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征文】下乡第一天


  共有3718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征文】下乡第一天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原创]【征文】下乡第一天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29 15:31:00 [只看该作者]

 

   1968年底,毛主席的:“有关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了。当时我们班应该去山西插队,学校的老师和工宣队敲锣打鼓的把大红喜报都送到我家了,可是关在牛棚的父亲生死未卜,家中只有我自己,和最要好的同学商量,决定还是先看看情况再说。紧接着陕北插队的动员工作就开始了。学校安排延安来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当地的情况,说:“富县是老革命根据地,是个比较富裕的县,要不叫富县哩,文革以来在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指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农作物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青麻。水力资源丰富,洛河、葫芦河从北到南贯穿全县,还有大小水库数十个。沟里坡上绿树成荫,牛羊成群,还有几处原始森林,林子里山珍野味多得很!赶你动物园强哩,是陕北的鱼米之乡,每个工合一块多钱…。气候也好着哩,冬不冷,夏不热,就是三伏天的平均气温才24℃,陕北的窑洞冬暖夏凉美的很…。大家都怀着对革命老根据地的向往开始下决心了。另外学校的工宣队也放出风来:下批插队将是甘肃。听了这些,我们几个顽固分子也沉不住气了,更重要的是我也没有生活来源了。以前只是依靠亲戚们资助,时间长了,人家也都露出了很为难的意思。为了减轻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压力,我只有去插队了。在学校报了名,去派出所迁户口,陪我去的一个同学问我:“你迁户口以后什么心情?”我可能是对两年多的政治压力太厌倦了,回答说:“没什么感觉呀?”谁知道以后的十年中为了户口重返北京我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

   拿着学校的下乡证明和发的24元钱买了箱子。看看抄家后已经家徒四壁的小屋,决定所有的东西要清仓处理了。没有亲戚和家人的帮助,我找来了邻居的几个小朋友,借来了三轮车,把红木的厨柜(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宝贝)和饭桌推到信托商店卖了二十多元钱,其他的家庭用品都送给了邻居。又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准备出发了。

   1969年1月23日农历腊八,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踏上了去陕西的列车。经过了长途奔波终于到达陕北富县直罗公社,我们十几个同学被分到了生产队。当地的贫下中农对我们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热情,一:他们觉得只有犯错误的人才被下放,比如下放干部;二:他们认为我们都是女生只会吃饭不会干活,还要分他们的口粮。可是又是革命任务,只好硬着头皮接收了。
    这里四面环山,当地的人都是住在山上的窑洞里,据说是冬暖夏凉。我们被安排在山下的一个看场院房里住,这是很简陋的土房,到处透风。进屋后有一个大炕,一个后生正往炕洞里添柴,陕西的炕很高,我们冻了一路看到有热乎乎的大炕,都赶紧爬到上面休息。有个社员端来一个冒着热气的大盆,招呼我们:“喝碱水!喝碱水!”大家面面相觑,这是什么规矩呀?来的客人要喝碱水?有的同学大胆的尝了尝:“咦?没味儿啊?”噢!原来是煎水,就是开水!大家笑做一团。这时忽然闻到一股焦糊味儿,那名烧火的社员大声嚷嚷:“谁的孩子?谁的孩子?”我们都很诧异,谁也没有孩子呀?只见那人从炕洞里拽出一只冒着烟的棉鞋,鞋的脚尖处已经被烧了一个大洞,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说的“孩子”就是鞋子呀!经过仔细辨认,才发现这个“孩子”是我的,唉!可怜我的新棉鞋呀!竟被烧成了残废,被那人误当柴火给捅到火里去的。没办法,这里又没有商店,只好自己补了补。结果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就穿着这双“孩子”度过的。


 回到顶部
总数 32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