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有格式不惟格式,取意为上


  共有2382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有格式不惟格式,取意为上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8 19:07:00 [只看该作者]

               小叩“格门”

      今天读了广西知青的《有格式不惟格式,取意为上》贴。此贴言简意赅。 

    白发狂夫兄的《格律诗词》我之拙见我形容此篇学术文章为“百舸之首。能引领此版块谈诗论词之风尚为好”,果然,便会有“浪遏飞舟”,而我在“《格律诗词》我之拙见”也蛤蟆大喘气附庸了一把“之我拙见”,实是班门弄斧不自量力。所以,跟广西知青朋友一个贴,算小叩“格门”

      此贴远山近水跟了一贴,远山近水、广西知青再加上一个静春,在这个平台好象互为犄角,或者是“铁三角”,如果说的活泼些,算是《三剑客》好呢,还是《三个火枪手》更好一些,仁者看仁,智者看智,但有一点,我们能算三个“臭皮匠”,我这么说决非是想给戴上顶“顶个诸葛亮”的高帽,而是说,我们三个人都仅仅是知青网上最普通的网友,无官无职,逍遥自得。发些论见,既不是“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更非希望有“伯乐”送上一句:“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又见春山秋水君的跟贴:“同意广西知青的观点,自古以来,那些格律运用非常娴熟的诗人,不见得是人们喜爱的诗人。格律运用不好也有作茧自缚的可能。格律不应打破。但是,只有朗朗上口的诗才是好诗,而且越通俗越好。就像大诗人李白和白居易的诗,流传千古,人人喜爱。反到是现在有些诗人的诗过多的运用生僻和所谓精华的辞藻。让我们这些下里巴人摸不着头脑。要想写成有良知有生活的好诗,不是格律和技巧本身能决定的。越生涩的诗越让人反感。也没法流传。几千年前的诗经之所以流传了几千年,是因为诗经反映了人们的真实生活和通俗易懂。当然,那些对诗词的格律造诣好的人,都是我的老师。”

      看来,春山秋水君是想排在“下里巴人”这个队伍中了。因为如果我们都阳春白雪,现在可能就是“四进士”,开个玩笑,与春山秋水君不熟,请春山秋水君海涵。

      关于格律,不管是律诗还是词牌,都是有文化、喝墨汁、品茗茶、以及抚琴手谈者的雅兴。所以,派对出打油俚俗诗体,引用狂夫兄的格律诗词》我之拙见:“能够创造出另一种更好的诗歌形式来,那是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唐人张打油可能仅是个识字的人,因为打油郎虽是小本生意,可毕竟也要有个帐本记录收支往来。所以,他地位卑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华夏。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百度语)

八三年还没有如现在一帮“先富起来的人”,劳动人民并未边缘化,所以在中国古字典文学诗歌课程中,有一堂课专讲“打油诗”的兴起及对社会的影响和劳动人民推动文化的进步。我记忆非常深刻,这节课到是挺吸引学生。现在查百度,仍然可知:“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有人说,杂文是“匕首”,但要有媒介发表。而打油诗在民间可以算的上是土地雷谁要趟上谁倒霉;因为打油诗的特点是不拘于平仄韵律,创造起来较易,形式诙谐﹑内容和词句通俗易懂,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与记忆,口耳相传、对于社会的批判比杂文更加简单。所以至宋、一个地道的乡巴佬送饭妇竟能挖苦敢戏弄她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东坡看见她给叟送饭寒苦模样,信口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老妇听罢,反唇相讥,竟也出口成诗:“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东坡无语,惭愧而喑。


 回到顶部
总数 38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