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去要饭”是不是吃不饱饭的缘故?


  共有116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去要饭”是不是吃不饱饭的缘故?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去要饭”是不是吃不饱饭的缘故?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4 21:36:00 [显示全部帖子]

  

“去要饭”是不是吃不饱饭的缘故?

  

  当俺在键盘上敲打这个题目时候,两手发颤那是俺自己笑个不停。周末了俺调侃一下,欢迎拍砖哈!
  
  作为逻辑问题,先说吃不饱饭,可能回去讨饭,这个说法通常还是成立的。这里用了“可能”这个词,也就说讨饭不是唯一的办法,比如外出打短工,只要管饭就行,甚至还可以挣几个钱回来。这在俺屯垦戍边的河套地区,了解到当年“走西口”的,倒是多数采用打短工,有几个钱在去想去的地方,当然他们走出家乡那会儿,确实生活贫困吃不饱饭。现在说“乔家大院”的乔老爷就在俺生活三年黄河边的“三盛公”,这一路“走西口”就是这么干的。想当年焦裕禄做出去“要饭”民众工作说服工作,其主导思想是生产自救渡灾荒。
  
  那么,“讨饭是由于吃不饱饭”这个命题也不成立的。比如,现在就有“讨饭”的,是不是因为吃不饱呢?这回答就不能肯定了,实际上对于“乞讨”在古代也不是吃不饱饭可以全包含的,有些是作为一种最低的“营生”,这不就有了“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等的说法吗?这里的“丐”便是“要饭的”。俺上小学时(三年自然灾害)家门前见过“要饭”的,还从米缸里整点米给“要饭的”,因为俺看奶奶有时会给点他们,还说他们都有生产大队证明的,当然是他们受灾了。因为当年治安很好,本地区基本没有“要饭的”,想要饭也不成,小镇街道要安排零时工与住处,让他们有口饭吃。
  
  俺上山下乡那会儿在生产建设兵团,倒是很少看到这类情况。实际上社会在没有较大灾难时,社会的保障制度与户籍制度罩在那儿,城镇街上看到要饭的要比现在少。后来俺回上海上了大学,学校在安徽凤阳大庙镇有自己的“五七干校”,教职工是轮流去“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俺留校后稍微晚了,轮流劳动锻炼已经结束了,去了一趟是为了把“五七干校”的那点“家当”运回来,有些不值得运回来的也就送给当地的社员了。也因为上学时当班长,班里有十五个是当年插队在安徽的,安徽的点点滴滴民情还是有所耳闻的。加上儿时安徽来要饭的(上海郊区要饭主要是安徽),脑子也想,要饭的为什么是安徽的?也有河南的?总有点不可思议,就华东地区为何主要是安徽的?清代时期山西的“走西口”与安徽的“要饭”其本质是生活所迫,但解决问题主要方式还是有所不同。为什么?
  
  一个社员回答我的问题是说,这里过去地主也出去要饭。怎么地主也出去要饭?对方笑呵呵说道,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想去,要吃这番“苦”,练就社会的生存能力;二是别人逼着他去,打赌打输了“去要饭”也不是啥新鲜事。这是一种说不清楚的风俗,不丢人的,有些“要饭”回来,说感受谈所见所闻呢。“唱着凤阳花鼓戏”要饭的,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抵挡唱戏班子的配置。有些是手艺人,找得到活干挣钱有饭吃,没有就是一个要饭的小组,当然农忙时节不会这样干的。这些年(七十年代)出去的,未必就是“吃不饱”,你想要“吃不饱”?那全队家家户户都“吃不饱”,各家分口粮是一样的,差别有但很小,区别是家庭人员结构、副业与自留地什么的,关键是当家的是怎么当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凤阳各生产队水平相差不大,吃返销粮的队有些年份有些生产队,可能从节约的考虑的,农闲时段外出要饭可以省一点来考虑的。再说了,从朱洪武皇帝到段祺瑞北洋政府总理,也都有“要饭”的经历,不丢人的事,但是要放到江浙一带多少带点歧视了。
  
  这就说像“要饭”这样的问题,也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习俗与认知程度不同来思考。也因为俺们这代人走南闯北,也就有个比较。比如安徽小岗村与山西大寨村对待所面临困难,习惯性思考还是有区别的。俺去过河南新乡,那里有个叫史来贺的支部书记,他的大队没有出来要饭的,三年自然灾害没饿死一个人,很有号召力的支书,在他的带领下不是生产自救渡灾荒吗?这不同样是河南吗?然而有些地方自力更生精神非常缺乏。所以,也就有了小岗村书记外派这样的新鲜事,为何需要外派,而且是财政厅的处级官员当村支部书记,也确实有点另类了。其中的奥妙俺这代人应该还是看得懂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5 15:28:44编辑过]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3/15 15:30:00 [显示全部帖子]

  

  此帖在人民网比较热闹。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