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物是人非叹茫然


  共有1756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物是人非叹茫然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漠秋月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1 积分:111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10/7 9:12:00
物是人非叹茫然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9 7:17:00 [只看该作者]

    谨以此篇作为《逝去的岁月》的结束语。
    1983年春,我到巴彦高勒出差,途径乌拉特前旗。这是我自1973年离开兵团后第一次回内蒙。坐上那久违了的43次列车后,恍惚间仿佛又回到十年前,回到当兵团战士时的情形,回到那让人难割难舍、难离难弃、痛苦而又快乐的兵团生活。由于过度的兴奋,一路上我竟然一点睡意也没有。好在邻座的三个人都是打牌好手,我们四个人从望京站开始打升级,一直打到包头。

    列车过包头后,窗外的景色越来越熟悉:光秃秃的乌拉山,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荒滩上的羊群,村前屋后的毛驴,一切都是那麽真切。阿计拉、白彦花、公庙子、化肥厂、180电厂,列车离前旗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以平静。

    列车在前旗停车3分钟。没人下车,只有我早早地站在了列车门口,急切地等待着列车进站,为的是能再次踏上前旗的土地,那怕只是一小会儿。车刚一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去。站台还是那麽高,车站四周的景物依旧。站在站台上,我贪婪地向着前旗的街里张望着。这就是我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地方—乌拉特前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让人不堪回首的地方。出发时,我并没打算回兵团,准备办完事后就直接回京。一旦站在前旗的土地上,我就再也无法抗拒回兵团看看的欲望。

    在巴彦高勒办完事后,返程时我在前旗下了车。十年了,前旗的市容几乎没有什麽变化。那条主要大街还是灰渣路面,长途汽车站也还在老地方,候车室还是那座青砖红瓦的候车室。唯一变化的是街上缺少了身穿黄皮、满街瞎逛的兵团战士,也缺少了一股青春的活力。

    从前旗开往团部的长途汽车在那条尘土飞扬的草原公路上爬行着。由于是春天,地里的农作物还没长起来,一眼望去,能看出十几里地。一个个村庄,一条条沟渠,一辆辆驴拉排子车,一声声“灰圪泡”的笑骂。十年中,多少次梦中回兵团,多少次在梦里与战友们相聚在五加河畔。而今,当我真的回来时,却又迷茫了。难道真的又回来了,回到了这个令我眷恋、令我伤感、令我惶惑、令我痛苦的地方。

    兵团的建制早已取消,团部变成了场部,连队变成了分场。农工取消了工资,土地和农机具包给了个人。一切都变了,就连四支渠上那曾经让人瞩目的两行钻天杨,如今也只剩下一个个树墩子。只有那一排排门窗斑驳的宿舍,那高大空旷的饭堂,那炮楼似的茅厕似乎还在印证着那段红火而又短暂的历史。走在团部那空旷冷清的街上,一种失落感在我心头悄然升起,记忆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我一时难以面对。

    历史是那麽无情,不经意间就翻过了那一页,那属于我们的一页。

    当地人对我的到来先是惊异,继而好奇。据他们讲,知识青年走光后,我是第一个回来的。他们不理解,兵团有什麽好惦记的,在北京待得好好的回来看什麽。对于他们来讲,兵团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插曲;而对于我们兵团则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找了一辆自行车,沿着过去曾经无数次走过的路慢慢骑行。记忆中路边的排水渠是1970年春天挖的,而今渠里已经长满了芦苇;那个新点是我们亲手建的,现今穿靴戴帽的排子房已经破旧不堪;在那片苇塘里我们曾拣拾过鸟蛋,至今耳边似乎还在回响着成鸟的哀鸣;砖窑、羊圈、医务室、连部,一切是那麽清晰,又是那麽遥远。当我突然意识到兵团已成为历史时,我感到了茫然和空虚。

    历史就是历史。当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走过,历史就悄悄向我们走来。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总数 17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