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我们与谁在比赛?


  共有780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们与谁在比赛?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黄牛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7 积分:17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19 11:33:00
我们与谁在比赛?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11 16:43: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与谁在比赛?


      谁都知道,我们国家长期延续了苏联体制下的举国体制来培养运动员,那是一种不惜代价,金字塔式的体制(并非是全民金字塔),是一种与全民体育背道而驰的制度,也是与奥运精神不太相符的体制。而且长期似乎要用金牌奖牌数量来证明什么。那些中国参赛的运动员,往往从小就被选入体校或各种专业队进行系统训练,甚至是所谓的长期“封闭式”训练,到了一定程度选入省队以及国家队,更多的将被被淘汰下来,那些尖子被精心培养,甚至发生那种“外婆过世,满了本人两年”都没告诉的天方夜谭毫无人性的事而会发生。当然是在“顾全大局”的借口下。那些不能逛街购物、甚至不能随便与外界通电话、很少有机会回家的情况,可能对那些肩负着“为国争光”重任的少男少女们来说非常普遍。谈恋爱对他们来说,过去是想也别想,不过据说现在的羽毛球教练“很有人性化”,是不是特例不得而知,甚至产生了一系列的利益链以及与官员升迁有关。。。。。。但是我们的全民体育呢?每个城市乡村的体育设施呢?(暂且不说人均而说城市吧,免得人口众多又要被解释说成“中国特色”!)

      自从上世纪初,奥运会放宽了参赛运动员的“专业”性质以来,确实大量的专业运动员参加了奥运角逐,但也有不少西方的参赛选手是业余的,所以,我们有时候是在与怎样情况的对手在比赛呢?除了职业运动员外,发达国家有着大量的过着两种生活的运动员。看看这些运动员的情况,也许能对理解奥运精神是有用的。

      首先,大学生在西方奥运选手中的比例很高,据统计,伦敦奥运会上,德国参赛选手中有41%是大学生,这可不是我国意义上的“大学生”,看看当年某跳水名将嫁给香港梁劲松后,梁为其“开后门”想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结果被立法会与市民提出异议,不得不退出,就可见真假大学生之一斑。而国外大学和名校,绝不会为了你体育成绩优秀,而对你专修的专业放宽过关或批发文凭给你。

      比如目前中国与美国所谓的奥运金牌数量第一之争,看看美国的奥运会参赛运动员中,那些大量非专业参赛运动员就很有意思。

      据报道,十九岁的射箭选手米兰达,在参加完她人生中的第一届奥运---伦敦奥运会后,即将去德州A&M大学开始大学生活,她主修分子生物学,是一名真正的理工科大学生,她有许多兴趣爱好,由于射箭玩出了专业水准,就玩进了奥运会。而米兰达射箭输给了对手意大利的选手皮亚,皮亚也是一个大学生,还是意大利空军成员。米兰达的队友珍妮花。尼古拉斯,也是一位大学生,她在大学专修政治学专业,爱好爬山、钓鱼、还是一位跳舞高手,而射箭也是玩出了段位。

      又据报道介绍,美国跳水选手尼克来自杜克大学医学预科,体操选手山姆。米库拉克是密歇根大学大二学生,西部名校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有五名游泳选手参加伦敦奥运会角逐。

      根据相关报道,美国大学也招体育生,但必须进入校运动队,那些中国的弄虚作假的“特招生”是无法在美国滥竽充数的,也别指望教授会因为你赛事繁忙而给你“通融”,所以专业运动员即使进入了大学但毕不了业的事情很正常。

      又如,美国铁人三项运动员左根森就是世界有名的安永会计事务所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平时往往这样安排时间的:早上5:30到七点游泳,之后跑步一小时,然后去办公室上班,下班后练自行车、力量训练、然后才睡觉。而且,西方除了白领运动员,蓝领的运动员也不少,比如英国运动员娜塔莎帕尔都就来自底层,37岁的她是举重冠军,平日的工作是垃圾工,尽管工作非常平凡,但她的奥运梦始终没断过。他(她)们这些有着梦想的同时有着事业与工作的运动员,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与实力来到了赛场,从赛场下来就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中去。

      我们同时也在与这些运动员在比赛,我们有理由感到优越与自豪吗?我们的奥运精神与宗旨有剑走偏锋吗?


                 2012.8.1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