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黑白记忆(连载)


  共有7264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黑白记忆(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3.0说说“蹭车”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27 21:11:00 [只看该作者]

    “免费乘车”是文革时大串联的产物,它在我们的插队生活中“发扬光大”,成为我记忆宝库里的丰富资源。

    插队的第40天,准确的说1969年2月9日是农历小年,贫困的农村也有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最初的热情已经被雁北的寒风冷却了,豪迈和理想被现实的严酷折服了。回家成了这群孩子们唯一的需要。
    那时,上山下乡运动正在全国范围铺开,阻拦知青们回京成了地方政府的大事。各公社一律不给知青开介绍信,这意味着不能购买进京车票,第一次“蹭车”就这样顺理成章了。不需要任何准备,每人只背一个书包。我们毫不犹豫地出发了。
    小小的车站,已经聚集了数十上百的人,看得出知青占了绝大部分。大家呼朋唤友,高声的谈笑着、叫骂着,仿佛刚刚冲破了封锁线的战士,充满了激愤与兴奋。车站的售票窗口早已关闭,当然,也没有人去关心它。
    大同至北京314次列车驶进站台时,是一片欢呼之声。站台很短,大部分同学都是在路基上奋力扒上火车的。3分钟的停车时间起码被延长到10分钟,好一派壮观的景象。
    柴沟堡、张家口、宣化……。第一次“蹭车”无比顺利。火车上的乘务人员根本不管我们,连出西直门车站都是畅行无阻的。7分钱的汽车票,我就走进了家门。
    返村已是3月底,同学们中旬就回去了。我因等着797厂的新产品:压电晶体扬声器(有线广播的小喇叭)和大队要我买的麦克风,晚了半个月,约好与亚军同行。亚军是我的发小,在另一个公社,离我们村13里。
    同学们在信件中交流明确了:89次列车驶出北京站就开始查票,在绕行望京、沙河区段内查完。于是我俩决定乘西直门的通勤车赶到南口站上89次。列车上没有超员,像我们这样的“站票”很少。然而,车过青龙桥后开始查票了,我们为此颇感“不平”!
    9个没票的知青被集中到餐车上,年轻的列车长开始给我们“上课”,大道理讲了半个小时。最后发问:“现在你们报一下每个人有多少钱。”“2块”、“5块”、“没有”……。“还是这位同学表现好。”车长指着报了20元的孩子。“现在,你们都到7号车厢坐好,不许乱串,该到哪下到哪下。…我小弟在乌拉特中旗插队,倒霉的他那儿不通火车。”其实,列车长不仅是同情,简直就是在“纵容”我们!
    自此,我们就与铁路和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学们甚至把蹭车归纳了多种类型:苦行僧式、法不责众式、无赖型、享受型、技术型……。
    京包铁路在我们县境内有三个不大的车站。开始,我们只是蹭车串串村子,逐渐发展到去大同、去丰镇、去呼市、去北同浦沿线;继而扩展到太原、南同浦沿线;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形成想去哪儿,抬脚就走,见车就上的“习惯”。
    “行游”也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在“行游”中扫荡单调和寂寞;在“行游”中领略山乡的贫困和凄美;在“行游”中体味人间的温情和冷漠;在“行游”中感悟成长和成熟。
    回顾雁北插队的五年:有1000天在村中度过,300多天在北京,所余的400多天就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游荡了。我将陆续把那些“美好”的记忆留在这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认真实践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最高指示!


 回到顶部
总数 59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