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君臣书友


  共有138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君臣书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子念经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嘉宾 帖子:14787 积分:85527 威望:0 精华:175 注册:2008/12/10 15: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31 19:28:00 [只看该作者]

(接一楼)

 

如此简单的道理,他身边的大学士、重臣怎么没有一个人告诉他呢?因为,他位及人端,自命不凡,所以,他放一个屁,下面的人都屁眼朝天,弯下奴身,不断磕头,齐呼:万岁爷的龙气,好香,好香!!!

 

(作于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说明:因为不知电脑出了什么问题,就是发不上来照片,打断了这篇文章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今天,在松竹版主的电话指引下,能发照片了,但又不能跟文章在一个版面出现了,就请大家凑合看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龙藏寺碑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楼文字:)这拿什么证明呢?就是隋朝留下的两块碑 :一块现在还在河北的定州,叫《龙藏寺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欧阳询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楼文字:)唐朝一下子就把楷书推上了高峰,是有其必然性的。一是如前所讲,楷书在前面四百年的积淀培育期,该开花结果了。二是,当时写楷的顶尖高手几乎都集合在了一起,而且他们大都是朝廷重臣,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唐初四家”。三是,与此同时,还出来一个非常喜欢书法,也写得不错的皇帝李世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褚遂良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楼文字:)其实,旧写法是很难一下子根除的,比如到了唐代,有些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褚遂良写的楷书,在某一笔画上的写法上,还保留着隶书的用笔特征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虞世南.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楼文字:)一般,当皇帝的都很自视其高,但太宗是有自知之明的,起码,他在书法上是这样。比如,他老写不好“戈”那个字,单独写也不好看,当部首写也不好看,于是他在写“戡”这个字的时候,就留下“戈”不写,让虞世南给他写。结果,虞世南给他补上后,魏征不知道,看到太宗的这篇字后,魏征说:皇上这个“戈”旁,写得太像虞世南了。太宗听了哈哈大笑,说:爱卿啊,你的眼睛就是好使,那个“戈”旁,原本就是眹留给虞爱卿写得嘛!

 

(完)


 回到顶部
总数 28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