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共有2903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山居士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1 积分:17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9 20:2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5/29 11:43:00 [只看该作者]

 

       在青山洞流传着这样两句农谚: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芒种芒芒长,夏至出禾穗。今年小满水满,看来又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小满过后,芒种前后,在青山洞人的眼里算得上是农闲时节。然而每到这一段时间,上面就会要生产队干一些义务劳动。各级政府总会摊派一些与农活沾不上边的事来。这一次黄阳司区中学要修围墙,区里通知公社,公社通知大队,大队就向生产队要人。陈晓阳就摊上了这件差事。

       生产队长家尧爹说得很明白:“小三,明天你去黄阳司区中学参加修围墙,自带口粮和工具。暂定十天,每天生产队给你记十分工。”每天记十分工,这对陈晓阳来说到是一个意外。在生产队里干农活,他每天只能得到八分工。给他记八分工的理由有两条;第一条是他不会耙田,第二条是他一个人扛不起水车。也就是说他的技术和力气都当不了一个主要劳力和一个全劳力。八分就八分,这一年多下来,陈晓阳也从没去计较这件事。

       去黄阳司区中学修围墙的事,一则是没有人愿意去,二则也是队长有心照顾陈晓阳,要不一天怎么记十分工?陈晓阳对这两点都心知肚明。

  当天晚上,李春玲给他准备了二十斤米和一瓶子咸菜,并拿出两块钱塞到他手里,深情地对他说:“独自在外,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修围墙的地方是区里中学,不是青山洞,更不是毛竹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自己要多加思考。能不显示的,千万别显示。更不要与别人争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事。”陈晓阳真佩服李春玲想得周到。他知道,她最后的一句话,才是画龙点睛,才是最重要的。陈晓阳点了点头,有意扯开话题:“米就别带这么多了,一餐半斤米,有十五斤就可以了,钱就没有带的必要了。”

  李春玲却坚决不同意,也不知道她从那里弄来了那么多的理由:“穷家富路,在家日日好,出门事事难。米不要嫌多,钱不要嫌少。文钱逼死有钱汉的道理我就不同你多讲了。米吃不完,就挑回来,钱没用掉,就带回来,这还不简单?”她的两个“回来”已经把话说死了。陈晓阳听了只觉得鼻子发酸,就没再说什么了。

  这次到黄阳司区中学参加修围墙的人全是清一色的下放知青。知青到这里来是打小工的,每天的劳动任务就是挖围墙的基础,挑砖头,挑河沙。

  陈晓阳这伙知青依着学校的作息时间:出早工,早餐,出上午工,中餐,出下午工,晚餐。唯一不同的是学生有午休,他们没有。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因为他们晚上睡觉的地方就是学生白天上课的教室。四张课桌拼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床。出早工之前,还得将课桌搬到原处去。中午,学生在教室里午休,他们就在教室外战天斗地了。何况他们干的是包工:十天的事八天干完,也记十天的工分。每天三餐,都自己将米放到学校厨房里去蒸饭,菜就各人自便了。一切以学校点声为准。所谓点声,就是一段钢轨用铁丝悬挂在办公室前的走廊上,到时间用铁锤在上面用力敲打发出的声音。

  陈晓阳到黄阳司区中学的第二天,便遇上了星期天。这天学生没来上课,他们出早工很久了,发现太阳升得老高了,却没听到吃早饭的敲点声。于是就有人抱怨,学生不上课,学校就不敲点,我们连吃饭的时间都不知道,这不行,得找学校领导提提意见。正准备集体去找学校领导时,点声响了,但只响了三下,就没再响。响了总比不响好,大家丢下工具就往食堂里跑。这时,陈晓阳突然想起了吕蒙正的一句诗来:“十度投斋九度空,恼恨和尚饭后钟。”他突发奇想,没往食堂跑,而是想看看敲点的人今天怎么啦。在老远的地方他就看见在敲点的走廊上有一个人卧倒在地。在这个人的身边有一根竹制的拐杖和敲点用的铁锤。陈晓阳立即飞跑过去,扶起了打点的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陈晓阳大声惊呼:“胡老师,胡老师您怎么啦?”打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陈晓阳特别敬仰的他小学毕业时的语文老师胡胄军。陈晓阳急忙喊住朝食堂跑的易永州。他俩一道将胡老师扶到房里。这时陈晓阳才知道,从昨晚夜起,胡老师就发高烧,浑身怕泠无力。为了不影响陈晓阳他们吃早饭,才勉强撑着身子去敲点的。

陈晓阳执意要立即陪胡老师去区卫生院看病,而胡老师却要等陈晓阳吃完早饭后再说。易永州在一旁急了:“我看你俩别争了,我去将陈晓阳的饭拿到这里来,陈晓阳陪胡老师去看病。早一点去,看病的人少。要去就得赶早。”易永州是黄阳司公社的,认识陈晓阳才两天就混熟了。用易永州的话来说,陈晓阳的名字如雷贯耳,过去只知其名,没见其人而已。胡老师一听易永州说早点去,看病的人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同意了。

  好在胡老师患的是伤风感冒。在区卫生院打了一针,拿了十多片阿司匹林就回来了。

  陈晓阳狼吞虎咽地将饭吃完,又去出工。临走时,他对胡老师说:“胡老师中午您就别去打点了。我将您的小闹钟带到工地上去。我收工时顺便去敲敲点就是了。”胡老师觉得也只能如此了,便点头同意了。

  小学六年级时学校为了加强毕业班的语文教学,特地请当时在教导处工作的胡老师出山,重返教学第一线。

  胡老师给陈晓阳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敕勒歌》。胡老师在与同学们互致问候后,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敕勒歌》三个正楷大字。陈晓阳还没见过用粉笔写正楷能写出毛笔韵味的人。更令自幼喜欢书法的陈晓阳意想不到的是,胡老师面对着讲台下的同学们,一边铿锵顿挫,抑扬有致地吟诵《敕勒歌》,一面随手用粉笔在身后的黑板上以直行格式用行书写下了《敕勒歌》的全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楷与行书相互辉映,正楷字中,颜筋柳骨,银线铁钩,行书行里,鱼跳龙门,尽显二王神韵。这简直就是一幅上等的书法作品。胡老师还没开始讲课就将全班同学镇住了。

  胡老师从边塞风光讲到了边塞诗歌,进而列举了不少边塞诗人。

  从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讲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讲到了“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从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讲到了他那首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李颀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讲到王之涣的“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讲到杨昌凌的“新栽杨柳三千里,引来春风度玉门。”

  胡老师口似悬河,声情并茂,旁证搏引,出神入化。毕业班的语文课是两节连上的,课间休息时,引来了其他班的同学驻足观望隔窗旁听。

  陈晓阳第一次知道什么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更令人称奇的是,几周后,胡老师给他们上《平型关大捷》一课。胡老师在弹指间就在黑板上画出了作战阵地图。从气候讲到地形,从抗战的大形势讲到双方的兵力部署。胡老师不是在给同学们上语文课,而是在作军事讲座,在同学看来,胡老师曾亲临过战场似的。课后,陈晓阳忍不住去问班主任。班主任邓淑云老师仅仅说一句:“塞北是他的梦!”

  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晓阳从大字报上得知塞北的的确确是胡老师的梦!

  胡老师当年就在塞北投笔从戎的。平型关大捷时,他为了抢救八路军的一位指挥官被日寇打伤了脚击中了下身。从那以后,他告别了恋人,告别了塞北,解甲归乡,执教为生。

  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晓阳再也没见到胡老师。不想,一晃就是四年。


 回到顶部
总数 442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