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龙鼓挂*


  共有1813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龙鼓挂*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原创]龙鼓挂*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5 20:03:00 [只看该作者]

                                                          龙鼓挂*

     翘首龙年,中知网已经率先挂起了龙鼓。

     2012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知网由三晋大地和延河水版块联合辽阔的内蒙古、白山黑水和红土地版块筹办春节团拜活动。时间是2012114(星期六)上午1000---1400 。活动地点:黄河京都大酒店。

     这显然是中知网管委会将权力下放了。记得,在去年中知网的三周年网庆上,我们山西阳高的插队知青席座桌前,便戏谑山西阳高的知青应该办一次聚会,回眸插队及后来的历练岁月。然后便有天镇及大同县的朋友说,要办这样的聚会,何不扩展为雁北地区------随后又有晋南、晋中、晋北的插队同学说,应该是山西的插队同学聚会才能显出山西知青的阵营。后来又有陕西延安地区的插队生说,还是加上陕北延安的同学吧,所谓秦晋之好。于是内蒙的同学及东北的同学说,晋察冀、黑热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插队的同学都应在春节前来个团拜,既然是中国知青网,又何须搞地方主义。天下知青是一家嘛。我对“天下知青是一家”这个观点持有异议。但通过昨天的团拜会,我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青朋友欢聚一堂,知青朋友欢声笑语、知青朋友相互问候,没有高贵者,也不存在低贱人,融和洋洋,彼此由远及近,由陌生至相识,你能看见一种真切的气氛,既象长调又象呼麦,既有“鸿雁”的悠远,又有“龙鼓”的近声,在这喜悦的欢聚时刻,花甲的知青一下年青起来,从朝霞步入夕阳,仍是嫣红。既便是你静静偏坐一隅,看知友们穿梭于桌席之间,谈笑声不绝于耳,大家都沉浸在友好之中,原来“天下知青是一家”应该做为一种广义的理解才对,而非狭隘局限的认识。就象“为人民服务”这句口号,狭义的认认识仅为个人;广义的理解应该是民众。否则怎么能在天平上衡量?而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也许只能有狭隘的认识,而不可能有广阔的理解心胸。唉,静春虽然在广阔天地里锻炼了一回,但我的“飞跃”还极为有限,这让我不能不感到惭愧,能认识到惭愧也应该算是种进步吧。我也只能这样为自己找一个台阶,以便让自己能够心安理得一些。其实我又何尝不明白“诿过”仍是人的劣根性之一。

在我的那一桌中,是雁北地区阳高县和天镇县的插友,我挨着一位天镇县逯家湾的女插队生(网名杏子)。在插队时,我去过一次天镇县逯家湾公社看望一个姓“牛”的小学女生。看望她的原因非常简单,我在一九七三年春节前回京时,坐的是慢车,好象是在永嘉堡车站也上来一拨北京插队知青,他们是落户在雁北天镇县的北京学生,我们一路聊天到了北京永定门车站。其中,说到了插队知青,然后他们告诉我他们村有一个女生嫁给了当地老乡,这个女生便是那个姓牛的同学。其实,我与她很陌生,因为我在小学三年级下半学期时转到了北京奋斗小学,我们班的这个姓牛的女生因为学习差,常被老师点名,然后,她在四年级时蹲了班。我们自然没有丝毫来往。但一场文革,不管学习成绩好的人还是次的人都去上山下乡,到广阔天练红心去了。所以,春节过后我回村时,鬼使神差便去看了她一下。终于找到她插队的村,又在村里找到她的家,她看见我,一副很诧异的模样,缓缓地摇着头表示陌生,我便提及起小学的事情,她很快便想了起来了,一个个子又矮又小的新插班生怯懦地站在讲台前,名气远不如她大。

也许,她不明白我为什么要专程来看她?可是后来她也许明白了。因为我仍是用怯懦的声音问:“你在农村结婚了,嫁给了老乡?”然后我的眼晴便直勾勾地望着她的孩子,那个小孩也许还不足二岁,依依呀呀,她已经是个母亲了,而我仍是村里的放羊娃。说句实话,她的家很温暧,比起我们知青宿舍来,不知要强多少倍,特别是那时候,我们村里只丢下我一个人,我已经住在羊圈傍的羊倌窑里了,而我们的知青宿舍便已经没有了烟火,而没有了烟火,便失去了生气,失去了生气也就颓废凋蔽了。她的爱人是个很朴实的农村青年,听说我是她的小学同学来看望她,自然怀着一份诫备,但还是招待了我一下。吃过饭,我走了,离开了她们村,她只是把我送到她家的门口,便不肯迈出门槛。只是用眼目送着我,我已经走出很远,忍不住回过头来,她仍然傍着她家的门框而站。呆呆地望着我,一个同是北京的插队知青。到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她的村庄名子,以及这个牛姓同学的名子,但我记着那次的逯家湾之行。记着她的那双眼睛,记着一个北京女知青在插队的第三年,便嫁给了村里的老乡。

 

我并没有把这些事情告诉那个天镇插队的女生。但天镇插队的女生却告诉我,对于龙年的记时应该从二月二“龙抬头”算起。在某些网友看来,静春应该算是个“博闻广记”的有些知识的知识青年。比如昨天,便有看过静春文章的网友过来与静春聊天,夸奖静春的文章写的洋洋洒洒。静春便如实告诉他,在电脑时代,查阅资料方便到只要“百度”一下,便会有成千上万个答案供你选择,再勿用去翻阅厚厚的“辞海”那些小小字体让人眼花辽乱。静春之所以能东拉西扯一阵“四六不着边”的文字充数,完全都是从网上“搜索”的结果。以前,引用资料有时还要去图书馆查阅检索,然后笔记缀文。现在却方便了很多,电脑上的引擎搜索能给人的思绪插上翅膀在知识的天空翱翔。朋友笑着说,不错,在电脑上查阅资料的确方便,但那也得有个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否则,你怎么去百度,总不能“乱打摆子,瞎眼渡吧”。我笑着对他说,静春身体虽弱,但少年时,记性却好,虽然不敢说过目不忘,但过目后,囫囵吞枣总能记个大概。现在花甲了,记忆力明显退化,以至现在那怕是小金库的“私银”,有时都想不起来会藏在那个秘密角落。找不到,也决不敢声张。只能暗自报怨记性太差。所以近年来我要到外头行走时,离家前,家人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是在外头一定要注意安全,而我呢,只是一味对家人强调:如果我遭遇不幸,请她在处理我的物品时,切不可匆匆草率,须得仔细搜罗,也许能找到些惊喜。家人便嗔斥说,你的那些破烂里能找到什么好东西?我便哑口无言。以后我便断了贪念,因为我知道自己可能连八戒都不如,八戒能把私银藏在耳朵眼里,而我却天生没长得个“肥头不耳”,以至谋些“蝇头小利”东藏西掖,忘的一塌糊涂之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我也并非不是没有强项,文史知识应该是我炫耀的本钱。 但对于龙年记时应从二月二龙抬头开始算起却还是首次听到。听过她的一番解释,我方感觉知青里真是“藏龙卧虎”。所以,在知青人面前,你真的不能“张扬”,否则,老也老了,便会仍让人感觉你并未成熟,只是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不过,我倒是认为知青一代,或者说是老三届的同学到了龙年,真的应该抬起头来。我属兔,但是个兔尾,兔年岁未生人。在去岁十二月时六十整我去办退休手续。社保所办退休有几号人,大家在等待时不免聊聊天。其中有一个插队老哥,说起插队也算工龄,他唯恐计算不精,而少了一年或二年。然后他便讲起从插队到回京,从失业到谋生的坎坷经历,我知道他真的是走过了一条崎岖的人生道路,现在终于到了退休年龄,以后能拿到稳定的退休金,可以老有所养了。而他的一个儿子到现在都快三十岁的人了,却一直呆在家中“啃老”为了让儿子将来也能老有所养,他这个当父亲的每年都要给儿子上一份三险。


 回到顶部
总数 18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