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天伦之乐 → 龙年新春“天伦之乐”诗文展出专帖


  共有9564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龙年新春“天伦之乐”诗文展出专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0 9:34:00 [只看该作者]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31 15:33:00

来生你还是我的弟弟  (四)

 

    几个月后,爸爸带着丧母失子的巨痛离开了这里,从此留下了山中那两座遥遥相对的坟茔与姐相伴相依,还有那两首要命的《怀念战友》和《蝶恋花---答李淑一》。凄风苦雨中姐举步维艰又熬过了近5年,你知道吗?姐到最后竟然成了本公社首批插队知青中的最后一名女知青!大返城的浪潮也没能把姐汹涌澎湃到城里。直到1979年3月23日,市知青办指派专人到山里,接回了历尽风霜、疲惫不堪,绝望至极的姐。

 

    知青返城本欢天喜地,姐却在你的坟前哭得天昏地暗,哭得凄凄沥沥。姐想带回奶奶和你,可当地的习俗入土未满七年不得移。我的好弟弟,一定要耐心地等着姐,来年青山丛中一定接回你。

 

    然而姐实在是对你不起,这一等竟让你等到了1997,你千万别怪姐,听姐慢慢与你说详细。

    当地的风俗你先父母而去没有为父母尽孝,叫我不要将你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人愿意动这块墓地,三番五次姐也无能为力。可你为了咱家为了爸妈,可是千真万确操尽了心费尽了力......

 

    1997年12月7日,我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里,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以大山一样敦厚的情怀接待了姐,得知姐此行一定要接回奶奶和你,乡亲们说:现在不讲究那么多了,我们一定帮助你。乡亲们在几经山体滑坡,已无法辨认坟墓准确位置的情况下挖山不止,从清晨到傍晚近十个小时后,山上传下了消息:找到了!当我手捧两位亲人的遗骨时,泪如泉涌,痛哭不已。苍天有眼!大地慈悲!我可怜的弟弟,你在深山的孤坟里整整23年零2天。搀好咱的奶奶,跟姐回家,姐这就接你回故里。姐怀抱奶奶和你,面对青山面对乡亲长跪不起!我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啊,让我再次向你们道一声:谢谢!你们的恩情我永远记在心里。

 

    你知道吗?姐在故乡已为你买了新房子,你这一回家就可以住在你的新家里,和奶奶爸爸在一起。你或许还不知道,几年后爸爸竟然也在你走的那一个日子里,撇下这个家去追寻你的足迹。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如今姐开始老了,你若在也已五十几。姐还要告诉你,你的外甥酷似你,当年的知青看见都惊讶的不可思议。姐夫你也熟悉,他也是你当年同甘苦的好兄弟 ,你走的那一天,是他为你擦干净了手和脸,为你穿上了新鞋和干净的衣,第二天也是他泪流满面,将已冰冷僵硬的你抱进棺木里,那一年也是他和姐一起把你接回你的新家里。

 

    姐还想告诉你,我们成立了知青联谊会,久别重逢的知青们激动不已。大家为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们能早日过上好日子而尽心尽力。为山里的修路建桥、为山里的希望小学、为农民兄弟到城里的就医、为山里人的孩子到城里来就业、为山里的女孩儿到城里来安家......还为困境中的知青解难排忧...... 当年的知青兄弟都很怀念你,姐向当年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当年为你送行的朋友道谢一一。

 

    清明节又将即,今年姐不能去看你,等姐身体好些了再去,你千万别生气。在那边照顾好奶奶和爸爸,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苦了自己,钱不够花告诉姐,姐会随时捎给你。姐没事,你别惦记,就是很想很想你,假如有来生,咱俩还是亲姐弟。

 

    我今生今世的好弟弟!来生来世你还是姐的亲弟弟!

 

 

                                                (完)

 《千秋雄鬼 死要还家》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27 16:12:00

千秋雄鬼  死要还家

 

    不觉得来到中知网纪实栏目已一年了,这几天把一年来在纪实栏目的原帖子又看了一遍,依然被朋友们真诚的跟帖深深感动,之余也感到些许愧疚,因为我老是让大家“流泪”、“含泪”、“泪读”“泪水模糊视线”......我老是“催人泪下”。不久前一个同学对我说:你真该在“叶飘零”前再加上“悲情”俩字,干脆就叫“悲情叶飘零”吧。

   “悲情叶飘零”,不知怎的我挺喜欢的。插队十年对于我来说真的就是艰辛与磨难贯穿始与终,如果说也曾有过笑的时候,那与悲相比,也就是芝麻与大西瓜的比例。“悲情叶飘零”————就让我名符其实地继续为大家述说知青岁月里的悲剧————《千秋雄鬼 死要还家》。

 

    事情发生在1969年9月,逝去的知青战友是1966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5月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的时代洪流中,满怀豪情与壮志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所在的队地处高山,离公社所在地30多华里,沿途几乎都是崎岖的山路,若不是遇上赶集平日里几十里的山路不见一个人影儿是常事。和他一个小队的知青共7人,其中有3个女同学。离开故乡远离亲人来到了这出门是山,抬头见山的偏远山区,生活的艰苦不用说了,还必须承受完全生疏的超体力的劳动。山上没有电灯,只能靠煤油灯来照明,每当夜幕降临四周死一般地沉寂,偶尔传来一两声不知什么鸟兽的令人生畏的怪叫。

    因山高路远生活条件很差,,砍柴、买米更是成了难题。特别是女知青,一下子从大城市到山沟沟,生存环境与条件的骤变,有的甚至连田埂都没能走好,怎么过劳动这一关?每逢“双抢”季节,还要起早摸黑,如《知青之歌》中唱的那样:跟着那太阳出,伴着那月亮归..... 实际上“双抢”季节出工时太阳还未露脸,而收工时已披星戴月,这时每人还得肩挑上百斤重的谷子,走十几里的山路把挑回来的谷子送到仓库。别说是女知青,就是男知青也未必受得了。

    好在他身体好,高高的的个头,红扑扑的脸庞,浓浓的眉毛,身强力壮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体力特棒,连走路都带着一阵风。所以艰苦的劳动这一关对他来说还能顶得住,平日里他十分照顾那三个女同学,凡是体力活只要能帮的他都尽量帮助她们。


    那天他去送来看望他的好朋友回队,也顺便到城关帮三位女同学买大米。午后,当他挑着刚买来的80斤大米来到路边,准备搭乘进山拉木头的车返回,进山的车都是空车。和往常一样他连同大米一起上了一辆空车,还顾不上和司机打招呼,车子就启动了,当汽车开到他该下车的地方时,他用手敲打车头铁皮挡板,示意司机停车,可是车子没有停。他可急坏了,边叫停车,边把两袋米往车外扔,同时又用扁担使劲敲打车头的挡板,但司机好像根本没听见一样,车子照样往前开。刚开始时因为是上坡车子开得还比较慢,不一会儿就下坡了,车速一下子快了起来。

    这怎么得了?这80斤大米是三个女同学一个月的口粮啊!说时迟,那时快,他再也顾不得多想什么,猛地纵身往车外一跳,由于车速过快,他一头栽下,重重地摔在马路边,再也没能站起来。这时在附近山上砍柴的知青发现有人跳车,半晌没有起来,连忙下山一看,不得了!跳车人已不省人事,大家急忙拦了一辆车把他送到县医院抢救。院方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最终没能把这未满20岁的年轻生命夺回来。据当时的医生说,他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呼吸都停止了,心脏还在顽强地搏动着,整整半个多小时以后才停止最后一下跳动。

    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人生最美好的花季,转眼间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没了...... 今天的年轻人哪个会信,一个未满20岁的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为了三个同学的80斤大米搭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噩耗传开后惊动了整个县城,附近的知青闻讯都赶来了。那天为他送葬的许多是他的同学、校友,也有是素不相识的知青朋友。县、公社“知青办”也派人来为他送行。人们默默地排着长队送自己的战友最后一程。那个肇事司机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在下坡路段跳车,造成无可挽回的惨重后果,痛悔不已,良心的深度谴责驱使他为这个年轻的不幸的知青披麻戴孝走在送葬的行列里。一幅白纸黑字的“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的挽联在瑟瑟的秋风中触目惊心,催人泪下。

    送行的人们足有两三百人,大家胸佩小白花,臂戴黑纱,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沿着小路往山坡上缓缓移动,人群中许多人情不自禁地抽泣着,同一生产队的那三个女同学捶胸顿足哭得天昏地暗,他是为她们去买大米的啊!早知道为了这80斤大米而断送了战友年轻的生命,她们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去啊!这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啊!

 

    他年近50的双亲更是哭得死去活来,中年丧子的凄惨与悲痛将在他们心中留下今生难以愈合的重创。半年前离开父母离开家时他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而今面对的是异地他乡的山中孤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这惨绝人寰的现实,把他们摧垮了,完全崩溃了,几乎无法站立了,在人们的搀扶下,极其艰难的挪动着已不能自主的脚步———又不得不演绎的一场悲剧———白发人送黑发人!苍天啊,你睁开眼睛看看吧!看看在这动乱的岁月里,无数不幸的知青和无数可怜的肝肠欲断的知青父母!

    就这样顷刻间人间又少了一个好青年,山中又多了一座不该有的孤坟 。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从天而降、生离死别的悲惨一幕,送葬的知青一片唏嘘,花圈、挽联、几根迎风流泪的蜡烛以及坟头上小石头压着的七零八落的纸钱,在灰暗色的天空笼罩下更平添了几分凄惨。他的母亲用嘶哑的嗓音哭喊着“儿呀!我们对不住你啊.......... 儿呀!你今生没能回家,做鬼也要跟我们回去啊..........  儿呀!你千万不能一个人留在这荒山野岭中啊..........   儿呀!你还没有为我们传宗接代啊..........   儿呀!你还没有报答我们的养育之恩啊..........   儿呀!你还没有为我们养老送终啊..........   儿呀!..........”  人们再也承受不住这撕心裂胆的悲切呼唤,人群中爆发了惊天动地的恸哭声,那三个女同学哭得瘫倒在地,当悲痛的哭声中夹带着低沉的男声时,场面几乎失控,插队还不到半年啊!这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正在这时,忽然一阵山风刮来,把坟前烧的纸灰扬起,把蜡烛吹灭,把那幅挽联也刮得东倒西歪,互相遮叠着,最后只露出醒目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四个黑字“雄鬼......还家”。眼前的这一幕把大家惊呆了,莫非战友的在天之灵真的感动了上苍?莫非人死后冥冥之中真的阴魂不散......在万分的惊诧与恐惧中,大家指着挽联上剩下的四个字,极力劝慰战友的父母亲:“伯父伯母,您们别哭了,您们的儿子听到了您们的呼喊,他真的会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回家的!”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要还家! 


    41年过去了,这件事还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知青时代的悲剧改写了这幅作于1935年的挽联,这不是人为的改写,而是被异乡的一阵山风刮出来的。苍天有眼,苍天动容啊! 朋友们,请不要说我们无怨,因为那时我们太年轻,因为那时我们太忠诚;“山风轻轻吹,青山高巍巍,不要问我青春悔不悔,”  因为那时我们别无选择。虽然当年的那场运动已被定格在错误的时空,然而一代知青却是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伟大领袖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乃至年轻的生命交给了忠诚!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那就是遗憾人生没有回头路,否则我们经受了沉重的苦难的砺炼,一定会活的轰轰烈烈,活的精彩斑斓!如果非要说“无”什么,那么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像雨后的彩虹对苍山无愧,对大地无愧,对共和国无愧!因为一代知青与共和国风雨同行的脚步承载着我们失落的青春和断送学业的沉痛代价;承载着我们被那场铺天盖地的暴风雨把无数年轻的花季粉碎的心灵创痛;承载着我们洒遍祖国山川大地的血泪和汗水!

 

    珍惜今天所拥有的吧!纵使过得不如意,我们好歹还拥有生命! “我们品尝过蹉跎岁月的千般甘苦,最知道什么是幸福的滋味; 我们曾经沧海,对风浪无畏,对黑暗无畏!无畏!!”

 

    安息吧!我们的好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活在自己的家中,因为祖国的山川大地永远都是你最热爱的家!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总数 163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