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香山秋思


  共有129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香山秋思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浩歌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5 积分:16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6/29 14:51:00
香山秋思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5 11:11:00 [只看该作者]

                                                                     《香山秋思》
       在这深秋的早晨,整个城市还在朦胧的夜色中安然的酣睡着,我与原五机部五.七干校青年先锋队的旧友们却已踏上了前往香山的路。空荡的公路在两旁高耸的杨树遮掩下,蜿蜒着伸向远方,伸向令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 
    逾近香山,熹光愈明。远远望去,侵晓的阳光正由山的顶端一层一层地向山下慢慢袭来。渐渐地,这山、这路、这林、这人,这一切的一切都浸染在秋阳的霞彩下。我们置身在这升腾着氤氲的七彩祥霭之中,红叶图腾的神圣紧紧的攫住了我。 
      当我们被那左近混混沌沌的油画状的深红、淡绿相杂的质感所吸引,运足丹田之气奔临山坳的时候,才不无遗憾地发现:身边的任一株黄栌树并不象远观时它们簇簇、群群相聚时的那样妩媚、那样绚烂、那样斑斓纷呈。佝偻的躯干、萧条的枝桠,既不伟岸,也不婆娑。 红色的叶片虽层层叠叠,但深红中却隐隐透出衰败的浅黄。更有红颜薄命,随风飘落,在林子深处堆积起厚厚的一层。大概是错过了时机,大概是原本的期望值过高,望着眼前的颓景,一股被戏弄、被欺骗的失望悄悄地涌上了我的心头。我审视着身边的每一株黄栌,希冀能有新大陆的发现。虽然我明白任何一个自然环境中的“物候”大致总会是一样的,但我还是不停地顾盼着、寻觅着。踏着铺满地面的落叶,透过林间纷杂的枝桠,我看到纯净的蓝天上游动着的白云。絮状的白云高高地悬在天空,才使得天地间有了空旷的距离;才使得地面凹凸不平的景致和天空的深邃相映成趣;才使得人们有了秋日的愉悦。但是,倘若我们硬要去追逐那蓝天下的白云,得到的只能是弥漫的水汽和更为遥远的天空。突然,我似乎悟到了一个玄妙的道理:人们不应该过分地看重什么;也不应该过分地看轻什么,只有当人们把自己的一切都摆在有意无意之间时,心境才会象蓝天白云一样的纯净、高远。 
    望着眼前的红叶,又让我有了新的遐想:造物主把“黄栌”奉献给大地,本是让大地多一份斑驳。倘不是山光物态弄秋影,倘不是骚人墨客竞呻吟,质朴的“黄栌”也决不会纷向人间呈颜色。和造物主的本初旨意一样,第一个赞美红叶,并把这赞美引向民间的人,赞美的自然是红叶的绚丽。但是,当这种绚丽在众口铄金的赞誉下逐渐披上一层近乎于神秘的斑斓外衣之后,红叶的绚丽也只能在观念和直觉的融汇处达到高度的完美。这样红叶的绚丽便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人们所追崇的也决不再是红叶最质朴的样子了。随着红叶诱惑力的不断增大,它的虚妄成分也日渐攀升。人们并不在乎红叶的颜色,这个颜色早已被“红彤彤”的模式限定了。人们只能检点自己的思维,来服从这个不太现实的现实。 
        登“鬼见愁”俯瞰满山的红叶似乎已没有什么意义了。为什么要用那登高远望的空阔来替代心中的寂寥呢?让一切都在朦朦胧胧和混混沌沌中岂不是可解大困惑。 
草色遥看近却无”-- 我想,这大概就是香山之所以是香山,红叶之所以是红叶的精髓所在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