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情满大盈江(1)


  共有861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情满大盈江(1)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情满大盈江(1)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5/18 0:41:00 [只看该作者]

  Normal 0 7.8 磅 0 2 情满大盈江(一)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感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真切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由衷的感动。--题记
             
 
       汽车沿高黎贡山南下中缅边境,便是妻子四十年前插队的地方盈江县。当大盈江的身姿刚从蔼蔼的晨曦中显露出来的时候,我们一下子从寒气袭人、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直下海拔1000余米,温暖湿润的盈江坝。强烈的落差和气温的大起大落使妻子晕车反映强烈,但当大盈江的身姿刚从蔼蔼的晨曦中显露出来的时候,妻子就处在一种难于抑或的亢奋之中……。
   大盈江发源于腾冲古永五台山和狼牙山的胆扎河与叠水河,在梁河境内形成槟榔江与南底河两大支流。槟榔江又汇集了支那河、芒芽河、朗外河、南当河、曩宋河等十余条河流与南底河交汇于盈江县旧城形成干流长113公里的大盈江。
    当百川千流之水汇入盈江坝子后,江面豁然开朗、碧波荡漾的江水在两岸茂密的雨林和倩影婆裟的竹林环绕中淌佯,依傍着竹林掩映的傣家竹楼和肥沃的田畴。
    进入坝子的大盈江宽约百余米,江面开阔、一平如镜,遥遥数十里,晴天澄练,碧水翠丽。沿江两岸,远山隐约,林荫染黛,簇簇大青树如伞如盖,郁郁葱葱;堤畔
    翠竹娓娓,路旁不时可见忙碌了一年的水牛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收割后的乡间田野,歇息在牛背上的白鹭和着吃草的水牛悠缓的节奏和谐地享受着春光明媚的惬意。
    站在小平原盈江大桥沿江面远望:只见云水悠悠处,偶见一叶竹筏荡舟漂摇,泛泛远去……,江水与竹林分割掩映,形成江漫竹林,林夹江水的独特秀丽风景。
    和一小时前的高黎贡山天高云淡、却寒意袭人不同的是,这里温暖湿润、和风日丽,一派亚热带风情。给我们的感觉是;大盈江的太阳暖乎乎的,风是软软的,水是柔柔的,人是和和蔼蔼的。
    小平原乃盈江县城所在地。古时又称“大象之城”。据史书记载:盈江县属古哀牢重地,东汉时期,(公元前69年),“哀牢王柳貌率众归汉,汉王置永昌郡哀牢县”,即今天的盈江县。又据《后汉书》记载:“哀牢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彩、文绣、锦叠、阑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桦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有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出铜、铁、锡、金、银、光珠、虎珀、水晶、琉璃、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仅此可见;这里远在一千多年前已是一个富饶美丽、物产丰厚的宝地。
   盈江还是南方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峄道。早在西汉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在阿富汗(古称大夏)见到产于四川的邛竹杖和布匹,经询问得知四川与印度之间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商道经盈江相通,遂回朝向汉武帝报告,朝野一时为之哗然。汉武帝为之大喜,即遣使云南以求打通中国通向西域的南方的国际商道。这即是最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即四川到印度(古称身毒)的南方丝绸之路。据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考证,蜀身毒道始于公元前四、五世纪,是我国最早的一条国际陆路商路。它东起四川成都经盈江出缅甸与印度相连,又由印度转赴西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而今天的盈江县芒允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出缅的西大门。此后,盈江一直是商旅休憩和邮路连联络各方的中转驿站,据《清史稿》书载;“云南入缅滇有六途,以芒允一途为捷径”。
   妻子告诉我,要领略大盈江的旖旎风光,城东的允燕山和那里的曼丁古寺是一定要去的。曼丁佛塔位于盈江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勐町寨后允燕山上,自北向南,一条古朴的石阶直通塔底.沿着茂密的竹林拾级而上百米,一对昂首挺立似虎似狮的“嘎朵”(傣族传说中的猛兽)分立两侧,巍然屹立的佛塔耸立其间。曼丁佛塔为典型的小乘佛教庙宇建筑,塔体高约20米,底面占地400平方余米,为多层砖混结构。基部由四层大小不等的正四方体依次叠合。中心母塔下部,以缀有精雕细刻的多种几何体组成,上部造型恰似带柄的吊钟状,由大小渐次收束,形成挺拔雄奇的主塔,自高层正方体塔基上,直耸云天。四塔塔基的各个边角共立有与母塔相似的子塔40座,犹如众星捧月,拱卫于母塔四周。子、母塔顶,均置有多层宝伞状、藻饰花雕银光闪烁的金属顶冠。冠上悬吊响铃,微风吹动,叮咚悦耳,齐声唱合,赏心悦目。曼丁佛塔不仅气度不凡、金碧灿烂,还有一段护佑百姓的传奇;据说在过去,因水妖作乱,大盈江经常发大水,泥石流常年祸害百姓。为镇水妖、杜洪泛、御兵灾、截瘟疫,保佑沿江百姓平安,风调雨顺。由当时的盏达土司洪恩升于1946年募建,其间,建建停停,至1955年才得以竣工。
    1982年,此塔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由省文化厅拨专款修葺,今天的允燕塔造型严谨玲珑雅致而又气势恢宏。塔的不远处为民族团结广场,广场中央屹立着德宏洲最为壮观的目脑示栋,目脑示栋是散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2万景颇族心目中最神圣和最崇敬的图腾。目脑示栋由四块数米高的木牌组成,均用红、白、黒三种颜色绘制成不规则的螺旋形几何图案,以示雌雄。在牌的顶端绘有太阳和月亮。意为太阳和月亮是人类的始祖。第二、三示栋之间以刀剑相结,象征着景颇族是大山的儿女,螺旋形几何图案表示举行“目脑纵歌”时队伍的行进路线。“目脑纵歌”是景颇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和最隆重的节日,过去,大凡出征凯旋归来或庆贺丰收时要举行“目脑纵歌”,“目脑纵歌”其实是景颇族的狂欢节。在狂欢的节日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的数以千计的景颇族男女老少分列两列纵队,男子手持长刀,妇女则手持手帕或扇子在两位德高望重、身着长袍头戴孔雀羽毛的男性长者统领下踏着象角木鼓的节奏沿着“目脑示栋”指示的线路翩翩起舞。粗犷、伟岸的“目脑示栋”与允燕塔遥相呼应,成为傣族和景颇民族大团结象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