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向天大人一兄道歉并兼论“平仄”


  共有1235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向天大人一兄道歉并兼论“平仄”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沈建军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28 积分:489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0/1/29 11:56:00
向天大人一兄道歉并兼论“平仄”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17 17:27:00 [只看该作者]

 

向天大人一兄道歉并兼论“平仄”2010.9.17.

 

天大人一兄:你好:

关于“绿帽子”事件,我在这里诚心向你道歉,对给你带来的不快深表歉意!我的确并无侮辱、伤害天大兄的意思,其实当时注意一下写成“紫”帽子,也就没这个问题了(只是紫帽子不容易被绿叶遮住)。绝不是对人而言,而是对事论事。

正如广西知青说的,我的意思是想提醒、告诉你对联还是应该考虑平仄的。其实你的很多对联、上联寓意写的很好,只是未考虑对联声律而大打折扣。原来有个版主佛手弹香在这方面非常尽职尽责,并煞费苦心搜集了很多诗词、楹联方面的知识、资料放在了本版块首页置顶,十分醒目。现引用其中的一段文字:

《文盲联话·入门·声律篇》
系列之二

笑意苍凉 (秋雁南回 对联茶社)

(三)、对联声律遵循上联仄尾,下联平收单句中平仄两两交替上下联同一位置平仄相反三条格律。

……在汉字的读音特点中,人们通过长期实践研究总结出与对联声韵的三条格律相关的一些共识:
   1
仄声字短促高起,往往语意未完,能够作为引接下句的自然声调过渡;平声字平和舒长,适合话语结尾。因此,上联仄尾,下联平收能在上下联句尾上产生良好的语音美感。

……

原来,我在律诗、绝句中有一个问题总不明白,为什么律诗、绝句总是采用平声韵。仄声韵就不能写律诗、绝句吗?看了以上文字,我明白了,这和仄声字短促高起,往往语意未完,能够作为引接下句的自然声调过渡;平声字平和舒长,适合话语结尾有关再看看一些长诗和词:

琵琶行(白居易)最后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

长恨歌(白居易)最后一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将进酒(李白)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最后一句: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月几时有(苏轼)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沁园春“雪”(毛泽东)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等等,在结尾处,全用的是“平”声结尾。

难道在对联中我们不应该继承这个良好的语音美感吗?

(其他的有关对联声律原则也应该遵循,此不多述。当然,事情没有绝对的,但对我们来说,首先应该学习,应该尽可能按照游戏规则出牌。)

其实,我对你出的上联的对句也都是这个意思,如:

2010.4.12.

歌赋诗词韵律句 离去仄平对偶 贻误纸墨笔砚

东南西北中发白 盼来春夏秋冬 盛开梅兰竹菊

横批:均应认真对待

2010.7.2

大丈夫受苦受累岂肯受气,流血流汗誓不流泪!

真对句难仄难平莫要难人,用时用思仍须用心?

因为是诗词楹联版块,当然采用对联的方式说明自己的看法更可取,并非是阴阳怪气。

天大人一曾有过一个对联的出句:

北戴河心钓月 上有月 下有月 何处抛钩

这个出句很好,只是不知道是求上联呢(因为钩是平声字,应该收尾)?还是求下联?如果是求下联,我怎么对都是错的:即尾字收平,与上联“钩”字“平仄对应”规则不符,若用“仄声”收尾,又与对联的“平声收尾”规则不符。因为没有说明,从寓意上看,应该是上联,我就按上联对,下联如下:

中南海里捞鱼 左边鱼 右边鱼 无须甩杆2010.7.25.

横批:钩平下手

文章在横批上,两个意思:1、告诉你上联尾字“钩”不应该用“平”声;2、如果是求上联,我的“无须甩杆”改成“可以下手”,你说我累不累啊?后来我就说,改成“抛钩何处”岂不更好?

你回帖给我来了句“大好好大!”我对了句“小错错小?”

你又给我出了一个上联:

淮北到淮南跨越淮河  肥东走肥西饶过合肥 游遍四方

(这联的寓意也很好,我想你可能是个安徽人吧?还算个老乡呢!)

可是尾字又是个平声,我不好对啊?其实你很简单的把字对调一下变成“四方游遍”就可以了,而我不好给你改,可能你也不愿意改。

其实,上联仄尾,下联平收怡然、兔子念经、散淡闲人等对这个问题都强调过,但大家有分歧,我这里再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畅所欲言,但愿能达到共识。

至于,出句“版主放失好地”也没有取笑的意思,我感觉你很自信,很难说服,“一人难救大天”,是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讨论这个问题,能把你和有这种看法的人说服,以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以利于更加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愚见!见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