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书画艺苑 → 创作的自觉与非自觉状态


  共有1572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创作的自觉与非自觉状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子念经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嘉宾 帖子:14787 积分:85527 威望:0 精华:175 注册:2008/12/10 15:38:00
创作的自觉与非自觉状态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4 13:50:00 [只看该作者]

书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拿起笔要创作一幅书法作品时,跟我们随意写一些便条、拟一篇文章或诗作草稿时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在郑重地创作一幅书作前,在你的潜意识中,会有“这是给别人看的”这样的想法,因此,你会调动你的审美意识,技能储备这些元素来完成这幅作品。说白了,你会想,这幅字写得不能太随意了,起码要做到自己看着好看,别人看了也说好看。这种创作态度,就说明你进入了创作的自觉状态。这时,你会想到很多事情,比如用什么笔和纸、以及把墨调到什么浓度?写什么书体?写多大?用什么风格写?怎么布局好看?在哪里题款合适?等等。

 

而单纯从实用角度出发,书人就没有上述那么多讲究了。给人写条子,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心想,就这点破事,我又不是给人写挂在墙上的东西。写草稿也是这样,涂涂改改的,自己看得明白就成。

 

可是,问题出来了。许多传世的作品恰恰就是在第二种状态中,即在创作的非自觉状态下产生的,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十七帖》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王羲之第二天酒醒,看到昨天因重文不重字,出来那么多涂抹的地方,行距也是有宽有窄,不那么规矩,于是想写得更好一点。据说写了有十几遍,但因都没有超过头篇,不得不终于作罢。我们可以肯定,他重写的哪些幅里,错别字没有了,行距也均匀了,大小疏密的安排也更合理了,可是王羲之为什么不满意呢?我想,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多了刻意,少了随意;多了做作,少了率性;多了布局,少了自然。

 

这就是说,书者,抒也。往往不为书时出好书,出佳品,出逸品!

 

照这么讲,我们搞创作时,是不是还是进入不自觉的状态好?可以不去安排、不去布局,率性而为,信笔由之呢?可以明确地讲:不可以。大家千万记住,王和颜本身是书法造诣功夫极深的大师,他们已经有了炉火纯青的书艺基础,拿武术作比喻,就是他们已有了高强的武功打底,一出手就带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手脚亮相了。即使有的地方不那么中规中矩,但也会招招逼人呢。

 

说白了,当我们的书艺的确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要多学学大师们写字时放松的状态,在不经意中显功夫。而我们的水平还在一般状态时,还是要讲究一些好,努力遵守书作时的一般创作要求和规则,养成自觉创作的习惯。

 

下面发一张行楷书写的佛手弹香词联。坦言之,这幅作品有布局、有安排,也有刻意。只是书写时,我是抱着一种轻松率性的态度去写而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琼花缀梦联.jpg:

 

琼花缀梦高梁醉,玉树清虚翰墨融。

 

(完)


 回到顶部
总数 21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