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牧歌讲的兵团爱情故事(1—6)


  共有3246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牧歌讲的兵团爱情故事(1—6)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牧歌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嘉宾 帖子:978 积分:6136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2 8:09:00
【原创】牧歌讲的兵团爱情故事(1—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0 13:59:00 [只看该作者]

牧歌讲的兵团爱情故事1—6)


讲几段连队酸甜苦辣的爱情故事(以下均使用化名)。
    故事一:北京女知青林,68年下乡锡盟草原,后划归六连。父亲文革前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系主任,老革命干部。她回城后曾为原国家领导人的儿媳妇,离婚后赴匈牙利(也是连里的炮院子女玲牵线得以再婚去匈牙利)。在草原上,北京知青(职工)与战士待遇不同,干活不在一起。她被安排在只有几户人家远离连部30多里的牧业点上。每天面对的是孤寂难熬的独立生活,茫茫草原难见人烟。有一名蒙族战士东(当地青年加入兵团),年龄(小)、身高(矮)与林都有差距,更别提家庭背景了。因为东牧马,经常去林所在地,是环境的荒凉、恶劣的生存条件促成了他们的恋情。他和她恋到什么程度牧歌不得而知。只知道林要回北京的时候,不可能带走东,只能离别,她将照相机送给了他留念,痛苦只能留在双方的心里了。
    故事二:连里的炮院子女倩,班长,比较活泼。在还不准谈恋爱的年头,她与老兵(复原)青好上了。青是秦皇岛人,牧歌初到兵团时他曾担任男班的班长,不满23岁吧。单纯、开朗的小伙子,中等个子肤色较黑。在当连队保管员时,倩除了去仓库领班里点灯用的煤油外也没有单独与青在一起说话的机会,但仓库还是成了碰头恋爱的场所。1972年倩要离开连队回家了,怎么办呢?都是真感情而非儿戏,其生离死别的难受劲儿让我们这些旁观者都难受。清早,倩要走了,男生宿舍传出阵阵嚎哭(男战士恶作剧,讽刺),你走了,我可怎么办呀……”,你说这些男战士有多坏呀。倩在离开的前夜,半夜才回宿舍,他和她一定经过了长谈,女方肯定承诺将来俩人会在一起。
    结果呢?会有结果吗?倩的家里坚决不同意这桩事情。牧歌在30多年后听炮院的男战友胜(天津女婿)说,是他受倩家长的委托,对倩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才达到了打消倩继续与青来往的念头,并让胜给青捎去一封信。虽然倩和胜两家父辈关系不一般,但胜并没有娶倩为妻,而是找了天津女知青燕,落户天津了。这些都是牧歌离开兵团后发生的事情。
    再说青,苦苦的等着倩最后无果,承诺化为泡影,脸上再也看不到他的笑容。听说后来心灰意冷之下才在家乡娶回一个妻子,有了孩子。可是夫妻经常吵架,一吵起来俩人扔下孩子都走了,可怜的小孩还要靠留在连队(兵团已撤)的女知青照看着。再后来,听战友说青因车祸死了。唉,悲剧啊悲剧,草原虽然美丽,爱情的故事充满灰色,没有浪漫的色彩。
    故事三:云和南都是炮院的子女。因为他们天生的优越感,根本不把指导员放在眼里。男女生宿舍结合部的墙边窗下,总是站着这两个男女战士,旁若无人的谈恋爱,其实当时确实没有什么避人耳目的地方可以幽会。指导员在会上曾说,有多少话要说那么长的时间,站几个小时,要是我都倒了(累的意思)。云曾在连队没有批准她探亲的情况下,找到从6连调到团运输连的华,说连里批准她探亲了,华深信不疑地送她乘车走了(战士探亲要开通行证的),华万万想不到云是擅自离队的。云走了,回家是为了催促家长尽快办理手续让她和姐姐玲离开兵团。云和南最初的墙边窗下谈心终成伴侣。后来一直在东北工作,最近听说他们要到北京定居了。
    故事四:天津知青国是与牧歌一批去兵团连队的,这一批的男知青实在不敢恭维,不是老老实实的那种人,其中少数给人留下黑社会老大的印象。眼看着有一名女战士敏(父亲是当地领导)喜欢上了通信员亮(包头),因为通信员曾赶马车170里路送她回锡林浩特的家中,又一同回连队,二人行产生了好感,大家都看出了他们俩人要好的苗头。
   这时,勇对天津的男同胞说,大家都看见了,他(她)们俩人好,我让敏一个星期后跟我,信不信,谁敢跟我打赌。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星期后,敏真的跟了勇,至于使用了什么手段把敏抢到手,到现在牧歌也不明白。当时的指导员已换人,新来的指导员姓廖(真姓),要牧歌跟踪他们的恋爱行踪,向他汇报。牧歌一口回绝,不干那种缺德事。廖又派另一女战士跟踪他们,勇对那名女战士威胁说,再跟踪我,打死你。后来勇与敏成为夫妻,没有回津,至今仍留在了锡林浩特。
    故事五:虽然是牧歌离开兵团后发生的事情,是战友们告诉牧歌的,每每想起,都会心情沉重。牧歌在连队当副指导员的阶段,有两名包头女战士是牧歌的得力助手,牧歌视她们为左膀右臂。燕,包头某研究所干部子女;琴,15岁写血书(因父亲还在受审查)到兵团,父亲原是公安干部。她俩人的共同特点是待人热情,工作认真,性格开朗,燕是卫生员,琴是售货员,由于她们是后勤人员,与男女战士接触多一些,受到大家的普遍好评。连里有一名包头的男战士叫艺,瘦高的身材,腿长身子短,穿一号的裤子三号的衣服才合体。整天游手好闲,泡病号,属于后进的战士,没有人待见。
    据战友们告诉牧歌,兵团后期,允许谈恋爱了时候,艺每天发疯一样的追逐着琴,吓得琴东躲西藏,胆战心惊。为了使琴摆脱危机,经卫生所桂(地方上的年长医务人员)做媒,撮合琴与同是包头的亮成为一对,后来二人都在包钢,婚姻堪称美满。再回过头来说艺,他追求琴不成将目标对准了燕,过程牧歌不太清楚,反正燕同意了艺的请求。牧歌想,即使是先进帮助后进,也不应该用婚姻作为奉献的代价吧。
    回包头后,对于燕来说,婚姻的开始就是噩梦的开始,艺根本就是畜生而没有人性,他将燕的妹妹甚至母亲都当成了猎物,企图霸占。当这种威胁波及到整个家庭的时候,忍无可忍之下,燕的妹夫和弟弟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将艺暴打致眼睛差点瞎了。好像听说打人者也受到拘留处罚。离婚后,一个儿子归燕抚养。
    当艺再婚,娶了一个年轻姑娘没有多久,就因煤气中毒身亡,结束了他不光彩的一生。他已经死了将近10年了,战友们在一起不齿于提起他的名字。燕后来再婚,一直定居北京。去年她回包头探亲,正赶上天津战友与包头战友汇集重返锡林郭勒草原。据天津战友告诉牧歌,燕在战友们面前不太爱说话,忧郁的眼神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是往事仍笼罩着她的缘故吧。牧歌默默地祝愿她现在幸福!
    故事六:牧歌不能光说悲剧,也说说成功的故事吧。明,天津知青的大哥,1949年出生,父亲是领导干部,哥哥是在部队牺牲的烈士。属于政治上可靠,本人稳重老成的知青,在连队任上士,管伙食。炊事班长秀,包头知青,父亲曾任傅作义部队的高级职务,母亲是国民党的文秘。秀到兵团是断绝了与当时定性为历史反革命的父亲一切来往才得以批准的。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炊事班长与上士天天接触,日久生情。有一次,秀征询牧歌的意见,能否与明建立恋爱关系。虽然那时还不允许恋爱,牧歌却肯定地支持了这桩好事。牧歌说,“你是这种家庭情况,与明这样的红色家庭的知青结合,对你是有益的,政治上可以免受歧视”。
    后来,他们一直保持着恋爱关系到结婚,俩人都在锡林浩特工作,退休后到秀的家乡包头定居,时常回津探亲,儿子在津安家。要问明这样最有条件回津的知青为什么会一生在外,唉,只有一个原因,他是继母,不想回家。秀一辈子跟了明,事事依赖,不用操心,都是兄长般的丈夫在呵护着她,也是她的福分。
    牧歌的6连战士中成就的姻缘有11对,,也许大家会问,牧歌为什么没有讲自己的故事呢?是因为牧歌的职位,排长、副指导员,而无缘与哪一位战友策马同行,牧歌乃是兵团四年严格管理下的奴役。(故事结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朱燕玲和王豪(战友伴侣).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车敏和李向明(战友伴侣).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总数 23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