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闲话320大毛


  共有960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闲话320大毛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山脚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82 积分:185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0 23:07:00
闲话320大毛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7 0:18:00 [只看该作者]

兵团战士的工资为32元,也就是320大毛。
解放初的工资参考了解放前的银元工资,所以,我们的工资是32块大洋。
这么说,行吗?

骆驼祥子拉洋车,从前门火车站到朝阳门,能挣两毛。
两毛钱是多少呢,就是46个铜板。
银元和铜板不是百进位制,一直在变动。总的来说,铜板一路贬值。
30年代,一块大洋能换230个铜板。老北京,两个铜板能买一个烧饼。
五个铜板能买一碗馄饨,在上海能买一碗阳春面。
如果祥子拉“包月”,也就是有固定的雇主,一个月能挣50多块大洋。
30年代,闯关东的人们,平均工资为20到30块大洋。
有的人,工资高于平均值,跟祥子挣一样多的钱。

60年代初,也就是三年自然灾害之后,老农场恢复了许多旧的制度。
计件工资,月薪日记,再加上各种福利,一级农工的月收入,可以达到40多元。

文革中,上海“一月风暴”发表了反对“经济主义”的宣言。
什么是“经济主义”呢,谁也说不清楚,人们也懒得去翻那些故纸堆。
但是,这件事情对北大荒发生了影响。
月薪日记和计件工资没有了,很多劳保待遇和福利减少了。

一些连队的司务长和保管员坚持农场条例,福利待遇就保留了。
比方说,夜班饭里要有肉,至少要有鸡蛋,因为有夜班补助。
连队盖房子,瓦匠要发手套。冬天修水利,抬筐要发垫肩。
种水稻,农工要发高腰雨靴,等等,这些都是老农场的条例规定的。

一些管理人员不知道老条例,便破旧立新,思想革命化了。
这些事情,不能责怪某个领导,某一个人,那个时代就是这样。
当年,17连种水稻,人们光着脚下水田。34连打田埂,每人一双雨靴。
有福利是好事,没有福利,也没有耽误种庄稼。这就是那时候的年青人。

320大毛是什么?写出来,很多,很多。


 回到顶部
总数 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