜间把总司令的马匹全部偷走,并且当即宰掉;后来又把总司令的警卫人员调走,甚至连门岗也给撤掉,使总司令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朱总司令写信给我,要我从五军团给他挑选两个警卫员。我便让五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的科员范云标同志和保卫队的张副指导员,去给总司令当警卫员。”

       当时,红一方面军划到右路军的,上面有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人,下面有第五军团、第九军团广大指战员,这些从中央红军来的指战员是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的。张国焘这时挑动两个方面军的指战员的不和,想叫下边互相打架。朱德反对。他对张国焘说:“我们现在处于敌人包围中,是要如何支持下去,自己下边再打架,就不能生存下去。”打架总算被制止。

张国焘的做法引起左路军中原属一方面军的五军团干部、战士中引起强烈不满。有的同志提出:“单独北上,找毛主席和党中央去。”有的激愤地表示要与张国焘“干”。朱德从革命的大局出发,耐心地教育大家掌握正确的斗争方针和策略。他说,北上是一条正确的路线。我们将来迟早要走上这条路线的。南下是绝路,无论从敌情、地形、居民、给养等条件来说,都是对我们极为不利的。可是有人说北上是逃跑,只有南下才是革命的。孰是孰非,本来是很清楚的,将来会越来越清楚。他说:我们一定要坚持真理,坚持斗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的路线。同志们要顾全大局,要讲革命,讲团结。只有加强了全体红军的团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争取革命事业的胜利。

       朱德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范由此可见。

       张国焘认为他已经手攥红四方面军,时机成熟,可以搞独立王国与中央对抗了, 9月15日和17日,张国焘先后发布了大举南进的《政治保障计划》和南下命令。声称:“只有大举南进,消灭川敌残部,才是真正的进攻路线。”他说什么“目前北方天气渐寒,草地不易通过,敌人在我们的北面已集结相当兵力,碉堡已完成一部,这种情况下,北进是显然不利的。”“我们南进,当前的敌人是川敌残部。在南进地区内,人口稠密,好扩大红军,物产丰富,可充实红军物质上的供给,这就使我们能够顺利的在广大地区内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因此我们目前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大举向南进攻,消灭川敌残部,在广大地区内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首先赤化全川。”张国焘还扬言:中央率孤烟北上,不拖死会冻死。“至多剩几个中央委员到得陕北”。

   9月中旬,张国焘指挥部队沿大金川河上游南下,向马塘、松冈、卓斯甲等地集结。原属右路军的四方面军队伍在陈昌浩、徐向前率领下,三十军17日到毛儿盖,四军18日到毛儿盖。原左路军也向南进发。红四方面军和划人左路军的原一方面军五军团、九军团在凛冽秋风中从阿坝、包座地区沿着不久前北上的道路再经草地南返,衣单鞋缺,粮食不足,很多人被夺走了生命。

  当红四方面军南下到达四川理番县卓木碉(今马尔康县白莎寨)时,10月5日,张国焘在这里非法作出成立第二中央的组织决议,公然另立“党中央”,组织了这个“中央”的“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军事委员会”和“常委委员会”,宣布“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销工作,开除中央委员会及党籍,并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免职查办”。1935年12月5日,张国焘竟致电中共中央称:

  (一)此间用中央,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内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

  (二)你们应称北方局,陕北政府和北路军,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三)一、四方面军名义应取消。

(四)你们应将北方局、北路军的政权组织报来,以便批准。

此中央与罗章龙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另立中央完全不同,罗章龙是反对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扶植王明、操纵王明路线而由党内有共识的同志组织成立的“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 “非委”发表声明:拒绝承认六届四中全会的合法性以及《告全党同志书》和《致共产国际信》,为此,罗章龙等同志被开除出中共、遭到枪杀或迫害,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可是张国焘成立的卓木碉党中央却是名符其实的权力机构,有人、有枪、有组织、有行动,这已经是明显的“篡党“行为了。可是张国焘并没有受到制裁,中共中央政治局仅是在1935年1月22日作出了一纸简短的《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指出:“张国焘同志这种成立第二党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党中央除去电命令张国焘同志立刻取消他的一切‘中央’,放弃一切反党的倾向外,特决定在党内公布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二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的决定。”

       张国焘成立第二“中央”后,他要朱德当这个“中央”所谓“中央委员”,以此借朱德的声望来与中央和毛泽东对抗。在张国焘身边的红军总司令朱德严厉地批驳了张国焘的这种行为,他说:“我们红军在全中国、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谁都知道朱、毛,要朱反对毛是不可能的。”他强调了党要团结,红军要团结,团结起来打敌人,拒绝接受,并表示自己不反中央,在这里只“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资料披露:朱德和刘伯承等人在“张国焘王国”里处境十分艰难,但这些党内、军内极有威望的革命家与张国焘的反党分裂主义错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对此,张国焘恼羞成怒,他再次召开会议,再次逼迫朱德表态。他污蔑中央率红军北上是“机会主义”、“右倾逃跑”,而把自己的南下主张美化为“进攻路线”。他扬言要对“经过斗争和教育仍不转变的分子”给以“纪律制裁”。会上,他又一次以突然袭击的伎俩强逼朱德接受他们的南下主张。朱德再一次斥责了他的错误主张,开诚公布宽厚地说:“我来左路军工作,是执行党中央的决定。我的任务是和四方面军的同志一道,执行党中央的决议,坚决北上。北上,这是党中央的指挥,这是我党的组织原则。”朱德表示:“我相信,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他们是不会同意你们这样做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到党中央身边的。”张国焘组织了对朱德、刘伯承的围攻,逼企图用这种斗争方式胁迫朱德发表反对中央北上的宣言,接受他的反对党中央的“命令”,并以枪毙相威胁。朱德大义凛然,严词拒绝说:“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并说,北上是中央决议,中央的路线是正确的,我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反对!”

      朱德在军内以德服众,包括彭德怀、贺龙、陈毅那种性格极为钢烈的人对这位总司令都毕恭毕敬,这是因为朱德同志的高风亮节并不仅仅是“朱德的扁担”能与战士同甘共苦,更重要的是他以他的资格、威信服从革命事业的需要、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

 (四川阿坝藏区照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3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