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
身为厅级干部,自然是理论和实践的底子都很深厚,为何一到基层与群众交流就患上“功能性失语症”?一是不习惯,二是基层下得太少。有些干部宁愿扎在文山会海,也不愿去基层接下地气。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官僚主义作风使然,自己的主观意识已达到顶峰。如果这个时候走到一线,现实的差距就让心里的成就感陡然下降好多。同时,也有个别官员对走基层是有顾忌的,这也要拜那些“领导悬浮照”、“拍照完把棉被收走”的新闻所赐。这些形式主义一旦被群众雪亮的眼睛揭露之后,在引起众议之时,也给个别官员提个“醒”:不到上峰指令下达,就按兵不动。久而久之,基层也就成了江湖之远。
走基层,对于干部和百姓来说,双方都不应该有“久违了”的感受。对官员,咱们老百姓不渴求你们个个都是焦裕禄,也不希望“白加黑”、“五加二”成为你们的工作常态,只求你们在走基层的时候,能百无禁忌地和老百姓促膝长谈一番。官员走基层,就应该抛却患得患失,拒绝诚惶诚恐。不要用余光去寻找摄像机在哪里,也不要琢磨自己亮相的角度适不适合抓拍,这些细节都是“边角料”。真正的主角,就站在你们的对面,他们的名字叫----人民!