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思考“正义”


  共有1101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思考“正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火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9 积分:146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3/10/12 18:21:00
思考“正义”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2/17 15:34:00 [只看该作者]

         思考“正义”

 

 记得前几天在吴祖康的一个关于解决二战遗留问题的文章中,我回复他的帖子时说向他学习,相信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话。但今日看了季羡林先生的《论正义》的一篇散文后却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知道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曾在德国留学十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在1948年写的这篇散文中说道“虽然我在任何书里还没有找到关于‘正义’的定义,但一般人(单指中国人)却对‘正义’都有一个不成文法的共同看法,只要有正义感的人绝不许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他在文中又说:然而在德国这样的事情,德国人是不会有与中国人一样的想法的,他在德国看到这样的场面是围观的大人没有人会同情被欺负的小孩,只有对小孩子的蔑视的眼睛。由这件发生在德国的小事季羡林先生悟出:世界上除了在中国人心理以外,并没有“正义”这一种东西。他又联想到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时候,无论学生怎样请愿,怎样绝食,政府怎样抗议都没用。寄希望国际联盟出来主持“正义”换来的还是人民和政府的失望。国际社会明知道“正义”在我们这边,却只打算自己的利益,不来帮忙。就是帮忙也是在权衡了利弊,与自己有利时才会出手。季羡林先生得出结论:欧美各国都是强者,他们只对强者有同情。欧洲文明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力的崇拜,包括身体的力和智慧的力,只要有勇气,有力量,他们就崇拜,根本不问这勇气用的是不是合理。谁有力量,“正义”就在谁那里。力量就是“正义”。

  时代离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文章又过了65年,然而“正义”在世界上的“定义”好像还是停留在了65年前。正如季羡林先生当年所说“我们心理的‘正义’同别人心里的‘正义’完全还不是一回事,我们自己虽然觉得‘正义’就在我们这里,但在别人眼里却是可怜的丑角,低能儿。”“虽然心被填满了‘正义’,也一点用都没有,仍然是左碰一个钉子,右碰一个钉子,一直碰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做梦,梦到在虚无缥缈的神仙那里有那么一件东西叫‘正义’”.他还说“我希望我们赶快从这梦里走出来。”

 看了先生的这篇散文,我真有从梦里走出来的感觉,多少年来,我一直是相信正义的,现在看来,只能说自己孤陋寡闻,真的不了解世界,只是一个井底之蛙,细想自己实际连国人也未见了解多少,更何况西洋人,世界各国人。但我思考:既然中国人是有“正义感”的人,那这个优点我们还是要保留的,但是光有“正义感”却是万万不行的,我们还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上强大起来,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高超的手段,只有这样“正义”才能被真正的实现。

 

 

 

                                              金火鸟

 

 

 

                                           201357星期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