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一把铜笛儿


  共有1525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一把铜笛儿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一把铜笛儿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2 17:18:00 [只看该作者]

 

一把铜笛儿

 

 

此次,我们这些在农场被称为“北京知青”的人,重返第二故乡北大荒来“探亲”。我的最大收获之一,是老场长为我找回了“文革”时期被抄走的一把铜笛子。深刻上去的“冷雪峰”三个字已经被利器刮过,却依然可以辨认出来。虽然笛子的管儿上增添了许多斑驳,但它还是被老场长擦拭得睁明瓦亮的。

说起这把笛子,还真有一大段耐人回味的历史呢;那是1954年,我上初中时,学校组织好多种的课外活动小组,我参加了乐器小组,学习了吹笛子。有一次我到崇文门外花市大街去玩,在一个旧货滩儿上,看到了一根儿一尺多长的绿锈斑斑的细铜管儿,几乎和我那把竹笛子的大小一样。我爱不释手地仔细观看着,琢磨着要是用它做把笛子肯定不错。一打听,说要八毛钱才肯卖,我的天呐!那可是我半个月的早点钱,三分钱一个油炸糕或是一个油饼外加二分钱的甜豆浆,多美的一顿早餐啊!那,可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经常是半拉窝头一块咸菜就上学了……

那一脸落腮胡子、身体有些肥胖的老板见我既不掏钱,也不放手,就问道:“你要那破铜管儿有什么用?”

我很羞涩地说:“想做把笛子。”

“你自己能做笛子?会吹么?”

“我正在学呢。”

没想到那老板哈哈地笑了起来,挑起大拇指说道:“嘿,小同学,还真行。我这破铜管儿扔那儿好几年了,也没人看上一眼,这也是它的缘分,我就送给你了。拿去吧,做好笛子来找我,我拉二胡你吹笛儿,咱爷俩一快儿乐呵乐呵,啊。”

我真不好意思了,只得把带来买本子和铅笔的三毛钱拿出来。他说什么也不要,还乐呵呵地说:“拿着吧,不然我会生气的。别忘了来给我吹笛子就行。”

想得容易,做起来真难,虽然我把这铜管儿打磨得锃明瓦亮,怎么扣眼儿可把我难坏了。直到我念高中那会儿,在工厂勤工俭学时,才拜托一位工人师傅帮我制成了这把铜笛子。当我再去找那位老板时,他已经不在那儿了,他原来的邻居说;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那会儿,他已经合营到了一家什么工厂去了。

我这把笛子曾和我一起为五八年大炼钢铁的同学们鼓过劲儿;曾和我一起为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到各处参加过演出;国庆十周年,天安门前的狂欢之夜,我这把笛子和小乐队一起为通宵达旦跳舞的人群们伴奏过……

1963年,我上山下乡来到北大荒,这把笛子一直伴随着我。每当节假日与老职工们联欢之时、每当工作顺利,心情爽朗之时,我这把笛子就会在众人面前吹响,用轻快又婉转的曲调,倾诉着幸福与欢乐;每当我思念父母和北京的亲朋好友之时,每当劳累或心情郁闷之时,我都要找个背静之处,吹上它几曲,用低沉的笛声诉说着我的思念和苦闷,直到泪水模糊了双眼、抽泣打乱了口形;劳作虽然使筋骨酸懒了,晚饭后,我依然要吹上它几曲,与同宿舍的战友们共同地消遣,以解除一天的疲劳……

我当上了教师,很多学生经常围着我想学吹笛子。那时候,别说没钱,就是想买,这里的供销社也没有笛子卖,怎么办?我们这里生产连队也好、住家也好都种了很多的向日葵,收割后的葵花杆儿,都被运回到家里,不是当柴火烧,就是用来编篱笆墙用了。我发现这葵花杆儿的外层是较厚的木质部,内部的芯儿却象海绵似的松软。便找来与笛子粗细和长短相当的一段葵花杆,把葵花杆里面,像海绵似的芯掏出来,只留下吹孔儿向上的那部分不掏,而后用烧红了的炉通条,按照笛子的孔距在葵花杆上烫出一排孔眼儿,试着一吹,还真行。又用炉通条将筒内的毛刺烫光滑,再用玻璃片把葵花杆的外面刮光,贴上苇模儿,吹起曲儿来,嗨,真棒!还真不次于一般的竹笛儿呢。如此一来几乎全班同学都有笛子了,他们也都自己动手制作起来,还做成了不同基调的笛子,更有的学生把这葵花杆儿的笛子上刷了清漆或彩漆。午休和放学后的校园里、学生宿舍里,到处都响起了笛声。

不曾想我这远播的笛声又当真起到了“洞箫引凤”的作用,吹者无意听者动心。一遍遍《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乐曲,一曲曲《草原之夜》的乐章,那抒情而又悠扬的曲调也真的牵动了不少妙龄姑娘的心。几个姑娘都投来了钟情的目光,好心的老同志边开玩笑边讲述着某某姑娘的美貌与勤劳,都劝说我已经二十六岁了,该成家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