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语言的追逐


  共有1230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语言的追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谦言婉语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19 积分:220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17 20:49:00
[原创]语言的追逐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5 20:16:00 [只看该作者]

  人们每天都要说话,也就是说每天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可见语言之于人们的重要性。

  中国幅员辽阔,语言也有千差万别。即使只是相隔一座山,或相跨一条河,其语言就有差别的现象,也不足为奇。正是有了这种差别,人们也就对语言有了比较,从而不知不觉地追赶某些时髦。

  人口较为封闭的时代,人们以能听懂甚或讲一口哪怕不太标准的“吴侬软语”而感到自豪。因为,在那时,那种语言的发源地实在是我们整个国家经济的举足轻重之地。

  “改革开放”,“小渔村”的开发,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吸引了各方人才前去一试身手,施展抱负。从而也带动了粤语的火热:演唱会上,一曲粤语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万水千山总是情》,绝对赢来满堂喝彩;粤秀大地,“粤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就连内地许多城市,为满足部分人的需要, “粤语培训班”也纷纷成立。

  “春节晚会”上,赵本山一炮走红之后,更多的人自觉不自觉地满口“大茬子味”。似乎现在的各种晚会上的小品,最离不开的就是“大茬子味”了。

  “文革”前,外语也是中学生们必学的一门功课,但那时,学俄语居多。虽说“外国语是人类斗争的一种武器”,不是专指哪一种语言,但那是适应了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而今,人们学习外语的热情似乎有了“转变”:这两年高考,考生的眼光更多地瞄准了那些“小语种”,令得往年要求分数并不高的这些专业也“水涨船高”,令得很多考生遗憾败北。

  其实,一种语言流行或时髦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多种因素。一种语言的流行或时髦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影响以至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强大。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增设汉语课,很多“老外”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被认为是最难学的汉语,不就是证明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