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茶余饭后 → [转帖]从刘备兴兵伐吴揭秘关羽与刘备的关系


  共有758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从刘备兴兵伐吴揭秘关羽与刘备的关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蓟门烟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572 积分:9757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6 23:01:00
[转帖]从刘备兴兵伐吴揭秘关羽与刘备的关系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25 14:54:00 [只看该作者]

   刘备称帝后不久,就大举兴兵伐吴。对此陈寿的解释是,“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如果真的象谌先生所说的那样,是刘备借刀杀人除去关羽的话,刘备就大可不必出兵伐吴,他只需要做做样子,发表几篇对东吴表示严重抗议的声明就可以了。这次冒着几乎被东吴活捉风险的伐吴战争,无论怎么说,也都能够体现出刘备讨还荆州并为关羽报仇的决心。实际上多数将领包括诸葛亮、赵云等都是反对刘备伐吴的,而刘备“群臣多谏,一不从”,可见其夺还荆州之心是多么迫切。由此可见,在刘备的心目中,荆州绝非鸡肋。
    
    关羽的一生,是追随刘备的一生。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关羽始终是刘备最重要也最得力的干将,始终发挥着独当一面的重大作用。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关羽对于刘备的重要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刘备伐吴,并非主要是为关羽报仇,对此,吴魏方面的言论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刘晔传》中记载了这样的话,(曹丕)诏问群臣令料刘备当为关羽出报吴不。众议咸云:“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后备果出兵击吴。
    
    这就是说,大伙都认为,蜀之名将,惟关羽一人而已。尽管大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名将唯羽”,说的也许有些夸张,但关羽对于刘备的重要性确实是大伙公认的。刘晔的话也是对刘备伐吴心态的准确描述,刘晔能够判断正确,是基于对刘备与关羽关系的准确把握。
    
    吴南郡太守诸葛瑾在给先主的笺中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魏吴方面的议论,都能够证明刘备兴兵的主要目的就是夺还荆州并为关羽报仇。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愿意跟随刘备伐吴的主要将领只有张飞,如果不是临行前被范强、张达所害,张飞是一定会参加这次伐吴战争的。这是偶然还是巧合?我认为都不是,这恰恰是刘关张患难与共、誓同生死的真实写照。“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谁远谁近,谁亲谁疏,这个时候最让人看得清楚。
    
    也许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人们才能真正理解当年关羽在曹操不断封官加爵、待之甚厚的情况下,毅然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来的原因。而且刘备当时尚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状况,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刘备与关羽的关系
    
    谌先生在列举了刘备与关羽之间为人们所公认的君臣关系、兄弟关系、父子关系之后,提出了二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伙人的说法。这种观点颇为新颖独特,应该是谌先生的首创。
    
    个人认为,将刘备与关羽定义为合伙人的关系,进而推导出两者之间具有平等关系是不恰当和不准确的,恐怕也是距离事实真相最远的。
    
    先说君臣关系。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刘备与关羽的君臣关系是从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才开始的。但是从习惯上来说,在军阀割据的年代,人们通常把割据一方的军阀与其部属之间的关系也称为君臣关系,这种说法尽管不太严格,但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例如《三国志》注引《傅子》中有关于张辽的一段记载: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
    
    在这里,张辽称曹操为君父,称关羽为兄弟,就说明了这一点。此时曹操还未受封为魏王。
    
    军阀割据的年代通常也就是中央集权逐渐消弱乃至丧失的年代,天子或皇帝已经丧失了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的权力,而一些新兴的军阀没有天子或皇帝的名分,常常是穿着州牧、刺史或者将军的外衣,行驶着皇帝的某些或者大部分的权力。这些州牧、刺史或者将军们,职务已经演化为世袭制,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成为常态,下级官吏自行任免;他们掌握着军队,随意对外征伐。他们不是帝王,却已经和帝王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与其部属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君臣关系。

    但是他们毕竟还不是帝王,他们离真正的帝王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只能算是“准帝王”。他们的任务还很艰巨,还要尽可能的扩充实力,逐渐剿灭对手,然后通过受禅(尽管禅让一方并非自愿)、自称或者部下的拥戴才能当上真正的帝王(当然,“王”还有可能是规格更高的皇帝或天子封拜的)。他们与臣属的关系才能转变为真正的君臣关系。在这之前,他们还只能算是非严格意义上的君臣关系。当然并非所有的“准帝王”都能实现身份上的“转正”,他们中的多数将成为真正帝王登基前的垫脚石,例如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