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初学小说创作的“自律原则”


  共有146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初学小说创作的“自律原则”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初学小说创作的“自律原则”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8/15 11:51:00 [只看该作者]

 

初学小说创作的“自律原则”

 

  2011年8月,麦田新绿在网上发表原创中篇小说《失踪的人》,随后顺势提出初学小说创作的五条“自律原则”,意在抛砖引玉,活跃网络文学创作。由于分别刊发,网友阅读很是不便。经版主指点,现将其归为一篇,恳请网友批评指正。

 

  初学小说创作的第一条自律原则是:写自己所熟悉的东西。

  原创中篇小说《失踪的人》主人公赵植所经历的每一个片段,都是以生活中的真实为基础的。其中有的还亲身体验,如知青返京的程序、待业就业的艰难;有的还亲自考察,如事故多发的道口、卖壶丢钱的摊位。

  凡是作者不熟悉的,绝不胡编乱造。

 

  初学小说创作的第二条自律原则是:从人物出发。

  小说虽然也要讲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

  在人物与故事的关系上,是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需要什么故事就选什么(生活中积累的)故事,而不是先选(生活中积累的)故事再往人物身上按。

由于人物的性格是既定的,人物的命运也是既定的,所以每一个故事都是为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命运服务的。

  我觉得,“从人物出发”写小说,比较顺畅,比较开阔,比较省事,也比较得劲儿。

 

  初学小说创作的第三条自律原则是:先有结尾。

  也就是说,不按时间顺序推着写,也不按人物经历堆着写,更不为了表现某种主题、宣扬某种观点去杜撰迎合。

  所谓“先有结尾”,主要是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最终去向是“既定的”,或者说“事先设计好的”。

  小说的任务,就是“回过头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和人物去向的必由之路。

  可以说,一切努力、所有故事,都是为“结尾”服务的;或者说,是为“结尾”设计的。

 

  初学小说创作的第四条自律原则是:尽量少说“一句话”。

  如果大家注意莎士比亚名著,其中的人物遇事很少只说“一句话”,莎翁总是让人物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说透彻,说完满,显得机智而雄辩。

  向莎翁学习,作者在塑造人物,特别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时,也尽量少说“一句话”。

  比如,在原创中篇小说《失踪的人》中:面对这个比自己更可怜的人,赵植心软了。他要去告发,可这种事情多了,大不了排长易地当官,而钱仪却臭了;他要杀了排长,可留下孤儿寡母怎么办,自己搭上小命还闹个“阶级报复”;他要认下这门亲事,打掉门牙往肚里咽,不是便宜了色狼?他们是多么有恃无恐神机妙算哪!

  再如,小说中:回家路上,他看到那么多工厂公司商店宾馆和自己擦肩而过却没有一处可以安身,看到那么多男男女女迎面走来扑职奔业,更显得自己前途茫然。

  “其实也没什么两样。”赵植想,无论是贵是贱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也无论是什么国籍什么语言什么肤色,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可能不可能自觉不自觉,也不管你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都朝着一个不容选择不能变更不可逆转必须到达的最终目标,那就是“死亡”。

  赵植暗自好笑,反倒觉得自己与众人平等起来,甚至比众人超然起来。

  “向着死亡,前进!”他几乎要喊出声来。

  如果只写人物对事情的“最终认识”和“最终选择”,既脱离了生活的真实,也违背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初学小说创作的第五条自律原则是:不能“说主题”。

  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但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作者都不能“跳出来直截说”。

  “说主题”是小说创作的败笔,也是禁忌。

  这中间,还包括作者的“判断”、“主张”,以及“拥护什么”、“反对什么”等等表明作者“态度”、“立场”的“思想活动”和“思想认识”,都不能“跳出来直截说”。

  但是,所有这些,在小说中又必须说。那就“借尸还魂”,通过人物、通过情节、通过环境,把作者想说又不能“跳出来直截说”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

  比如,《失踪的人》中赵植的“被镇子弟”问题,作者心里喊出的是一个“冤”字。可作者并没有“跳出来直截说”,甚至整节连一个“冤”字也没写。而是通过事情的演变、升级,直至连被冤枉的人自己也奋起斗争自己,时过境迁仍难以自拔,让读者感到“冤”,“真冤”,“太冤了!”

  再如,在揭露极左思潮的疯狂时,作者未加一字评论,只是让孙明哲这个典型人物抓住赵植的“被镇子弟”问题充分表演,使读者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是忍无可忍。这正是作者所要表明的,在没有“极左思潮”四个字的篇章里,对极左思潮进行彻底否定和有力批判。

  又如,小说中的赵植只是一个有知青经历的普通人,不能代表知青。那么,知青的主流是什么,知青返京的主线是什么?小说中如不交待,年轻的读者会认为赵植不是“一斑”而是“全豹”。因此,小说必须交待“主流”和“主线”,但作者不能“跳出来直截说”,而是通过李萍这个特殊人物巧妙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或者说“纠了这个偏”。


 回到顶部
总数 15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