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四十六


  共有1565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四十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昆仑山主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6 积分:11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0/10 15:32:00
[原创]《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四十六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4/28 11:16:00 [只看该作者]

 

《难以忘却的岁月》之四十六

 

一颗忠诚的心

 

       最近我突然感到,我一生最欣慰的是2010年以后开始写回忆文章,写难以忘却的知青那段岁月,并且有幸在江峻老兄的帮助下在网上登载。有朋友问我怎么对过去的事记得那么详细,我说人就是这样,欢乐高兴的事往往容易遗忘,如果让你回忆高兴的事可能一下子想不起说什么,而那些记忆深刻恰恰是那些受到刺激或心痛的往事。我过去的经历较别人复杂又多坎坷,所以记得牢固,写起来也就顺手。

     以前写的文章主要是以我个人的特殊身世和切身阅历为主线来展示的,文中多了些伤感,让人读起来有些沉重的感觉。现在人们的日子好了,我们的年龄也大了,大家都在有意地寻找欢乐,而我却没做到这点,是感到内疚的事。可世间真能使人回味反思的,能起到启迪的,又正是那些使人伤感的事情。或许有些悲剧更能有着警世的效果。这是历史的结论。历史就是在一个个悲剧结束中发展着,延续着。

     知青的那段岁月是永远写不完的素材。通过回忆过去,思考自身,能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个人身心是有益的。尤其进入晚年,更需要回顾所走过的历程,从揣摩过去中体味人生,会更有一番意境。我想坚持写下去,因为还有很多的知兄知弟,知姐知妹的事值得我去书写,去赞扬,更应去展现他(她)们当年的一些遭遇。再说我们也有责任去反映知青这个大群体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我是这样想的,也想这样做。怎奈总觉力不从心。说实话,写东西不是干别的,光阅历不行,还得有点笔杆子的功夫,我自知吃了几碗干饭,我真是有些不自量力。我想只要尽了力就能感到欣慰,只要真实的反映过去,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昨天在电视上看歌手比赛,有嘉宾问歌手,演唱歌曲时能否将自己唱哭。对此种说法,我倒有一番体会。我在写《怀念关崇义》一文时,写到那动人的情景及感人的场面,就勾起了我极大的悲伤,泪如泉涌,难以自制。我是含着热泪写完初稿的,也像歌手动情的演唱歌曲那样的感情投入,又比他们更真挚。

几天前和我们一起下乡的王国光老弟突然离去,他是我们村知青年龄最小的,下乡时才15岁,是个孩子,本来没有他,可他哭着闹着非要去,领导无奈减下一个别人的名额让他顶上,实现了他的下乡梦。第二年他的哥哥去了青海支边,一个家庭走了两个知青,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把老人们累的不轻。国光的对象也是知青,膝下两男一女,也都已成家,两口子这几年扒碌的不赖。唉!那一切艰辛都熬过去了,小日子刚要过好,该享天伦之乐了,可他却撒手而去。这就叫命,因为他的任务完成了,该归队了。他一走不要紧,却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悲痛,也给一起下乡的知青们带来了难以抹去的怀念,还引来了大家对过去的一些伤痛,有些伤痛甚至是刻骨铭心的。

想想一块下乡的45人中已逝去10人,剩下的人们该如何珍惜迟来的幸福,确是人们应好好揣摩的。

不知人生有多少乐!多少痛!

满足就是乐,坦然就是福!

对于过去的那些岁月,历史没有责任也无法去记忆,只有知青自身用文章或别的形式让这个群体留在史中,如能占历史长河的一瞬就足矣!

     知青在农村是受过千辛万苦,经过千锤百炼的,都养成了坚韧向上的性格,也充满着朴实而热忱的乡土气,在我的叙述中也离不开这一点。他(她)们和祖国的其他建设者们一样,是这个社会、是共和国成长中的奉献者和献身者。他(她)们渴望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看到当今祖国振奋人心地变化和一日日的强盛崛起,他(她)们的那段辛苦没白受,那血汗也没白流,这是祖国给他(她)们的最好回报。

      只要我们的社会和历史能记住知青这个群体就行了,他们没有索取,不要回报,只怀有一颗对“母亲” 炽热的忠诚之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