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嘴巴的记忆


  共有2282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嘴巴的记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书权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509 积分:14800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5/25 15:27:00
嘴巴的记忆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8 10:24:00 [只看该作者]

 

                 嘴巴的记忆

 

    一股气味,一种味道,能让人记一辈子。

    人说嘴巴、鼻子有时比大脑记性好,我信。

    刚记事儿的时候,母亲带我回农村老家,现在什么都忘了,只记得小火车站羊肉包子那窜鼻子的香味,还有大锅灶烧玉米秸那焦糊异香的气味,这久远的气味竟弥漫成我对农村的印象。

    我的嘴巴至今记着兵团那有点苦涩又十分有趣的岁月,记着自己青春的卤莽和热情。

    妈说我是窝头脑袋。小时候还真没悟透老人家的箴言。窝头有什么不好,金黄色的,吃到嘴里一股香味,利利索索,不粘不黏。对于北方的中国人,五六十年代的饭桌上几乎都是金黄的主旋律,窝头主打,白面大米是点缀。三年灾害更是宏扬了主旋律。六三、六四年刚吃上爱国肉,六五年我就到兵团继续宏扬了。

   刚到兵团劳动强度很大,我们的饭量也大得吓人。那时挖渠道,每天最少要挖四立方土,赶上劳动竞赛就得挖十方以上。上午稀粥窝头老咸菜,不到中午肚子就闹革命了。我们累得趴在渠道土堆上,巴望着天边出现的送饭毛驴车。

    填充!不应该叫吃饭,简直是把空洞的胃急切塞满。四个窝头加一铁锹白菜土豆,不到十分钟就吃光。肚子没觉咋地,继续“谦虚”着。

    又一次巴望毛驴子车。有时,一顿饭我能吃八个窝头,二两一个,应该是一斤六两。

    钟鸣鼎食是指封建贵族吃饭的时候伴奏音乐,我们有一阵吃窝头还掺上音响效果,美其名曰“窝头嚼响乐”。

    连队食堂要翻盖,炊事班不知是疏忽还是另有想法,让面柜露天放着,这样风沙就和包谷面会合了,蒸出来的窝头不是金黄色,是紫铜色,咀嚼起来呵哧呵哧作响。不知谁的专利发明:把窝头片放到炉子上考得焦黄酥脆,吃起来也就不觉得牙碜了。那阶段,各宿舍都演奏着“窝头嚼响乐”,一片金属声。感觉不错,我们用焦脆窝头片把舌头和肠胃涮了一把。

    其实,说艰苦并不是窝头的错。如果窝头就小酥鱼,就红烧肉,窝头抹虾酱,你试试,那组合现在都是饭馆的热门菜。问题是好花没有绿叶衬托,光吃窝头没好菜。

    那时菜就吃“老三篇”:萝卜、土豆、莲花白(洋白菜)。后来连老三篇也吃不上了。指导员号召我们吃野菜。全连大会上,他首先忆苦思甜了一番,说他为什么叫薛侯,是一位姓侯的老大娘给了他家两个南瓜救了他的命,解放军才成长了一名优秀战士。他号召我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挖野菜吃。指导员讲得我们心潮澎湃,一种庄严使命感让我们感动着。几个知青秀才还写诗写文章,赞扬野菜精神。后来指导员觉着不错,在老团长来队检查工作时当成一项政绩汇报。没成想,没汇报完就让团长啐了一脸唾沫:“还有脸说!把个连队带成要饭的花子队了,捡野菜吃,不丢人啊?”

    也别说,连里有时也改善伙食,那就是吃羊排和牛肉。

    炊事员把羊肉剁把剁把给我们煮成羊排。吃着挺香。实在馋得不行我就买两份。这羊排就是肉少,骨头多。后来才知道原委:连队有几口大肥猪,经常在我们宿舍前后大摇大摆溜达。它们鼻子很尖,巡着羊肉的膻气找到了库房。几下子就把库房门拱开,然后大嚼一通,能想象它们的饕餮相吧,它们倒不忌讳这羊肉刚让耗子啃过。

    这排骨吃到我们嘴里已经是第三轮了,先是老鼠啃,后是老猪嚼。

    还记得一次吃牛肉。红烧牛肉啊,几乎享受共产主义待遇了。那是夏天,天气挺热,一条黄牛掉到渠道淹死了。那么一条大牛起码也几百斤牛肉啊,不能白白扔了。当时造反派头头李疯子让食堂做成红烧肉。记得开饭时还排起长队,晚去的都没吃上,端着碗骂娘,骂那些到食堂走后门的,多吃多沾。我还真有口福,总算买了一份,边走边吃。当时就觉着肉很烂糊,绵软的没怎么嚼就融化在嘴里了。几个月没尝肉味啊,能吃上共产主义食品该是多大享受啊,一份红烧牛肉我楞没尝出什么味就下肚了。

    当天晚上,听说女生宿舍躺倒几个病号,食堂正给她们做病号饭(那时病号饭就是白面条,点上油花撒上葱末)。谁知,病号饭不够吃,病号越来越多,起初是女生,后来男生宿舍也有躺倒的,先是那几个多吃多沾的家伙。

    食物中毒!一个危险信号闪现在人们脑子里。起初,头头们还不承认,不让胡说。可是连队里凡是吃过牛肉的一个接一个地躺倒。

    不知道是体格壮还是吃的少,我当天没反应,还帮助炊事班送病号饭。因为病号多,我们挑着大桶,挨屋送。第二天没躺倒的还要继续抓革命促生产,照常下地。我到了田里渐渐找到了感觉:浑身拧巴,象得了重感冒,血管里的血好象在凝固,全身酸疼。我甩了铁锹就躺在田地上,在地上滚着,这才意识到自己也未能幸免。

    全连一百三十多人中毒。惊动了团领导,百忙中特来连队挨屋看望我们这些病号。我第一次躺在床上不干活,吃着病号饭,还接受领导慰问,握着领导温暖的手心里特感动。

    农场后几年生活有所好转,我又调到赛里木湖工程指挥部打山洞,继续啃包谷面窝头。工区可能粮食供应有问题,包谷面都发了霉,这粮食一发霉就有股子味,开始以为谁的脚臭,大伙就耸着鼻子闻,闻着闻着找到了策源地。过去我们吃的虽是粗粮但都是当年的新粮食,黄灿灿甜丝丝,谁消受的了臭窝头啊。食堂一开饭,大家就开骂,有的还把窝头当手榴弹乱砍。这下可把老连长惹火了,大会上骂:“好好的粮食不珍惜,喊臭,我看你们的思想臭!”老爷子越说越生气,威胁要抓阶级斗争新动向,从那以后我们都不敢喊臭了,怕当阶级敌人给抓了。窝头臭还照样臭,并不因为连长说不臭就不臭了,结果吃了一冬天臭窝头。自己实在熬不住了,就到老职工家蹭饭吃。有个江苏籍的技术员对我不错。那大嫂的江苏话说得象外语,不好懂,但做的面条特好吃,雪白的面条滑溜筋道,几叶碧绿的菠菜,一个胖鼓鼓的荷包蛋,最后在冒尖的面条上再抹一勺玉润的猪油。哦!那香啊,现在想起来都是齿颊生津。

    真正改善嘴巴的日子是到了工区文艺宣传队后。宣传队说是业余,其实全脱产不干活,隔一阶段排上一套节目在各连队演出,然后到各团巡回。别看节目不咋地,每次演出都很火爆。我们最感兴趣的倒不是演节目,最关心演出完那顿夜宵。

    八十七团是当时农五师生活最好的一个团。团政委是北京总后来的现役军人,人很和善,他可能很喜欢文艺,对我们宣传队特热情。我们到农场那天,这位可敬的团政委亲自到路口迎接,从演出到谢幕忙前忙后。我们心想,政委对我们这样热情,晚上那顿肯定错不了,大家演出都特卖力气,也都憋着劲等那顿最好的夜宵。

    晚上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几张桌子拼成长条餐桌,我们十几个宣传队员对面而坐,领导坐上首。政委表扬我们的节目精彩,说我们辛苦,让大家吃饱吃好。简短的讲话之后就上菜。一下子上了二十个大盘。素菜不多,都是硬菜(当时我们管好吃的荤菜叫硬菜,搪时候的意思)。红烧肉,猪肘子,狮子头,清蒸鲤鱼……都是能上菜谱的。

    政委刚客气地说,菜不好请大家凑合吃吧。简直是战斗动员令,刚一发布,没人再说话了,全屋一片咀嚼声。当时我埋着头认真严肃地吃着,目不斜视,精神集中。旁边的老肖用胳膊肘碰了我一下,下巴一指:辣子鸡丁!

    那时候的我,分不清肉的种类,就知道这肉挺好吃,老肖一提醒,才意识到几年没吃鸡肉了,要不这么鲜美啊。我点了点头,筷子立刻伸向那盘琥珀色的鸡丁,专挑大块的夹。吃宴席也有技巧,手眼口舌都忙着,还要协调,我这方面功夫欠火,吃着吃着,突然咬了一下腮帮子。记得《水浒》常说梁山好汉,“吃的口滑”,我可能也吃的口滑了,从鸡肉咬着自己的人肉了。这一滑可影响了我的速度,就觉着腮梆子越吃越疼,我吐出一小块骨头渣,哎吆!都带着血。我连忙跑到屋外,一吐满嘴血,手指一掏,嘴里竟挂着豌豆大的一小珠血肉,拿舌头一舔钻心的疼,血和唾沫顺着口角直流。

    命苦啊,真是窝头脑袋!多好的一顿晚餐啊!当时还真着急上火。心里好矛盾:继续吃吧,腮帮子挂着块肉,还怎么吃;不吃吧,可惜了二十个菜啊。我这人属于面软的人,什么事不爱声张,想了想,轻伤不下火线这是光荣传统,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可不能辜负人家八十七团特别是政委的一片心意,也不能影响大家进餐的情绪。最后我竟然做出一个大义凛然的决定:猛地一咬牙,一下子把那小肉珠给咬掉,啪地吐了出去,用手帕把嘴一抹,大步走向灯火辉煌的会议室,继续投入战斗。

    那年月,我们总有饥饿感,但很少胡思乱想,什么艰苦啊,何时熬出头啊,都不去想,半大孩子没那么多想法,只是行动,就是张着嘴到处踅摸吃。我什么肉都吃过,大到骆驼肉,小到水老鼠肉,鹿肉更别说,黄羊肉,兔子肉,野鸡肉,鹌鹑肉,旱獭肉,马肉驴肉狗肉,几乎能吃的都尝过了,真是遍尝野味。

    那年月,我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经过磨练的嘴巴——嘴壮,让我们个个长得结结实实。回天津探家,妈妈心疼地摸着我胖乎乎的脸,疑惑地问,你是胖啊,还是肿啊?女孩子更是象吃了发酵粉,长得又黑又胖,有张至今保存的照片大家见了就笑,六个姐妹六张胖脸,象六个圆圆的月亮,不,象六张烙饼。  后来老职工得出结论:包谷面养丫头。

   记得有个著名的故事,说皇家鹿苑的鹿因为养尊处优都得了心血管病,后来放生到野外,被野狼不断追杀,反而充满了生机。我们是一群被苦难和饥饿追逐的小鹿,在危难中我们坚强地活下来,活得很好,锻炼了结实的身板,铁打的肩膀,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强地走到了今天。

    嘴巴记住了饥饿,记住了那年月。苦难给我们带来了财富:磨练了对付苦难的忍耐力;消解苦难的智慧;与苦难争斗的意志;积极进取的精神。

    感谢那个岁月,感谢饥饿。

 

 

 

 

                         7/18/2008

 


 回到顶部
总数 13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