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即事、啰嗦、佛宿山


  共有3332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即事、啰嗦、佛宿山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即事、啰嗦、佛宿山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24 11:21:00 [只看该作者]

  

此帖献给三晋大地的姐们、哥们:

  

即事、啰嗦、佛宿山

  
  “大道至简”是老子说的,意思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了。可以这么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那么作为诗更是体现短小精悍。可有些诗句反其道而行之,如冯梦龙的《古今笑》,就列举了不少啰嗦的经典,古今都会笑。
  
  《古今笑》记载这么一段诗,说是一位叫“诗伯”的七言诗,题为《宿山房即事》: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初咏时觉得,文字很流畅,音韵也和谐。然而仔细想想,怎么是“三重奏”呢?你看,一个孤僧独自归(“一、孤、独”三重奏),关门闭户掩柴扉(“关、闭、掩”也三叠)。半夜三更子时分(“半夜、三更、子时”又重合),杜鹃谢豹啼子规(“杜鹃、谢豹、子规”这不都是布谷鸟)?
  
  诗意不就是要说明“孤僧归,掩柴扉,半夜时,杜鹃啼”四条吗?这三重奏别具匠心的。嘿,这“啰嗦”是为了把“和尚”内心的“孤独”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哈哈,这里不需要老子的“大道至简”,恰恰需要“重复啰嗦再叠合”的艺术效果。
  
  古今房即事,都付笑谈中。不过俺还是有些没明白,和尚夜独寂寞,故此三叠雁门?这个疑问是看了题目所想到的。“宿山”也称“佛宿山”(又称“勾注山”),因为文殊菩萨在此山留宿过,所以才叫“佛宿山”。文殊菩萨住过的地方,和尚住着该是多么荣耀,咋个就寂寞了呢?
  
  再说了,作诗那会儿,“杨家将”满门忠烈都在雁门和广武为据点抗击辽国契丹人,那里不也是“佛宿山”吗?诗人、和尚没听说当地流传“六郎走到雁门关,焦赞孟良去打探,一箭射到大青山”的民谣吗?也许是和尚六根清净,不问六郎抗辽之事啰。杨五郎最后也不是出家了?呵呵。
  
  俺对哪个地区也比较感兴趣,雁门与广武不都在佛宿山旁吗?从(代县的)雁门关经(山阴县的)广武至(应县的)木塔,再去北岳恒山悬空寺、云冈石窟,俺也都到过的,就是那个大青山里的“杨六郎的栓马桩”俺也去看过,自然也就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诗句。龙城在哪?飞将又是谁?
  
  三千年前周穆王的军队在此大战犬戎;战国时赵国大将李牧在此屯兵抗击北狄;西汉飞将军李广也在此带兵抗击匈奴;隋唐时期尉迟恭也从这里走出,走进万民心中……这位北宋和尚在忍耐寂寞时,六郎杨延昭在此屯兵,最后逼迫辽兵“以箭划界”。这不就是雁门关北、佛宿山旁是广武吗?
  
  广武长城是内长城,蜿蜒在佛宿山绵延三十多里,这里汇集了各个时期的长城风格,体现了不同时期防御抗击的军事设施,作为军事价值难以估量。这个军事防御体系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军事旅游胜地。今天又增添了大型雕塑汉武帝,身后是元帅卫青与大将霍去病,大气磅礴,意境悠远。是非成败转眼中,青山依旧在,几度战鼓隆。
  
  有趣的是,冯梦龙的《古今笑》里还有一首啰嗦三叠的诗,不咏和尚《咏老儒》:
  
    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
  
  也许这首啰嗦诗是回赠给“诗伯老儒”的,广武需要的是“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英雄气概!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总数 36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