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书画艺苑 → [原创]闲话印章


  共有2748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闲话印章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清风出袖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5 积分:15479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9/13 13:56:00
[原创]闲话印章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8 16:21: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印章艺术有着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连绵不断、灿烂绚丽的具有中国独有的鲜明民族风格的玺印篆刻艺术,也和中国书法一样,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独特的文化现象。
  按习书作画的民间传统说道:在100位画家中才出一位书法家;100位书法家里才出得一位篆刻家!如此说来,篆刻家是艺术宝塔尖最顶层的人物了,他们给后人的感受就是“耐得住寂寞”。在小小印章那方寸之间,灌输了自己全部的文化底蕴,学养,所有的章法布局、篆法设计、刀法技巧的功力,(用所有心智活动的内心独白)才成就了一方印章。还要配上高度概括的边款,雅致的语句、有序的镌刻和印面珠联璧合。许多历代传下的名印,早就达到了印章艺术的巅峰。如清代大师邓石如,一方今藏西泠印社《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文人印里:四字一竖行,成两行,“江流有声”章法紧密;“断岸千尺”留白很多,真正体现了他主张“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的具有现代意识创作理念,也印证了他“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章法理论,可谓篆刻家尽得风流耶!
   印章作为个人的凭证和官署、官吏执政的权力象征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印章的艺术风貌是特定的时代文字书风、铸刻工艺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印章的流派也很多,从时代分战国古玺:古朴瑰异;秦印:意趣率真;汉印:规范而端严宽博.....到明代兴起的文人篆刻印则别开生面,还有元代已经失传的“八思巴”文字印等等。这里不细说了。
   我们今天用的印章有的是电脑所刻,设计的风格,尤其是章法太单一,篆法缺乏书卷气,刀法呆板,只具过多的工匠气,缺乏传统的艺术气质。之前看到酷爱书法的“三希堂主”康熙皇帝的三方大印章将要拍卖,这可是书写墨迹日夜把玩的东西,而且都是最上等的大块田黄石料,最好的艺术家所刻就,一两田黄现在十两金都换不来,价值不可估量,怎会流落在国外的?
  笔者因为读的《书法篆刻专业》,正规学了三年篆刻,总算有点科班技艺,曾经为单位所有的同事刻了不同风格的姓名印章,算作练刀功夫吧,有的还给刻了夫妻对章。在2000年左右,可派上用处了,买房需要加上孩子名字的,现时就要找石头给刻一方,那时也顾不上“章法、篆法”了,用刀给刻上能用就行,真是名符其实的“急就章”,呵呵!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力严重不行了,刻一方印章困难重重。要是把那些在农村插队时的闲散光阴用到现在来,那时眼睛多亮呀,那有多好!可惜那时候被往农村一送,老茧磨出了,可虚度了年华!
  不过,爱好印章艺术,还是有好去处的。上海博物馆内,像《书画馆》、《青铜馆》一样,单独设有一个《玺印馆》,陈列的印章按历史年代排列,还都做出了封泥,印底下用反光镜照出印面正好是正字。而地处浙江海宁的《钱君匋纪念馆》陈列的,集书、画、印于一身的钱大师之印章就看不真切。在上博《玺印馆》里真的可以带上面包流连上一天呢。上博《玺印馆》的掌门人孙慰祖教授正是当年大学教授篆刻的导师,我这个唯一当过知青的学生,当年与教授是同年龄级别的。
  平日休闲,案头上可以放几本名人或有名的收藏印谱,经常观赏;更可以打开艺术网站的书画页面,随心放缩印面大小,读印谱并观赏那些好印章,真是一快也!
下面是上博《玺印馆》馆藏的一方名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赐蘭堂》清赵之谦.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总数 30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