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岁月98 → 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武晓迪


  共有2100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武晓迪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行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751 积分:1145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0/7/19 19:14:00
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武晓迪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0/3 22:31: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
                                      ---走入全球化的深海
 
                   新版序言
 
     2013年元旦过后,我接到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郭银星博士的电话,她通知我出版社决定再版《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一书,并建议重新给书起名。思索再三,我还是决定保留了原书名,但添加一个副标题 “走入全球化的深海”。理由其实很简单: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隔成不同的板块,而所有陆地板块均是被海洋连接,由此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并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星球。在日趋经济一体化的世界中,全球就是中国经济的深海,海外世界就是21世纪一个崛起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舞台,海洋疆域的安全则是确保实现中国振兴之梦的关键保证。原版书的基本观点就是分析和诠释中国地缘政治的转型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因此,新的书名会更直接地表达该书的核心思想。
 
     06版一书构思及写作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美国留学时英文版的博士论文,中文版定稿在2005年,并于2006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从多数国内读者关心的角度,06版一书的核心观点可被简要概括为:
(1)十九世纪上半叶之前,王朝时代的中国是一个具有完整自我循环,自我修复能力内陆型的亚世界体系。中国此前的主要国家利益,主要外来威胁,以及地缘政治重心均在内陆和内陆边疆地区;
(2)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百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交换体系主要从海疆方向渗入,以暴力形式强加给中国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体系,摧毁了中国上千年的以所谓王朝“朝贡”为特征的亚世界经贸文体系。在这一条约体系的作用下,中国被迫成为世界经济交换体系的一部分,并处于这一体系的边缘地带。中国的主要利益、外来威胁和地缘政治的重心逐步由内陆边疆向沿海地带及海疆转移;
(3)自1840年至1949这段时间内,清末的改革维新以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都试图通过不同的手段改变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但这些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毛泽东领导的人民革命在1949年开创了一个中国崭新的纪元。从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历史长程角度审视,毛泽东的最伟大功绩之一就是彻底摧毁了禁锢中国一百年的不平等的条约体系,为日后中国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胸怀“彻底砸烂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远大抱负与理想,毛泽东在有生之年不但试图率领中国彻底脱离由资本主义核心国控制的这一世界体系,并致力于建立一个可以持久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外的,且能自我循环自我调节的平行体系。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局限和原因,虽然毛泽东接近于实现第一个目标,但却没能摧毁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社会次序,也没能彻底扭转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边缘位置。基于历史的烙印、政治目标与战略的定位、中苏交恶、美国的遏制以及缺乏对世界经济交换体系的深刻了解,毛的地缘政治观仍没能完全摆脱以内陆边疆为重心的传统地缘政治及战略观的影响;
(4)1979年至今,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与政策的引领下,中国主动地与世界经济体系相整合。短短的三十多年间,中国成功地脱离了在世界经济体系内边缘国的地位,并成为这一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员。作为第一代革命家、新中国的开创者和毛的继承者,邓有着与毛相同的民族振兴使命感。然而两者达到同一目标所选择的策略却截然不同。毛侧重于世界革命和自力更生的手段试图直接瓦解以西方核心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制,而邓则是在中国摆脱了旧的条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体系的积极参与、和有选择性的整合,以达到利用市场机制强化中国的整体实力,提升中国在这一体系内的地位。邓的方略是首先实现民族振兴,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和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国,并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这一体制不公正的决策机制与全球次序,以求达到世界之大同的终极目标。邓公及其继任者们的这一思想与实践必然导致中国自改革开放那天起,中国国家经济重心和国家利益的重心将逐步转致沿海地带、海疆及海外。作为连带效应,对中国的核心利益的最大威胁也就势必逐渐凸现在沿海地带,海疆和海外。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曲曲折折,沿海地区,海疆,及蓝海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地缘政治的重心,而传统的陆疆则成为中国的腹地及后院。内陆边疆持久的和平与稳定成为中国能否实现地缘战略转型的关键要素;
(5)上个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本世纪初,中国成功解决了与俄罗斯和前苏联中亚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去除了国与国之间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摆脱了自1840年以来腹背受敌的战略窘境。然而,前苏联解体所造成的中亚地区权力真空,极端伊斯兰势力的兴起仍在战略转型期对中国的战略腹地构成了持续的不可忽视的威胁;与此同时,中国与邻国在海洋疆土问题上的矛盾也会随着它的战略转型即将激化与凸现;
(6)中国面向海洋,面向全球的地缘政治转型是一百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产物,这是实现中国伟大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这一过程远没结束,并仍充满了许多曲折和巨大阻碍。尽管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政体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与分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注定不可能重蹈王朝时代的老路,也不可能覆辙历史上西方大国崛起后的争霸之路。 
 
     虽然在06版问世后的六年间,中国和世界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和发展,然而现今中国地缘政治走向的大趋势,以及中国面临的主要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问题和挑战均可在06版一书中见到清晰的验证。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和原书立论角度的限制,06版只是系统地提出及分析当时中国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正在面临和即将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问题与挑战,并追根朔源。尽管它警示了中国与海洋强权—美国的潜在冲突,以及在疆土问题上,特别是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即将出现的危机,但书中并没有提供应对策略。在过去的几年间,不断有一些读过06版书的朋友指出相关内容的缺失是06版的缺憾。我认为中国今天面临的地缘政治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复合问题,一个严肃并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控性的应对策略会涉及到太多的要素和变数,这远非靠我个人之力能够完成。然而,回顾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密集发生的重大事件,我想借这本书的重版之际提出对于相关地缘政治问题的几点看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