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唱歌(1968-1969年系列见闻之三)


  共有1246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唱歌(1968-1969年系列见闻之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子念经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嘉宾 帖子:14787 积分:85527 威望:0 精华:175 注册:2008/12/10 15:38:00
唱歌(1968-1969年系列见闻之三)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14 10:06:00 [只看该作者]

看了我前面写的当年玩主的种种面貌,大家可能会以为,这是一帮面容冷峻、内心空虚、一天到晚恨意不消,无时不在琢磨东打西杀的青少年。其实不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很是自由和快乐,并能摆脱掉种种精神枷锁束缚和限制。

因为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另类,精神面貌自然就与主流文化不同。

那是一个疯狂唱红的年代。

文革前的电影插曲禁唱了。电影《怒潮》、《上甘岭》、《冰山上的来客》、《红日》、《刘三姐》、《洪湖赤卫队》、《阿诗玛》中的任何插曲,是不允许人们唱的,可是,玩主们敢唱。不仅敢唱,还唱得有滋有味儿。

当时,有一本著名的禁书,就是文革前出版的《外国民歌200首》。玩主们视此歌本为珍宝,得到它不亚于得到了一套将校呢军装。他们会仨一群,五一伙,弹着吉他,捧着歌本,一首一首地学唱这200首民歌,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玩主们还有自己创作的歌曲,比如诙谐的《小黑狗》,苍凉的《七十五天》,铿锵有力的《哥们儿》等,当然,也有色了吧唧的《高山流水》。

 

谁要是唱这类属于玩主自己的歌,真正的玩主立刻就有找到了同类的感觉,知道唱歌的人是自己的一个弟兄。

再后来,北京城有一阵子兴起的碴琴,实际上就是当年玩主们喜欢唱歌的浪漫遗风。

我发现,玩主们在精神上是特立独行的,他们不喜欢单一的红色,喜欢的是五彩缤纷的世界。

 

前几年,我被邀请参加了周长利遇害40周年的祭奠活动。周长利外号叫小混蛋,是北京玩主当年的领军人物之一,死于几百名围杀他的另一帮青少年的刀下。

 

周长利当年的小伙伴们,都已是60岁左右的人了。他们面对着墙上那位面容清俊的少年人肖像,不知是谁起头唱了一句“我们的哥们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大家立刻就加入了合唱,而且唱得底气雄浑,铿锵有力。

 

看到这场面,局外人都没有一个不动容的!

 


 回到顶部
总数 1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