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讨论] 《格律.诗词.李白》


  共有676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讨论] 《格律.诗词.李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白发狂夫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98 积分:295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0/3/14 12:51:00
[讨论] 《格律.诗词.李白》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5 11:37:00 [只看该作者]

 题外话:


一件事、一个问题、一种观点……,由于角度不同,思想差异,学养高低,一些人对此认知有时会发生碰撞,此时会产生两种状况,一是争论,二是讨论。争论的目的是分“是非,”,分“高低”,分“输赢”,双方唇枪舌战、剑拔弩张。道理是越争越“糊涂”。讨论则不同,它是一种学习和交流,双方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本夫一向反对争论,乐于讨论。 在许多网站诗词论坛上常看到一些人由争论初的温文尔雅,发展至恶语相向,甚至还牵连到祖宗八代,令人大跌眼镜。此次在《中知网》发文抛砖引玉,引发诗词高手的讨论,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本夫从中受益甚多。这足以反映我们这些迈入老年知青的素质、学养是何等之高。

 

  《格律.诗词.李白》

    

 

       诗歌是具有音乐美的文字艺术,格律规范就是为了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应运而生的。

 凡诗歌皆应有格律,从法文诗中的亚历山大格,到英诗的抑扬格,再到中诗的七律定式的成型,固定格律的出现标志着一种诗歌形式逐渐走向成熟。

    格律诗词的目的,並不在于怎么样去迎合已有的规矩,而在于如何使诗更有音乐和语言的美,追求的是一种神韵和节奏,

 格律不是什么条文,而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规律。既是规律,就有其科学性。当然可以发展甚至推翻,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做得到的。没有爱因斯坦的造诣,能推翻牛顿定律吗?

 我理解格律诗的格律,也就是关于平仄的几种模式,应该是汉语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用文字自然表现出来的音乐节奏,诗通过格律强化文字的音乐性,强化诗和诗意在音乐中进行和展开,通过抑扬顿挫表现音乐性。音乐性其实是格律诗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的本质。所以说——诗乃文字的音乐,没有音乐性就没有格律诗。

 中国古格律诗词,将文学的语言美和音乐的音律美、节奏美有机的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一种文学样式,这无疑是中华民族极其难得的一份优秀文化遗产,是民族瑰宝。   

 作为我国优秀文学遗产之一唐诗,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代诗人中杰出代表人物当推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四人,主张不拘一“格”的人,常拿李白诗词做为例证。事实如此吗?

  我们在从历史事实的角度考证,李白到底会不会写格律诗:《唐诗纪事》引《彰明逸事》谓太白尝隐戴天大匡山学诗,时齿方少,英气溢发,诸为诗文甚多,微类《宫中行乐词》体。今邑人所藏百篇,大抵皆格律也。虽颇体弱,然短羽褵褷,已有雏凤态。这是说李白所练习的皆如他后来所写的《宫中行乐词》那样的五律。李白蜀中作集中尚存5首,一首五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首七绝《峨眉山月歌》,皆格律合式,郁贤皓先生评前一首云:此诗为现存李白最早诗篇之一。全诗信手拈来,无斧凿痕,而平仄粘对都合律诗规则,中间两联尤属工对,足见诗人早年于律诗曾下过功夫。前人或谓李白不善律诗,岂其然乎?还有两首五古,皆多律句,特别是《登锦城散花楼》,全诗五韵十句,押平声韵,除了几句外,对仗声律都合排律要求,如第二联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第四联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对仗十分精工,除字外皆合平仄。诗的结构也如排律,颇疑作者当初即以排律试笔。从其少作可看出他的格律诗功力及早期诗作的体裁取向。
  李白早期诗作的体裁取向也是当时许多士子学诗的努力方向。唐以诗取士,所试为五言六韵排律,练习五律、排律正为此作准备,五律少试帖诗二韵,可作替代诗体。五律又是唐格律诗最早成熟的诗体,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使用功能很广,所以最受习诗的士子欢迎。李白早年写过百篇这样的作品,与这种社会文化风气是一致的。李白集中近体诗以五律为多,这是从少年时期就已形成的趋向。在这种诗体的写作中,自然获得了格律诗的诸多素养。排律的写作、七绝的写作,都从少年开其端,从《彰明逸事》所录诗看,五绝的写作也开启于此时。李白还是七排、小律创作的较早尝试者,可以看出他对近体诗各体的写作、格律的探求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对于此道曾孜孜以求也甚得其妙。
    说李白不喜或反对格律、确实李白对声律、近体诗曾有过批评言论。但这并不代表他在创作上的实际做法,在他所保存下来近千首诗中,并不能反映出他对声律、对近体诗那样极端的态度,事实上他对声律有相当大的亲和性,他所写的律诗也并不少,扩大到包括绝句在内的近体诗数量还相当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