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分享]相守夕阳、只须真诚!


  共有2883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分享]相守夕阳、只须真诚!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分享]相守夕阳、只须真诚!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23 16:43:00 [只看该作者]

                                                                           相守夕阳、只须真诚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北京知青赴山西雁北天镇、阳高和大同县插队的启程日。

        那天我们早上从北京永定门火车站乘坐一趟知青专列出发,过南口、居庸关、八达岭就算是出了边关,然后一路西行,过康庄、下花园、宣化后在张家口略停,过了怀来,便进入了山西地界。在天镇甩下了一批同学,列车汽笛一声长鸣,下一个站便是阳高。我和一些同学就是在这个站下的火车,排着队从车站往城里走去,天色已黑,但有夹道欢迎的当地群众以及快到县委大院时,听到了锣鼓的响声,不过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所以,我们吃过饭后,到街上去转,竟看不到阳高城的面目。但我们知道阳高县有个地方叫“大白登公社大泉山村”, 大泉山村由于治理水土工作受到毛主席亲笔批示。在《看!大泉山变了样子》这篇文章中,毛主席写到:“很高兴地看完了这一篇好文章。有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整个华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都可以照样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了。并且不要很多的时间,三年,五年,七年,或是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问题是要全面。”从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泉山精神就成为阳高县乃至全省、全国改变乡村贫穷面貌的动力源泉。

       《看!大泉山变了样子》这篇文章收录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此书是1955年由毛泽东主持编辑,他以饱满的热情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在这些分量很重的序言和按语里,透露出一个领袖对新中国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合作化等问题的关心及基本指导思想。在学校的动员大会上,阳高县的来京干部给我们讲话时特意提到了这一点。

       大白登其实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此镇是阳高县的一个重要大镇。查历史可知阳高县在金代曾被称为“白登县”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冒顿单于在白登山以40万匈奴大军设伏。围困住率轻兵急进的汉皇刘邦,将其围困在白登山,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刘邦被围后,组织几次突围,激烈战斗,但都没有成功,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汉军士兵不习惯北方生活,冻伤很多人,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三。《汉书·匈奴传》记载:“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匈奴围困七天七夜,但也没有占领白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贿赂匈奴阏氏(皇后),冒顿单于听信了阏氏的话语,故打开包围圈的一角,刘邦才带着残兵得以逃脱。后来,便有了“公主和亲”制。“男子不须上战场,红颜远嫁出边关”此外汉朝每年要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以长城为界,暂时边墙烽火才不再“狼烟四起” 刘邦把汉匈矛盾留给了后代处理

       而我们插队的村就在边墙傍边,烽火台下。我们村很小,叫“高墙框”,就是这个村是用高高的土墙围成的框子。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不到二百口人。后来我当村里的小羊倌,与老羊倌放羊时他说,李姓是这个村的大户人家。而其它的外姓都是逃难在村里落户的移民,我们几个插队生自然是归属于移民范畴,老乡叫我们侉子,村里的外姓也把我们看成的“难民”,只不过身上铭刻着着“知青”二字。但他们对我们很好。真的,很好。

       我在这个村可能生活的时间最长,呆了足足五年,然后在十二月份抽调到平城(大同铁路)工作。

       但我从未割舍过与这个村的感情。我真的把插队的村看成“第二故乡”

       看到“海阔天空”网友组织“追忆青春岁月”记念北京知青赴山西插队44周年活动,地点是广安门附近的“焦煤宾馆”,我犹豫了好几天去不去参加这个活动。因为这是最冷的季节,而我极怕严寒。最后决然报名,果真是搭上了未班车。

       还好,去了,尽管人很多,但有我的座位,而且,看见了那些熟悉的网友,尽管天很冷,但我的心里有一团火,知青的火。那是不会熄灭的火。我们享用了地道的山西茶饭,既有“粉儿”又有“油糕”还有“热火锅”及“小炒肉”,我们坐在圆桌前,品菜饭、说往事,道儿孙,大厅里其乐融融。或者还开几句玩笑,引来哈哈笑声------也许,知青人永远是年青!其实,我们这些老四届的知青都已经走进了夕阳那一抹红霞中.当然,那抹红霞对于刚进入花甲之年的我们来说,仍然鲜艳。所以,只有这种聚会大家才能体现出知青本色。

       首先感谢中知网这个平台,象一条金色的锁链把这些知青联结起来,还要感谢组织者的组织奉献。让我们能如此轻松相聚一堂。明年是中知网建立五周年,更是北京知青赴山西插队45周年,我们那一席的人都握着手说出一个愿望,健康地生活,明年此时再欢聚。天下知青是一家,我一直认为这只是个广义的口号。但今天我们这些知青朋友能相聚一堂,应该说是今生“缘分”。

       在今后的岁月里,抱团取暖、相守夕阳;只须真诚!


 回到顶部
总数 27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