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岁月98 → 推荐好文章《沙漠凿泉》


  共有268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好文章《沙漠凿泉》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行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751 积分:1145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0/7/19 19:14:00
推荐好文章《沙漠凿泉》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1 14:37:00 [只看该作者]

      节前我收到发小哥三篇好文章,先转载一篇,因为他不想用网名,所以我就替他用真名发帖在此。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好,体会到了善于读书的人,才善于生活,生活的才有滋味。
 
 
                                沙漠凿泉
                                            
  1966年秋冬,文革遭到严重质疑,发起尖锐质疑的竟然是几个月前文革初起时冲在最前面的红卫兵。一天,我在平安里电线杆子上看见北京女八中红卫兵张贴的小字报,《三问中央文革》,口气相当强硬激烈,与当初炮轰走资派时一样,而对象却是权倾一时、红极天下的中央文革小组。三个多月来,康生、江青以文革小组的名义到处煽风点火,随意给人扣帽子,任意罢官,鼓动夺权,大刮无政府主义歪风,引起群众的日益不满。以往的善恶是非的底线全弄乱了,不知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这种情绪迅速在社会上蔓延,到了国庆节,人们惊奇地发现许多老革命家不见了,而前国民党副总统李宗仁却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很快就有民谣流传开来,“早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一切都被颠覆了。
  这年12月,我在工人体育馆亲眼看到江青是多么专横跋扈,当着周总理、陶铸等中央首长,喝令:“周荣鑫、雍文涛!站出来!让革命群众看看你们的狗脸!”当时我十分惊愕,像我自己被侮辱了似的。而一个国务院秘书长,一个北京市委书记居然老老实实站了出来,大庭广众,低头弯腰。相信不止我一人有这样的惊愕和受辱感。闪过年来,1月4日,北京城里的街巷突然贴出了“打到保皇派陶铸”的大字标语,世人震惊。几乎与此同时,社会上特别是大、中学生开始批判中央文革。当时最有影响的事件是农大附中署名伊林、涤西的“致林副主席的公开信”,信以大字报的形式公之于众,作者备述文革以来诸多的乱象,言辞激烈,信的最后一句话是:“林彪同志,历史的辩证法也将使您靠边站!”影响广泛的还有北京林业学院学生李洪山的批判中央文革的大字报,流传甚广,我按捺不住,给李写了封信,表示支持。全社会又处于新的兴奋之中。这就是民意,人心向背。谁也想不到十年之后,民意居然积累成改变历史的巨大能量,江青覆灭,文革寿终正寝。但此时他们可是如日中天,神通广大,呼风唤雨,颠倒乾坤啊!当时中央文革把批评者定性为现行反革命,这就是所谓的“反击十二月黑风”,一时白色恐怖,风声鹤唳,人心惶惶。我十分担心我的那封信会被人追查,给本来已经风雨飘摇的家庭带来新的灾难。
  冬夜寒冷,常常刮起呼啸的北风。一天,我和一匡兄,根茂、之华,廼智在小北屋闲谈,不知谁带的头,竟一起高声朗诵起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来了:“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句句都道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念到最后一句,“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几乎声泪俱下,情绪激昂,想不到中国古文竟有如此魅力,隔着千年的时空,焕发出如此鲜活的生命力,替我们直抒胸臆,把心头积郁的阴云一扫而空。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吗?
  1967年早春,忽然心血来潮,急切地想读书了,便约了之华、廼智到位于北海西侧的文津街北京图书馆看书。当我们坐在北图光线柔和静谧无声的阅览室里,一查目录才知道,我们已经无书可读了,中外文学作品不在阅览范围内,能看的书只有毛著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了。毛选人人都有,就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除了受主流意识的支配,还有个不便明说的理由:欣赏马恩优美的文学才华,导师的思想借助于文学的曼妙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理论插上了翱翔的翅膀,飞到我们的心里。绕了个圈子,往文学上靠,实在是不得已。三十多年后,翻看一些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如福柯、海德格尔等,虽然各有主张,自成一家,但论才情,与马恩相比较,还是“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了。恩格斯青年时代的几篇文章,如“风景”、“伊迈尔曼的《回忆录》”,“乌培河谷来信”写的真美,读起来真是享受。我至今还能成段成段地背诵恩格斯的那些如诗般充满深情的激扬文字:
 
现在,在前进一步之后,连同人们的承认一起,他还获得了另一种更为自由和愉快的精神。从前青年时代的热情又燃烧起来……
谁害怕那围绕着思想宫殿的密林,谁不用利剑去开辟道路和不去吻醒那睡着的公主,谁就不配得到公主和她的王国……
 
因为只有热情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像苍鹰一样不怕思辨的乌云和抽象顶峰上的稀薄空气,一直朝着真理的太阳飞去。
 
相信它的命运不是决定于害怕斗争的慎重态度,不是决定于已经成为习惯的老年人的庸俗作风,而是决定于青年的崇高和奔放的热情。因此,只要我们年纪很轻和充满火焰一般的力量,我们就要为自由而斗争;谁知道,当我们不知不觉老了起来的时候,我们还能不能斗争!
 
  同时抄录并记住了他们经典语录。这个春天,几乎每一个上午,我们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记得读过的著作有马克思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法兰西内战》、《路易·波拿巴政变记》、《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等。书香四溢的阅览室里,弥漫着一种高尚而神圣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由你不全神贯注地阅读,而且作摘录,记笔记。这是一种训练,至少是在做索引式的准备,日后我发现能很自如地引证导师们的论述,即使记不清原文,也能准确地知道在哪一部著作的什么地方。1997年在圣彼得堡车行在涅瓦大街上,我和邱建不约而同地朗声诵读列宁那句名言“革命不像涅瓦大街那样笔直”。同行的俄国汉学家、一个仇视革命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科斯佳惊诧地问,列宁真的说过这话吗?这么有名的一句话都没听说过,显然,他根本没看过列宁的书。由此可见,童子功是多么重要,中国传统教育注重死记硬背,其实正是从人的大脑发育特点出发,强化训练,就是植入儿童大脑一份储存硬盘,终生受用。
  每次从北图出来,尚不到吃午饭的时候,便弯到旁边的北海公园。一般是绕着琼岛转一圈,从乾隆石碑“琼岛春荫”处拣山路登上白塔,在这里的茶座泡一壶茉莉花茶,四面春光一日浓于一日,暖意熏人,花香鸟语,往山下望去,太液一池春水,头上白塔衬出高远的天空,一碧如洗。茶到无味时,我们常常把一串紫丁香泡到壶里,调笑说是  且饮春色。湖上有轻风吹来,带着些许微凉,心扉大开,无羁无拌,突然很动情:没有了过去,没有了明天,真想让我们少年的天空就这样一生一世永不消失,永不改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