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黑土情之歌(上部)第一章—第十四章


  共有3862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黑土情之歌(上部)第一章—第十四章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心大哥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7 积分:82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12/26 14: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0 20:25:00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连队作息时间及其它

   我们新战士学习班一结束,就投入了连队紧张的工作与学习等活动。当时工程连兵团战士的作息时间是,每天早6时起床,经过紧张的洗脸刷牙、收拾内务;6:30时开早饭。7时整工程连全连职工(包括全体知青)在大食堂开始“天天读”活动,这个“天天读”活动在当时是雷打不动的。首先是连队领导讲话,总结前一天全连工作中的成绩及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布置新的一天的工作。如还有时间就是传达上级机关的文件或者由我们这些各排的宣传报道员宣读有关工作与学习成绩的稿件。

    当时工程连有着一个过硬的宣传报道组,组长是上海66届老高三毕业生蓝蔚青(男,1947年9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思想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主编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国内第一本《社会主义思想简史》教材,最早开设"社会主义政权建设"课程并主编了一本同名教材,先后任浙江省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教育长,1991年4月起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1994年12月当选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会会副主席,后担任党组书记。)各排的宣传报道员我记得有上海知青陈孟江、哈尔滨知青王伟和天津知青王大钧、砖厂李志新等十来个人。因当时工程连加上砖厂一共有十个排,每个排都各有一名宣传报道员,每个排的宣传报道员每个月完成几篇宣传报道稿件都是有硬指标必须完成的。否则在每年年终评比“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时,你那个排是没有资格评上的。到了7:30时左右,就结束了早晨的“天天读”,开始进入一天紧张的工作了。

    经过一天紧张的体力劳动晚上回到知青大宿舍以后,每位战友就急忙提着暖瓶到水房去打热水。然后每人用这一盆热水,从头洗到脚,外加洗袜子。当时这种讲卫生的习惯据说是跟上海知青学来的,但是这种好的卫生习惯,我从17岁下乡开始一直坚持到今天。无论在大兴安岭伐木多么艰苦的环境以及我毕业后在小兴安岭伊春市从事外业测量设计工作住帐篷,几十年来始终坚持下来了。

    一般工程连食堂都是晚6点钟开晚饭,(当时食堂的厨师长是菜艺高超的冯师傅,知青有上海知青顾新宝,富区知青罗久成等,食堂上士哈尔滨知青郭玉英。)从6:30时到7:30时有一个小时的休息和洗衣服的时间。(那时我时常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到南阳河小桥上去散步,欣赏南阳河那动人的潺潺流水,同时大脑在精神的境界中任意飞翔。)然后从晚7:30时到晚9:30时是学习、开会、评比“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以及排练八个样板戏的时间。我记得工程连(包括砖厂)180多名知青中,最多时组织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三个剧组。当然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排演的都是折子戏。当时在“智取威虎山”剧组中,哈尔滨知青曾昭义饰演杨子荣(唱腔、做派都有相当的水准),武装排邵光辉等战友饰演“座山雕”及“八大金刚”,我在剧组中饰演苦大仇深的深山猎户李勇奇,我的天津老乡孙玉荣饰演小常宝。不光在连队的各种节假日中演出,我们在阿里河林业局伐木时与林业工人的春节联欢会还演过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几场折子戏呢!

    从1968年6月18日毛主席“6.18”批示的发表到1971年“9.13”林彪折戟沉沙的这一段时间,是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鼎盛时期。那时45万京、津、沪、浙、黑的知青从大城市来到黑龙江兵团,给原来的机械化农场体制带来了一股春风。无论是城市青年的气息还是文化素质,都给原农场较为落后的自然情况及文化状态带来一个很大的提高。很多优秀知青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生活的锻炼,由于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纷纷被抽调到团部学校、医院以及团机关工作。我的几位战友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锻炼以后分别调到团部或团直单位工作的。如孟晓芹、王建春调到团部机关从事话务员工作;韩淑善调到十五连宣传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李清娟调到工业连工作;邵光辉调到团卫生队从事医疗护理工作。

    那时我们知青每天的工资是1.255元(日薪月计,是用月工资32.00元除以25.5天算出来的)。如果是31天的大月份,我们就能开满月工资38.91元;如果是30天,出满勤者就可以开工资37.65元。如果上山到大兴安岭伐木,每天还有津贴0.50元等,最多时我们一个月能开50多元钱。而且兵团规定的吃定伙,每人每月只交14元钱的伙食费,每人每月有45斤粮票,男女生都一样。这样除了吃饭14元和购买一些日用品,每个知青每月花销有20元足够花了,这样每人一年下来就能够节约出150-200元钱(当然抽大烟喝大酒的不能计算在内)。所以绝大多数知青在第一次回城探家时都能购买一块进口手表,比如1971年春季我们天津一块回家的战友们,就纷纷购买了日本“精工舍”-155.00元、“西铁城”-163.00元、“百浪多”-165.00元以及瑞士“梅花”、“罗马”、“英格”等名牌手表,价格都在155元至200元之间。

    虽然黑龙江的气候寒冷,不太适宜人们的生存条件。但是兵团有几十年来老一辈垦荒者的建设以及国家对大型机械化农场的经济投入。加上我们广大知青来到兵团以后,各个连队又纷纷建立了养猪班、种菜班,我们兵团自己用纯粮食造酒、用黄豆磨豆腐、用土豆漏粉条、自己制作肥皂等等,我们兵团战士的生活条件要和在农村插队落户的下乡知青比起来,那真要好的多的多啊!

下边这张照片是拍摄于1970年7月份的工程连二排全体同志与连队领导在冯百兴烈士墓前的合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12241900c0dde9fc659e3da3.jpg:


 回到顶部
总数 45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