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共有2901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山居士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1 积分:17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9 20:2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6 11:46:00 [只看该作者]

 

       那天晚上,陈晓阳与李春玲正在吃饭,老队长和先林,还有老队长的女婿先进都来了。先进手里还提着一大包东西。老队长一进屋看了看他俩桌上的咸菜便说:“现在农村正是鱼下塘,鸡上孵的时节,我知道你们没有什么菜吃,所以要先进拿几斤腊鱼来给你们尝尝。”老队长的话刚落音,先进就将手中的那一大包东西放到灶台上了。

       “这,这……”陈晓阳真有点儿受宠若惊了。他本想说上一句无功不受禄之类的客套话,但话到嘴边时,硬将咽回去了。可不是,眼下有的知青为了早日招工出去,变着法子巧立名目往生产队干部家送礼。而今晚却是生产队的实权派给他送东西,事出意外。这还不知道唱的是那一曲。事情反常得让陈晓阳不知说什么为好。

       李春玲见状后,立即放下碗来,拿过凳来,请老队长一家人坐。老队长连忙说:“吃饭大如作官,雷公不扰吃饭人。春玲你就别忙着招呼我们了,吃饭要紧。”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陈晓阳与李春玲都隐隐约约感到老队长一家人是有备而来,有事而来的。匆忙将饭吃完后,李春玲立即去倒开水。老队长连忙制止说:“春玲,别客气,我们坐一下就走。一个生产队的还讲那么多礼节干什么?”

        此时,李春玲笑着对老队长说:“老队长您老不是常说过门为客吗?您是长辈,又是领导,您到我们这里来,我不说蓬荜增辉之类的话,但客来主不顾,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您老可别让人指我的背身!”入乡随俗,青山洞的俚语李春玲差不多全学会了。指背身,就是普通话中的戳脊梁骨的意思。

       陈晓阳在一旁耐着性子,任李春玲与老队长讲客套。老队长的口才,陈晓阳最清楚不过了。老队长虽然没多少文化,但他记忆力特别强。象《三国演义》、《水浒》、《说岳》、《说唐》之类的全本故事情节记得清清楚楚,讲起来有声有色的。

        有一次,易江桥一位卖豆腐的人经过他门前,他买了几块豆腐,在付钱时,突然听到同为三国迷的卖豆腐老汉随口唱了句戏文:“曹孟德八十二万兵马下江南。”他将豆腐顺手放在门坎上,就跟别人理论了起来:“兄弟,你唱错了,是八十三万兵马下江南。”俩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的。看热闹的人对他俩说,别争了,你们的豆腐被鸡啄烂了。他俩毫不在乎,反而异口同声地说:“一万兵马都不见了,几块豆腐算什么?”椐说,事后老队长到德武爹那里,请他拿出《三国演义》的书来,在第四十五回中找到了周瑜的一句话:“今操兵八十三万,我兵只五六万,安能拒之?”老队长竟拿着书到易江桥去找那位卖豆腐的老汉,以争一胜。

       老队长就是这么个人,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就来劲了,你听着就是了!去年年底,公社召开贫代会,老队长一个人在台上足足讲了一个小时,水没喝一口,烟没抽一枝,而且还没讲重复话。他的演说,将新调来的公社于书记惊得目瞪口呆。老队长能说会道的本事在青山洞、在易江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老队长接过李春玲的话来:“春玲你真会说话,你们读书人,有文化,说起话来象唱歌一样好听。我老了,想学也学不会了。”老队长接过李春玲送过来的开水,象征性地喝了一小口,继续说:“我今晚称得上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也不多打扰你们,长话与短语同意,细语与高声同事,我就四方田里插位禾,直来直去了。我家先进是渔民,这个情况你们是知道的。有人向水上派出所举报,说他在湘江河里炸鱼。水上派出所将他的渔船没收了。现在他一家四口人,吃饭都成问题了,更谈不上送小孩去学校读书。想请小三出面帮帮忙。”老队长这番开场白倒还言简意赅。

       “要我帮忙?我能帮得上什么忙?”对老队长突如其来的请求,陈晓阳立即表明自己爱莫能助,无能为力。事实上,与陈晓阳相识相好的人,没有一个进入县革命委员会的。只不过陈晓阳不好点破这层意思。

       “老三,我俩关系这么好,你连这点面子都不肯给我?”先林在一旁开叫了。先林是一个猛张飞。他与陈晓阳的关系很好,每次干农活时都在一起。先林个子高,力气大,干农活时总是帮着陈晓阳。

       “先林你不说话,别人不会将你当哑巴的。叫你不要来,你偏要来。”老队长开始训斥先林了。

       “先林,凤凰脱毛不如鸡。老三现在都是这个样子了,还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他应该给你面子是不错,但哪个又肯给他面子?”李春玲说的是大实话。她唯恐先林产生误会,那就不好办了。

       “春玲,你没听懂我的话。我不是要小三去求人。”姜到底还是老的辣。老队长一下就明白了李春玲的意思。

       “那他还能帮什么忙?”在李春玲看来,只要不让陈晓阳出面求人,其它的事就好办得多。

       “我们请了好多人,写了无数报告,递了几次状纸都没解决问题。今天德武爹来臭我,说我只见树林不见林,放着秀才不请找学童。德武爹有文化,教过书,他看准的人一定错不了。我们将这一宝就押在小三身上了。”老队长真厉害,既送给了你一顶不大不小的“高帽子”,又将困难与希望交待得清清楚楚。陈晓阳仿佛这时才明白:“刘项原来不读书”诗句的高明处。

        “他答应德武爹的事已有一年多了还没兑现,正愁不好交差呢!”李春玲乘机想委婉地推辞掉老队长的请求。

        “一码事了一码,德武爹的事着什么急。青麻石板路的秘密几百年来也没人破译,还不是照常活下来了。我姐夫的事才是大事,急事!”先林气鼓鼓地说。看来,老队长与先林事前就商量好了的,一个唱红花脸,一个唱黑花脸。

        “他会写什么?”李春玲仍旧不肯松口。她不想让陈晓阳卷进这些是非之中。

        “春玲,你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你可别小看小三,他可是高士卧南阳。”老队长尽拣好听地说。

        “老队长,您老快别这样说了。我久在鱼肆常闻其臭!”李春玲说完这句话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春玲,我这个人虽然没有文化,但好丑还是分得清的,我办事还是知道分寸的。难道你一定要我三顾茅庐?”老队长绵里藏针,一步步紧逼过来。

        “老队长,您老快别这样说。您交待的事我哪有不办之理。不过我没写过这样的东西,还不知道行不行。官司的输赢我没把握,反正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就是了。”陈晓阳听老队长把话说到这种份上,于是就改变了主意,答应了下来。他不想因为这件事得罪老队长,得罪先林。先林毕竟还是大队民兵营长,在大队说话还算得上数的。

        “什么时间开始写?什么时间可以写好?”老队长怕夜长梦多,怕陈晓阳使缓兵之计,一路穷追不舍。

        “今晚就写,明早交卷。”陈晓阳象立下军令状似的。

        “好,好,好!”老队长大喜过望,连声叫好。陈晓阳的回答真出乎他的意料。兵贵神速,这是老队长求之不得的事,他带着先进和先林高高兴兴地走了。

 回到顶部
总数 442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