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书画艺苑 → 山西人傅山


  共有2424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山西人傅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子念经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嘉宾 帖子:14787 积分:85527 威望:0 精华:175 注册:2008/12/10 15:38:00
山西人傅山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5 17:58:00 [只看该作者]

 

傅山活了七十七岁,他是明末清初的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今太原市),是三晋大地的骄傲。他死后留有书名,被称为“清初第一写家”;留有画名,其作被列入逸品之列;留有医名,学中医者必读其著;留有酒名,山西著名的“竹叶青”酒,其中一些配方就出自其手,他善饮一生,是品酒大王。

 

傅山生于官宦书香之家,成名于明末与阉党魏忠贤在山西的代理人的斗争中,明亡清立期间,他一直或公开或秘密地参加着抗清复明的活动,被捕入狱后,友人出奇计,将其营救。

 

傅山71岁时,在清政府日益巩固的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帝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

 

山西的地方官员向康熙帝竭力推荐傅山,并请他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但被这些官员们,强行送至北京。到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宰相冯溥久闻傅山大名,带一干满汉大员多次拜望他。但,每次都见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

 

傅山以病为由,拒绝参加官员考试,康熙却准其免试、仍坚持给傅山官做,当官员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是,这个倔老头,就是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面对傅山如此之举仍不恼怒,反而要求下属不要为难傅山,要“优礼处士”,并下诏令说:“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但被傅山毫不客气地凛然拒绝了。

 

傅山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进入风烛残年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不久则撒手人寰,与世长辞,时年77岁。

 

好了,上面简单介绍了傅山的一生,下面说说他的书法成就吧。

 

傅山年轻时学的是赵孟頫和董其昌的字,写到可以乱真的程度,后来完全出于政治思想原因,以赵身为宋帝后裔却在元朝做官而痛骂赵字,并一再告诫儿孙千万不可学赵字。但是,傅山毕竟在做学问上是个老实人,能做到公正客观,到后来,他还是高度肯定了赵孟頫在书法上的艺术成就。

 

傅山是那种学富五车的人,在书法上他多有取处,除赵、董外,他深研过晋王、唐颜,就是同代的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对他也有着影响。其中,他对颜真卿的人品和书品是最推崇倍至的,以至几乎到了五体投地的程度。他写大、小楷均喜用颜体,流传至今的大字楹联和榜书,也多为颜貌之作,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就是他的“四宁四毋”说。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外行人,如果不看傅山的字,光听傅山的“四宁四毋”说,可能会认为傅山的字一定是又拙又丑,并支离破碎和不讲安排。

 

但是我告诉你,傅山的字非常美,并极有观赏性。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那样讲话呢?我只能这样告诉你,傅山讲这句话时,他书名已立,其书法功夫早已炉火纯青,他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审美角度上在讲这些话。请记住,这不是几句像现在只写了几年字,还没得到书法真髓,也写不来好字的人为自己辩解和开脱的话。

 

把傅山说的,具体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说,作书宁追求古拙也不能追求华巧,要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故悦于人、出现奴颜婢膝之态,要寻求内在的美。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要有轻佻浮滑之态,要追求自然潇疏之趣。宁要信笔直书、率性而为,也不要描眉画鬓,故意装饰点缀、搔首弄姿。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小论文,专门说拙与巧、丑与媚、支离与轻滑、真率与安排的辩证关系。这里即有定义的问题,也有比较的问题。就同一书体来讲,比如楷书,颜楷和褚楷比较,前者就显得拙,后者就显得巧;拿行书比较,颜真卿拙多,王羲之则巧多,媚多。你能说拙了就美,巧了、媚了就不美吗?

 

同样,在单字结构上,笔画之间的避让,笔画轻重的处理都要讲究安排。从整篇字的章法布局上,字与字,行与行、列与列之间你不讲究点节奏、疏密、轻重,在题款和盖章的位置上,你不安排得巧一点、合适一点,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审美质量。

 

所以,在处理拙与巧、丑与媚等关系上,要掌握好度在哪里。比如写某篇字,我可以做到七分拙,三分巧;而处理另一篇字时,我可能巧与拙各占一半。但是,全拙、全丑、全支离是不可取的,那样,任何一个小孩子,或任何一个没有受过书法训练的人都能写字了。同样,全巧、全媚、全轻滑,更不可取,因为谁都讨厌做作之态。

 

其实,看傅山的字,他在处理四个关系上把握得很好,也从不走极端。

 

我得承认,傅山的书法和书论对我是有影响的,我特别喜欢临他的字,而且对我书风的影响也特别大。我学他的什么?就是学他是如何处理那四种关系的。

 

下面,把我临傅山的《丹枫阁》作业给大家看一下,你们有兴趣,就找找拙的地方和丑的地方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临丹枫阁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临丹枫阁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总数 18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