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共有29001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山居士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1 积分:17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9 20:21:00
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1 13:23:00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     潇湘别歌

     潇水,发源于湖南蓝山县紫良乡野狗山,流经江华、江永、道县、双牌、汇集九嶷河,永明河。

     湘水,发源于广西兴安越城岭海洋山,流经兴安,全州、东安、汇集紫水,石期河。

     蜿蜒的潇水和湘水,穿过峡谷,越过平川象姐妹俩回娘家一样,在萍州前会面了。两水泛起的浪花,就象姐妹的笑脸,是那么喜悦,是那么开心,是那么迷人。怪不得明代诗人屈大钧在《潇湘神》中写道:“潇水流,湘水流,三闾愁接二妃愁。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可不,姐妹俩手牵着手,肩并作肩,汇成一体,慢悠悠地朝北流去,这就成了湘江。历代墨客骚人富有诗意地将潇水与湘水汇合之处称之为:潇湘。人们常说的三湘四水:三湘之首便是潇湘,四水之冠便是湘江。

     萍州的对面,也就是潇水东岸,有一座巍巍的七级石塔。塔高三十七点二五米,塔身挺拔雄伟,结构奇巧。从第二层以上,每一隅角外均砌出倚栏,上置斗拱。塔身中空,可拾级而上,盘旋至塔顶。登高远眺,一江碧水环绕其前,全城风貌,尽收眼底。这就是潇湘地区芝城县的标志——飞龙塔。

芝城,古属永州府零陵郡,是我国夏朝时就出现的三十四处重要古地名之一,也是全国出现最早而又沿用至今的县级行政区域名称。

     关于这座古城的标志,这雄伟的飞龙塔还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相传,清道光年间,道县人何绍基在京为官,一日设家宴待客。酒过三巡,一同僚戏他:“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你们永州之野如何?”何绍基本想抬出老乡周敦颐以示反击。转念间考虑到周敦颐是理学濂洛派之祖,其《爱莲说》千古传诵。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哲理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诚并立于世,同警后人。他唯恐被同僚认为自己有攀龙附凤之嫌,肆意抬高自己之举,于是微微一笑,顺着酒兴,随口而出:“自隋唐开科以来,零陵的进士四百八十七人,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其中状元二人,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元结、柳宗元的诗文,怀素的书法,周敦颐的哲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九嶷风光,万山朝圣;浯溪碑林,尽显玄机。欧阳修曾云:‘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放翁也曾感慨再三:‘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永州之野盛产异蛇,但更不乏奇才异人。我家乡虽为偏远之地,但人人能诗,个个善对,三岁顽童,七旬老翁皆不例外,不知你家乡如何?”

     说实在的,大凡酒席上的话,不可过于认真追究。酒席上,先是甜言蜜语,进而花言巧语,继而豪言壮语,最后都是一派胡言乱语。偏偏这位同僚是一个死心眼的人,不以为然,竟然南下潇湘,微服私访,大有与何绍基抬杠之意。一日他登上飞龙塔,对着正在潇水上放舟的渔翁出对:“宝塔尖尖,七层,八方四面。”渔翁看了他一眼,摇了摇手,随舟顺流直下,连头也没回。这位同僚甚为恼火,在回到京城的当晚就直奔何府,大有兴师问罪之意。何绍基听后哈哈一笑:“公差矣!永州渔翁已对出,君还不知晓,此乃君之失察也!”

     “何以见得?”这位同僚瞪大双眼望着何绍基,不知道何绍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何绍基不愠不火地说:“显而易见,摇摇手就是说:手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你看,对得是何等的工整!”

     同僚一时语塞,没过多久,这段故事传遍京城。湖湘派学士王闿之为此事拟联,口气之大,语惊四座,高屋建瓴,名噪京华: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历代永州人是否人人能诗,个个善对,我们姑且不去探讨,不作评说。但在飞龙塔旁的芝城一中的确是英才辈出。芝城一中的前身是“萍州书院”。“萍州书院”是江南著名的书院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曾在这里就读。

芝城一中,一面临水,三面依山。校内红墙高楼,鲜花遍地,绿树成荫。一千多名莘莘学子给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增添了无限生机与青春活力。萍州、飞龙塔、芝城一中三者构成了一个“品”字形。潇水从第一个“口”下穿过,使三者成了隔江相互辉映的壮观,给川流不息的湘江增添了动人的明媚之色。

     就在芝城一中的校园里,就在位于学校医务室后面一间平房独宅内,陈晓阳望着乳白色的日光灯,静静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墙上的日历清楚地告诉人们,现在是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八日了。时间是无声的判决,它无情地宣告陈晓阳的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农村,插队落户,到农村广阔天地里去锤炼自己,向贫下中农学习,与贫下中农相结合,对陈晓阳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事。别的同学还有四个面向的选择,可以面向工厂,基层,部队,对他而言,就象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个面向,那就是面向农村!

     他,陈晓阳,中等个子,他自己说身高一米六八,但别人都说他只有一米六五。他解释这三厘米的差额是因为肩背上的书山太沉而压驼了背所致。一旦无书山之重负,身高是可以还原的。他国字脸,O型血,一双有神的眼睛时刻泛出智慧的光来。他博学强记,爱好广泛,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多情而机灵的小伙子。

陈晓阳由于酷爱体育运动,皮肤略黑。他习惯穿黄色军上衣,天蓝色的运动衣衣领从那从不扣的黄军上衣衣领上露出来。他手里拿着一枝黑色的钢笔,不停地敲打身前的书桌,嘴里吟诵着宋朝赵师秀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他在等一个人,还不知道等的人是否应约前来。他没敲棋子,却烦敲钢笔望灯光。他真不希望出现象明代施绍莘在《浣溪纱》中描述的那样:“密约不明浑梦境,佳期多半待来生。凄凉何况是孤灯。”

 回到顶部
总数 442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