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岁月98 → 张志杰叔叔的回忆录(四)


  共有1561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张志杰叔叔的回忆录(四)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行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751 积分:1145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0/7/19 19:14:00
张志杰叔叔的回忆录(四)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18 5:38:00 [只看该作者]

 

父母两位革命烈士为中国革命英勇就义殉职献身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中共中央决定河南抗日部队立即沿着陇海、平汉铁路沿线攻占重要城市,接受日军缴械投降。父母奉命率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从临汝,经登封,回嵩山,到巩县,准备接受从郑州,经荥阳、汜水、巩县、偃师到洛阳的日本侵略军缴械投降。经过八年艰苦奋斗英勇抗战,终于取得全面的胜利,当时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着暗潮汹涌。时过不久,整个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风云骤起,形势危急,国民党蒋介石反动军队由西东两个方向疯狂扑来,日伪汉奸武装摇身一变与国民党蒋介石反动军队合流,他们勾结一起向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嵩山革命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当时中原大地,战云密布,电闪雷鸣,大战在即,形势危急。中共中央指示我河南主力部队地方党政机关迅速作战略转移,立即撤离豫西,向南突围,转移到大别山区。中共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执行中共中央决定,由我父母率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留在嵩山坚持武装斗争,等待形势好转,配合我军回师反攻,重回嵩山,再返豫西。当时形势极为险恶,国民党军队由西向东进攻,由东向西扑来,东西合围,南北夹击,枪声阵阵,炮声隆隆,嵩山陷入国民党反动军队与日伪汉奸武装合流的敌军从四面八方袭来的重重包围中。父亲坚决服从党的决定,他从我党、我军的革命大局出发,为牵制气势汹汹重兵压境猖狂进攻的敌军,为掩护我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突围南下, 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果断做出决定,不惜做出重大牺牲,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继续留在嵩山地区,坚持开展武装斗争,以迎接形势好转时配合我军主力大反攻,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不渝坚贞不屈的坚强党性,显示出坚定的革命斗争意志和拼死决战、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1945年10月5日天将拂晓,突然枪声阵阵,榴弹猛轰,机枪横扫,深夜爬上山来在四周山上设下包围圈的敌军突然向我们驻扎的山村渣坡发起猛烈进攻。父亲母亲按照事先约定,分别率领部队,兵分两路,向周围山上突围。我持枪紧紧跟随在父亲身边,前突后档,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面向敌人互相对射,一边打一边向南山突围,我保存的有限子弹已经射尽,只得徒手上山突围。我紧紧跟着父亲突围,刚刚到达山顶,在浓雾中遭遇敌军埋伏,被日蒋合流的敌军包围,敌军隐蔽地爬在地上,突然发动袭击,一窝蜂拥上前来逮捕我们。敌军企图捆绑父亲,我气愤至极,顿时热血上涌,不顾一切奋勇冲上前去,保护父亲,不让敌军侵犯。我与敌军对骂,和敌军奋力推打硬拼。父亲挺身向前,以他伟岸的身躯抵挡住敌军用枪托和探条对我的猛击狠抽,情恩恨仇,涌聚心头,我深切感受到敬爱的父亲对我的呵护疼爱,“护子情深”。父亲被捕以后,严厉谴责敌军,怒斥民族败类,敌军感到理屈词穷,再不敢实施捆绑。父亲被捕后坚毅镇定,坦然自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从当天凌晨被捕,直到时过中午,太阳西移,大批敌军荷枪实弹,团团包围着父亲和我,我紧紧伴随在父亲身旁。母亲和姐姐和伤残的三哥以及六岁的小弟弟也先后被敌军逮捕,他们也由持枪的敌军团团包围着,被看押在不远处的一个圈子里。中午过后,敌军押解我到附近的农家,一位大娘做了一罐玉米粥,用生盐辣椒砸碎当菜,父亲和我食用了他牺牲前的最后一顿饭。父亲就义前,轻声向我简要讲述他一生经历的一些大事,嘱咐我藏好缝在我军衣夹层里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手稿。父亲说这是中共河南区党委报送中共中央的报告,当初他是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和自传, 现在也是遗留给我们后代子女的最后遗言。父亲嘱咐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手稿掩藏保护好。他说自己革命一生,到处奔走,家徒四壁,两手空空,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东西,他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是给党的,也是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这是他留在人间唯一的宝贵东西。父亲说他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讲述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一生,得到党的充分理解牺牲就没有遗憾了。他嘱咐我要坚持斗争,如能活着回到革命部队,要继续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奋斗,继承完成他未竞的革命事业。当天下午,敌军将要采取行动,一帮敌军蜂拥过来,要将我从父亲的身边拉开,我拼命紧紧抱住父亲不肯松手,我想不管是生还是死,我都要和敬爱的父亲在一起。父亲对我亲切地笑着,用他的大手轻轻拍拍我的头,嘱咐我让我到母亲的身边去,不让我停留在他身边。敌人强扯硬拽将我从父亲身边拉开。父亲当天下午在太阳将落山时在姜背枣山岭上英勇就义,血洒嵩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