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感慨过年


  共有1212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感慨过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沙海归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69 积分:5340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2 11:02:00
[原创]感慨过年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0 19:04:00 [只看该作者]

 

感慨过年

      春节就在眼目前儿了。城市空气中洋溢着越来越浓的年味,过年的往事就像过电影似的,从潜意识里慢慢浮现出来。

      中国老百姓对春节祖祖辈辈郑重其事。初级阶段温饱型的人民,依然是“以食为天”。所以腊月廿七、八,一般人家都是鸡、鸭、鱼、肉、细菜、素货基本买到家、收拾好,煎的、炖的、蒸的、煮的,副食、主食,成品、半成品,大盆小钵地装起来。倒退二十年,老百姓家哪有冰箱冷柜?好在那时全球不似现在这般转暖,食物放在室外阴面,撂搁几天无妨。阴历廿九再下手满街采买的,就被笑话是赶“兔子集”了。

      大人们在家忙活炖肉做菜,孩子们被支得团团转,到门口副食店、合作社,打油、打醋、买团粉、料酒,买一些平日用不着、过节少不了的小佐料,成了“龙套”、“小跑”。“跑”的空档里,趁大人们顾不上,把本该除夕夜放的整挂鞭炮“偷”出来,拆散了零放着玩。于是倒处响起“哔”、“啪”稀疏的爆竹声,还有抖“闷葫芦”的“嗡嗡”声,夹杂着小姑娘们比花衣,比头绳嘻嘻哈哈的打闹声,把个过年的气氛搅浓而又浓。

      六十年代初期,三年灾荒刚过,面有菜色的人们浮肿未消,过春节吃精米白面都是奢望。凭本“特供”浮肿病人少许极窄的带鱼,一捧黄豆,一把小枣,增加营养。记得有一年春节,成人按户口本每人卖给一两地瓜干酒,为解酒馋,邻居有位大哥偷偷改了户口页。那几年春节,时不时点煤油灯、燃蜡烛吃年饭,那并非要西洋人圣诞夜的浪漫,而是停电摸黑,不得已,照个亮儿。生活虽清苦,孩童不知愁。入夜,“小小子”们用破旧茶缸点上半截腊头,唱着“打灯笼儿咧烤手咧,你不出来我走咧”的童谣,把一个个小伙伴从家中“勾引”出来,排着队在胡同里、大杂院里乱转,直到家大人千呼万唤才分手回家。如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对家长们从古文化街花许多钱买来的“金鱼灯”、“八角宫灯”、“走马灯”根本不屑一顾,他们能体会到父辈们年少过节时的境遇吗?

      文革,“革”到了传统节日的头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先是干脆废除春节,而后又提倡过“革命化春节”。正月初一早上饺子吃完,油井开钻,农田开工,“战天斗地,乐在其中”。我们一批插队科尔沁草原的知青,六九年春节就留在集体户里过。那年赶上丰收,社队又照顾,头回离家在外过节,新鲜。男女知青齐动手,饺子包得满盖帘、满桌、又满箱柜面儿。请贫下中农同吃。……转过年就遭了大雪灾,粮食减产,牛羊成批冻死,分红款不足回家路费。集体户的口粮,知青的家当还要留人看管,哥几个一合计,让姐几个回城团圆,我们留在千里冰封的北国又过了第二个春节。这个年可不比上个年。炕塌了个洞,用破锅片堵上。柴将烧尽,被雪捂得精湿也点不着。没电、没灯、又没蜡,连扑克都打不成。大家早早钻进冷被窝。人逢佳节倍思亲,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是谁提议赛诗排遣,大家赞同。规定诗的内容是“思念家乡”,每人一句,下句头连上句尾,还要合辙押韵。于是,炕头一个说“和平路人流如海”,第二位接上“海河畔张灯结彩”,第三个跟出“彩旗飘春意满城”,炕稍部那位脱口对出“城逢节年轻几载”。十年之后,返城知青春节重相聚,逆境过节“神游”凑诗的情景,人人记忆犹新,成为“与往事干杯”的祝酒辞。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历史翻过沉重的一页。拨乱反正,经济开始复苏。但副食品、生活必须品仍是供不应求,买什么都凭票凭本排大队。进腊月,每家能指得上的人都被家庭主妇派任务、压担子,分头排队买年货。出门前,总是千叮万嘱老爷们儿、小孩子:钱拿好了,票证、副食本别丢了!“自由市场”还没出世,供应店(点)全姓“公”。一色儿用铡刀铡出大块的冻猪肉、冻牛肉,冻得梆硬的“白条鸡”,冷盘带鱼。排队,挑肥拣瘦;看秤,添添去去凑分量。那阵儿的人死心眼,不懂“走后门儿”,但也有个别不自觉“夹塞儿”往前挤,于是有志愿者自动站出来维护秩序,发条、喊号,买几斤肉或鱼,站两、三个小时队,还当了见义勇为的协勤“雷锋”。

      随着农贸市场遍地开花,票证失去身价,购物排队也成了旧闻。有钱愿意天天过节。“吃”节的观念渐渐淡化,除夕夜看中央台文艺晚会成了团圆饭上一道正宗菜,过年过出了文化味。

      茶余饭后,雅兴节目成了重头戏,唱唱家庭卡拉OK,陪老人打几圈卫生麻将,带孩子们放炮又放花。整个除夕夜闹得鞭炮响彻云天,消防队枕戈待旦夜不能眠。终于,限制鞭炮、移风易俗的决定出了台。

      这两年,过年走亲访友提烟送点心水果的见少,鲜花走俏。骑自行车、挤公共汽车拜年串门的少了,“打的”走,招手停,便捷又潇洒。随着电话入户,电波传情,电视、电台空中问候点歌。拿起话筒,千里相通,海峡无阻,大洋可越,问候亲友,问候至交。

      一九九六(农历丙子)年春节向我们走来,电视加密频道开播,成为今年过年第一个热门话题,将使我们节日的文化生活更充实。此外,还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九五计划的后四年,在日渐迫近的21世纪,我猜不出来,只有美好的憧憬与期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