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八九歌诗楼


  共有20065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八九歌诗楼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陆鹏九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8 积分:17247 威望:0 精华:65 注册:2008/12/13 11: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12 18:07: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lim2876.jpg:

 

治礼兄生于鹿城东河,高中毕业于包一中,1964年12月12日赴临

插队。1967年7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坚持上山下乡正确方向》

社论。一些志同道合的知青联合起来,主张“造反不造经济反,

改革不闹回流风”;针对两年来零散插队的弊端,分析农村与知青

的现状,提出走“五七”道路,搞“大型集体插队”的改革方案,

得到县革委会的全力支持。1967年冬,丁治礼曾与张幸伟、万先

等带领临河县数十名知青,其中65年到临河插队的北京知青一

度过半)聚首五星公社农中(因地处西夏古城,70年代末,更名

为古城中学),共谋大型集体插队的实验,艰苦创业,立志改革。

丁治礼、张幸伟、万先驭当时是临河县知青安办的半脱产干部,他

们拿出每月18元的津贴,作为活动经费。……然而,改革势必牵涉

到多层面的现实问题,远不是一纸宣言,几页方案,满腔热忱,领

导支持,便可实现的。县革委会讨论形成决议后,责成县安办研究

处理,县安办研究具体实施的议程后,派出一名干部与知青代表一

同调查、选点、定点……在漫长的进程中,参加“大型集体插队”

改革的知青,由起初的几十人、减少到十几人;……好一阵喧嚣与

躁动,最终归于沉寂。最后,落脚在两狼山脚下,乌加河南岸,召

圪台村的——实际上等于人员重组的二次插队。但是,在当年这种

立志改革,执着进取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009年10月26日鹏九为诗《古风·答治礼兄》写道:

 

古城聚首雪纷纷,风云际会幸识君。

见仁见智休戚共,同声同气知遇深。

有情有义追愿景,无怨无悔质朴真。

慨当以慷忧天下,艰苦创业见精神。

凭虚骛远谈何易,风转沙流可植根?

幸喜沧桑循正道,柳暗花明顺民心。

两狼山麓风光好,乌加河畔古风存。

返城居安思乡井,桑梓怀故想亲人。

忽忆风华少年事,耆老常向梦中寻。

 

昨日治礼兄短信传诗《将到12月12日的梦》

 

夜阑驾梦还远乡,渠网如织麦浪扬。

两狼卧云舒彩卷,乌加滔滔蕴华章。

沙枣花香浓郁烈,山曲声声兴未央。

乡亲陌面曾识我,满腹纠结九回肠。

 

今早治礼兄短信传诗《写于插队四十八周年》

 

一瞬光阴四八春,殊益殊害各纷纭。

青春奋争虽无果,却沐纯真友情浓。

时而思念当年境,苦辣酸甜一念中。

麦浪金葵逐波去,夕阳彩霞浴苍松。

 

鹏九读之,唏嘘不已,为诗云尔。题曰《写于丁兄插队四十八周年》

 

风云际会过眼烟,四十八载弹指间。

靡不有初存高远,矢志无私敢为先。

与子同袍历劫难,上下求索步维艰。

辛苦遭逢穷亦乐,每临危困苦作甜。

休戚与共皆兄弟,患难情真俱是缘。

两狼云逸常入梦,乌加水暖润心田。

时过境迁无愧憾,麦浪金葵开心颜。

失之东隅何须叹,为霞桑梓尽天年。


 


 回到顶部
总数 204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